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7-24 22:58
財聯社7月24日訊(記者 梁祥才)本輪水泥行業去產能的風已吹了十個月。
行業協同「反內卷」自律疊加煤炭成本下行,驅動水泥上市公司上半年業績顯著回暖。福建水泥(600802.SH)、中國建材(03323.HK)扭虧,天山股份(000877.SZ)、冀東水泥(000401.SZ)大幅減虧,華新水泥(600801.SH)等多家企業淨利潤同比增幅超50%。
與此同時,依據去年10月工信部下發的相關產能置換實施辦法設定的置換產能「交卷」倒計時已然啟動——最迟於2026年底前點火投產。這也標誌着行業正從「錯峰生產」的治標之策,轉向壓減落后產能、提升集中度的治本攻堅。
多家上市公司業績改善 業內重申「反內卷」
上半年,水泥行業盈利能力整體改善,多家上市公司盈利增幅明顯。
其中,福建水泥、中國建材實現扭虧為盈,天山股份、冀東水泥大幅減虧,華新水泥、萬年青(000789.SZ)、寧夏建材(600449.SH)、塔牌集團(002233.SZ)淨利潤均預計實現同比50%以上增幅。
財聯社記者翻閲上述公司業績預告,水泥價格上漲、成本端煤價下跌、響應和推動行業「反內卷」等共性原因頻現業績改善原因之中。
事實上,本輪水泥行業「反內卷」可追溯到去年10月工信部下發的《水泥玻璃行業產能置換實施辦法(2024 年本)》(下稱《實施辦法》)。主要內容包括加嚴水泥置換要求、完善產能覈定方式、實施地區差異管理、簡化跨地區產能轉出程序、加強與能效環保政策協同等。
7月1日,中國水泥協會發布《關於進一步推動水泥行業「反內卷」「穩增長」高質量發展工作的意見》(下稱《意見》)稱,要進一步深入貫徹《實施辦法》。
「水泥行業‘反內卷’主要是反低價傾銷,落實到行動上就是控產,首要是深度探索價格自律機制」。中國水泥協會副祕書長、政策研究部主任李琛向財聯社記者表示,反不正當競爭、嚴禁新增水泥產能,以及嚴格落實環保、節能、安全、產品質量、產業結構調整等政策法規標準,是水泥行業生態建設的基石。
上海鋼聯百年建築網首席分析師江元林向財聯社記者表示,新產能置換辦法發佈過后,由於置換比例最多達到2:1,投資成本大幅提升,對於獨立水泥企業,投資積極性大幅下降。其次集團式企業,有內部產能置換的動作,比如有把貴州地區熟料產能指標,置換到安徽、廣東等地,使得產能充分利用。
需要指出的是,當前水泥產能過剩問題嚴重,產能利用率已降至五成左右。
供給端,據數字水泥網,截至2024 年底,全國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線 1543 條(含小型特種水泥窯),年熟料設計產能 18.1 億噸(按年 310 天計算)。 2024 年熟料實際產能利用率預計 53%,同比下降6%。
產量方面,據國家統計局, 2024 年,全國水泥產量 18.25 億噸,同比下降 9.5%,產量創十五年最低值。2025 年 1-5 月,全國水泥產量 6.59 億噸,同比下降 4.0%。
從治標到治本 去產能「交卷」倒計時
目前,錯峰生產是水泥行業「去產能」的重要方式之一。
「十多年來,錯峰生產行之有效,是水泥行業寄希望於走出困境的重要抓手」。李琛向財聯社記者表示,在當前供需矛盾加劇、市場需求不斷下滑的嚴峻形勢下,在各行業普遍常規限產大環境下,錯峰生產雖然遇到了各種困難,剛性執行難度越來越大,但仍不失為穩定水泥市場的「壓艙石」。通過政府和行業自律的剛性措施,以更大的力度將錯峰生產、合規生產落到實處,仍然十分重要。
李琛進一步表示,對於化解產能過剩,錯峰生產治標不治本。根本出路還在於退出落后產能。實現從「錯峰去產量」到「理性去產能」的過渡。
事實上,據上述工信部下發的《實施辦法》,水泥行業已經有較明確「去產能」路徑和截止時間。
一是,嚴禁備案新增產能水泥熟料項目。確有必要新建、改建的,必須制定產能置換方案,實施等量或減量產能置換。位於國家大氣污染防治重點區域和非大氣污染防治重點區域產能置換建設項目置換比例分別不低於 2:1 和 1.5:1等其他附加條件。
二是,置換時間安排上,要求已經完成產能置換方案公告的,在《實施辦法》實施前未開工建設的項目,應於 2026 年 12 月底前完成點火投產;未完成的,2027 年 1 月 1 日后產能置換方案失效。
對於如何進一步優化「去產能」,李琛表示,與剛性去產能相比,在政府部門支持下,加強頂層設計,從制度政策層面推動,在具備條件的區域或企業集團先行先試,如採取探索設立結合碳市場交易產能退出基金等方式,以和平的、温和的方式理性去產能同樣重要。發揮協會聯動作用,促進區域兼併重組提升區域產業集中度。
水泥行業「去產能」的背后是價格下跌以及行業利潤大幅收縮。據中國水泥協會測算,2024年國內水泥行業利潤250億元左右,比2020年水泥行業利潤減少近160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