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7-25 00:18
近日
由中國石油工程建設有限公司
自主研發的
國內首套120立方米超低温儲罐
技術成果正式發佈
該成套技術實現了
超低温儲罐設計製造成套技術
及裝備的自主可控
徹底打破了國外技術壟斷
解決了超低温儲運領域的關鍵技術難題
標誌着我國超低温核心裝備取得重大突破
在剛剛結束的
第12屆世界化學工程大會
暨第21屆亞太化工聯盟大會上
《120m³固定式超低温儲罐技術》成果
榮獲「2025國際化工創新展覽會
新產品新技術發佈會優秀技術成果」
-269℃意味着什麼?
-269℃接近絕對零度,是超低温介質儲存必須征服的極限環境。120立方米超低温儲罐的成功研製,實現了從關鍵材料、核心工藝到整機制造完全自主可控,靜態蒸發率小於0.49%/天,達到國際先進水平;與國內已有小型容器相比,裝車時間由7天降至8小時,裝車過程氣化率由50%降至3%。
目前,圍繞該套超低温儲罐技術已累計申請發明專利18項,主導制定行業和團體標準9項。此外,該產品已通過法國必維國際檢驗集團PED認證。
「隱形戰場」上的科技較量
超低温技術是大國科技較量的「隱形戰場」。工程建設公司集結設計、製造力量,圍繞絕對零度温區材料、結構、絕熱設計及加工製造等制約瓶頸集中攻關,歷時3年,成功解決了超低温材料物性參考數據少、絕熱材料抽真空難度大、結構支撐冷橋漏熱風險高等難題,有效確保了儲罐在極端温差條件下的氣密性、可靠性、穩定性,以及抗脆裂性能和絕熱性能。今年3月17日,該套超低温儲罐在項目現場順利完成測試。
該套超低温儲罐相關技術,不僅可在液氫等深冷領域設備進行應用,還可為可控核聚變低温恆温器和低温工廠提供技術支撐,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
油氣田開發工程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袁士義表示:「我們又發佈了一個‘大國重器’,這是非常令人振奮的。下一步,我們要從軟件到硬件、從理論到技術進行全面提升,構建我國首個超低温儲罐產業鏈,實現產業化。」
未來,該項目團隊將在優化產品性能、模塊化、智能化等方面加速迭代升級,同時前瞻佈局可控核聚變等低温相關領域,並將技術優勢延伸至氫能產業鏈。
中國石油將持續強化創新驅動
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
打造國家能源化工
戰略科技力量和創新高地
為推進能源強國建設貢獻石油力量
文字 | 袁蓮、郭超
圖片 | 郭超
責編 | 余馳放
審覈 | 馬瑩瑩、宋清海
(中國石油股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