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消費者支出緊縮衝擊營養品市場 雀巢(NSRGY.US)擬剝離部分維生素品牌

2025-07-25 06:00

智通財經APP獲悉,全球食品巨頭雀巢(NSRGY.US)表示,正在評估是否出售旗下多個維生素品牌,包括知名的Nature’s Bounty,以應對消費者支出趨緊帶來的增長壓力。這一舉措顯示出大型包裝食品公司在銷售放緩的背景下,正加快調整品牌組合,專注於更具增長潛力的核心業務。

雀巢首席執行官Laurent Freixe於7月23日表示,公司已啟動對維生素、礦物質及營養補充劑部門中表現不佳的大眾化及平價品牌的戰略審查,這可能最終導致這些品牌被剝離。

雀巢於2021年斥資收購了Nature’s Bounty、Osteo Bi-Flex以及Puritan’s Pride,曾寄望於大舉進軍營養保健品市場。但隨着市場競爭加劇及消費者行為轉變,這一業務板塊表現持續不及預期。Freixe指出,未來公司將更加聚焦於Garden of Life和Solgar等高端補充劑品牌,這些品牌憑藉科學研發、技術創新與品牌力構建出明顯的競爭優勢。

除了營養品業務,雀巢也在評估旗下瓶裝水品牌的戰略方向,其中包括Perrier和San Pellegrino。早在2021年,雀巢就已將北美瓶裝水業務(涵蓋Pure Life與Poland Spring等品牌)出售,以優化資產結構。

食品價格因通脹而持續上揚,關税政策的不確定性也令消費者消費意願趨弱,再加上熱門減重藥物的普及導致部分消費者減少熱量攝入,這些因素共同推動大型食品企業重新審視自身產品線,剝離不賺錢或增長乏力的業務板塊,轉向更具潛力的細分市場。

這一趨勢在食品行業內已蔚然成風。本月初,意大利糖果製造商費列羅宣佈將以31億美元收購谷物品牌WK Kellogg(原Kellogg公司的分拆業務)。另一邊,糖果巨頭瑪氏則宣佈擬以360億美元收購Kellanova,該公司專注於零食業務,曾是Kellogg公司另一部分。

大型食品企業正在積極收購健康、保健等領域中增長迅速的新興品牌,以搶佔未來賽道。百事公司(PEP.US)今年早些時候收購了墨西哥風味無麩質零食品牌Siete Foods及益生元汽水品牌Poppi;能量飲料公司Celsius也完成了對其競爭對手Alani Nutrition的併購。

然而,收購雖能短期內提振增長,卻並非萬無一失。企業若忽視消費者偏好變化,輕率出手,反而可能遭遇資產減值的風險。去年,金寶公司(CPB.US)收購高端意大利醬料品牌Rao’s母公司Sovos Brands,帶來了營收增長並鞏固了其在高端即食餐領域的市場地位;而斯馬克(SJM.US)收購甜點品牌Hostess(Twinkies製造商)后則效果不佳,銷售承壓,品牌價值遭受大額減記。

爲了更專注於高利潤核心業務,不少公司也在「瘦身」。2024年,通用磨坊(GIS.US)出售了其北美酸奶業務(包括Yoplait和Go-Gurt),原因是難以與Chobani等希臘酸奶品牌及私有品牌和植物基替代品競爭。聯合利華(UL.US)則計劃將冰淇淋業務(如Ben & Jerry’s與Magnum)分拆,資源集中至Lipton茶與Hellmann’s蛋黃醬等核心品牌。

外媒近日報道,卡夫亨氏(KHC.US)正考慮將其部分雜貨業務剝離成一個估值高達200億美元的獨立公司,從而讓母公司專注於亨氏番茄醬等醬料產品。儘管卡夫亨氏並未證實此事,公司聲明稱,一直在「評估可能的戰略交易,以釋放股東價值」。同時,卡夫亨氏也於本月初宣佈,將出售其意大利嬰兒食品和特色食品業務。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