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牛市之下,科技板塊只會迟到不會缺席

2025-07-24 19:57

熱浪中的A

七月的神州大地被40℃高温炙烤,而比天氣更火熱的,是A股市場的交易熱情。

上證指數自6中旬開啟"小碎步向北行情,截至724日收盤已站穩3605點,較6月初低點累計漲幅超7%

這種 "慢牛行情的背后,是資金面的顯著變化 ——627日當周融資余額激增265億元,創20252月以來新高,兩融余額重回1.84萬億元關口,顯示市場風險偏好已從45月的修復性反彈,升級為趨勢性行情

值得注意的是,本輪行情的資金結構發生質變。不同於此前單一的北向資金主導,6月以來融資資金、量化資金、產業資本形成合力

這種多維度資金共振,正在催化投資者的FOMO(錯失恐懼症)心理,部分投資者甚至已經期待年底上證將以4字頭收尾

科技板塊有望承接反內卷與基建后續行情

整個7,市場交易主線圍繞"反內卷與基建展開。前者以煤炭、水泥、光伏等產能過剩行業的供給側改革為核心,后者則聚焦 "兩重項目(國家重大戰略實施和重點領域安全能力建設)的落地。

反內卷板塊,其政策進入深水區。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5月發佈《綜合整治"內卷式競爭行動方案》,明確打擊低價傾銷、虛假宣傳等行為,在7月22日國家能源局啟動8省煤礦產能覈查,對超產煤礦實施停產整改,推動煤炭板塊當天大漲但是,反內卷板塊持續性與政策力度是否持續加大(中央考察力度加大、形成地方政府考覈機制等)、相關行業盈利和資產周轉率是否上升和需求側是否有支撐息息相關。

基建板塊,市場主要圍繞雅江水電工程交易但其建設周期可能長達10-15年,無論從項目拉動建材、工程機械等器材的需求,還從項目對經濟基本面的積極作用來看,均屬於中長期視角的配置邏輯。

因此,若兩個板塊行情加速過快,發生波動的可能性將放大同時,若行情擴散範圍過廣,相關性較小的品種在一段時間后或面臨調整。在這種情況下,部分資金大概率將從這些板塊流出,並繼續尋找其他板塊的投資機會

另一方面,在反內卷與基建的政策敍事主導下,科技板塊近期略顯沉寂。不過這種熱度退坡"產業強化的矛盾,孕育着重大機遇。

資金方面,擁擠度指標釋放積極信號。在今年2TMT指數換手率持續處於90%歷史分位,而7月以來該指標回落至82%顯示短期過熱資金已部分離場。這種"去偽存真的過程,反而為產業資本和長期資金創造入場機會

同時,產業進展並未停歇。英偉達H20 芯片解禁落地,雖性能不及 H100,但可緩解國內AI算力建設的燃眉之急,華為昇騰910C也將在今年下半年量產,國產替代進程加速。今年6月,智元機器人(7800萬元)與宇樹科技(4605萬元)中標中國移動 1.24 億元人形機器人代工服務訂單,成為國內迄今最大單筆商用訂單

因此,在牛市氛圍下,科技板塊作為資金擁擠度不高,產業敍事持續強化的板塊,有望成為后續市場資金重點關注的方向

細分賽道:半導體、AI機器人的結構性機會

哪些細分科技行業具備相對紮實的邏輯,有望迎來強勢行情?

半導體:補漲邏輯下的價值重估。科創50指數仍徘徊在2月啟動時的位置,而同期中芯國際14nm良率提升至85%以上,華為昇騰芯片量產在即,技術進步與估值錯位形成強烈反差。國產GPU企業摩爾線程、沐曦股份獲IPO受理,疊加中芯國際、長江存儲為明年擴產開啟新的一輪招標,預計三季度半導體設備將會受益

來源:同花順

AI:從算力到應用的價值遷移。算力端,H20芯片解禁預計將帶動國內AI服務器出貨量環比增長20%到30%,浪潮信息、中科曙光等廠商訂單能見度已至2025底。AI應用端AIAgent 在金融、醫療等場景的落地加速,美圖公司、快手AI產品已形成很好的商業正反饋,用户付費率超預期。

機器人:人形機器人正遵循「實訓—小批量—產線級」遞進模式滲透製造業。例如,智元機器人在汽車工廠完成物料搬運、裝配輔助等實訓。優必選Walker S通過3D語義導航與物體 6D位姿識別技術,已在柔性製造中實現精準抓取與產線協同。中國電子學會預測,2030年國內人形機器人市場規模將達8700億元,2045年整機市場規模或突破10萬億元。宇樹科技創始人王興興預計,未來510年行業將進入指數級增長期,具身智能與生成式AI的融合將推動機器人從工具向 「物理世界智能體」 進化

總結

近期市場主要交易「反內卷」和基建板塊,不過這兩條邏輯均偏中長期。當行情發生波動時,部分資金也可能隨之轉移,而科技作為短期資金關注度不高,產業敍事持續強化的板塊,有望成為接下來資金的「首選」。

想了解最近最新的板塊的深度分析與投資策略嗎?

持續關注我們,專業港A市場配置和交易研究團隊,帶你精準洞察市場動態,把握投資先機。

注:文中所提個股和題材板塊不構成任何推薦,僅為覆盤和學習交流所用,投資決策需建立在自我獨立理性思考和專業研判之上,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