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7-24 16:53
每天上午10點半起,前海低空空域,豐翼無人機不停駛過,當日達同城或城際快遞就在其中。作為順豐旗下無人機物流企業,豐翼科技已在深圳投入168架無人機,佈局航線383條,僅一日的飛行架次就高達六七百次。
距離順豐總部大廈7公里,澤芯(國際)無人機測試中心,被譽為「空中F1」的穿越機在驕陽下高速穿梭,一羣小飛手正利用暑期加緊練習。這里不僅培訓人才,更致力於打造「軟硬件研發+模擬器開發+賽事教育」完整生態。
而其隔壁,零重力深圳飛機工業有限公司(下稱「零重力」)總經理賈思源站在臨時辦公場地,指着一棟正在改造的白色建築興奮地説:「這里最快年底交付,用於打造第一條產線,年產50-100架。」
作為深圳首家大型載人eVTOL(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整機制造企業,零重力已確定將「ZG-ONE鵲飛」機型放在前海研發、生產,目前意向訂單接近1500架。
繼數字經濟、新能源車、AI之后,低空經濟——這個萬億級新賽道,正成為全球大國押注的新藍海。當產業競爭的下一個超級風口呼嘯而來,前海從產業佈局到配套設施,從技術創新到政策支持,已加速崛起為低空經濟新高地,讓「政策熱」變「產業實」,讓企業不僅「飛得起來」更要「飛出價值」。
「未來,前海將持續聚焦‘香港味、國際範、濱海風、現代化、未來感’,加快低空經濟領域技術、業態、模式和制度創新,構建‘空域開放、場景創新、產業集聚、深港協同’的低空經濟發展格局,為全國低空經濟發展探索‘前海路徑’,在新質生產力的‘低空賽道’上跑出加速度,探路‘天空之城’壯麗圖景。」前海管理局方面稱。
成立於2021年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零重力,以新能源航空器整機研製為核心,佈局了電動固定翼飛機、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eVTOL)等多元化型號產品,今年入駐蛇口價值工廠。
「深圳公司主打首款載人eVTOL飛行器‘鵲飛’,可載兩人,換電5分鍾,可自主避障,配備整機彈射傘。早期可用於景區及特種場景,后期可拓展至城市短途低空交通。」零重力總經理賈思源説。
賈思源表示,這款從軟硬件、技術到供應鏈、投資都是全國產的機型,型號合格證(TC)申請已於2024年9月獲得中國民航局受理,預計2026年可取得TC證,2027年能實現批量生產和交付,年產100架左右。
「目前我們已收到1500架意向訂單,客户包括國內旅遊景區、通航公司、航空營地等,輻射低空旅遊觀光、短途交通接駁、應急救援等多種場景。」賈思源説。
幾乎同時,澤芯未來科技有限公司(下稱「澤芯」)也選擇落子前海,建設全國投資最大、佔地超過1.2萬平方米的澤芯(國際)無人機測試中心或者澤芯賽事訓練中心。
「我們並非簡單的場地運營商或培訓機構,而是集技術測試、飛行訓練、賽事運營、研學教育和電子競技於一體,致力於打造‘軟硬件研發+模擬器開發+賽事教育’完整生態。」澤芯創始人兼CEO蔡怡澤説。
蔡怡澤表示,公司主打的穿越機是低空經濟中一個高速、高機動性的細分領域,需要獨立的生態支撐。目前,佔整機80-90%以上的飛控、電調、電池等核心硬件均為自主研發,開發的模擬器軟件則打破了海外壟斷。
2015年成立的深圳零零無限科技有限公司(下稱「零零科技」)是全球首個將手機芯片應用於無人機並開創「智能跟拍飛行相機」品類企業。后遷入前海媽灣,全球員工超350人,研發人員佔比過半,累計融資超1億美元。
「我們擁有超170項專利,在算法、飛控及針對運動場景的深度優化上均處於行業領先地位。」零零科技產品營銷負責人歐陽瀟均表示,其飛行相機品類已行銷至美國、歐洲和日本,銷量遠超其他品牌。
數百米之外的順豐總部大廈里,豐翼無人機的運控平臺大屏正實時顯示,不僅可看當日無人機數量、飛行架次、航程、時長、運單量和載重量,還可跟蹤每架機的飛行軌跡。
「豐翼無人機主要服務於順豐自身的高時效快遞轉運,如同城及跨城快件,去年起與寶安中心血站常態化開展血液、血小板等醫療急救物資運輸,24小時待命,一年來已執行上百次緊急飛行任務。」豐翼科技政務總監陳孝輝説。
陳孝輝表示,豐翼科技自2018年成立以來,依託順豐快遞站點進行基站佈設,現無人機載重和航程都是全國第一,並已開通了深珠、深中跨城跨海航線,「時效顯著優於陸路運輸」。
事實上,除了上述企業,前海還匯聚了包括廣東省垂直起降飛行器製造創新中心、科比特航空技術、北斗伏羲等一批低空上下游優質企業,初步構建了技術研發、整機制造、物流運輸、場景應用、飛行測試、適航服務、展覽展示、競速比賽、飛手培訓等產業鏈體系。
企業為何願意落户前海?「區位優勢、豐富場景、扶持政策和企業服務」是企業答案中的高頻詞。
「前海具備強大的創新基因和對外輻射影響力。澤芯選擇前海,正是看中其作為‘中國與世界橋樑樞紐’和‘低空經濟先導區’的獨特地位。」蔡怡澤説。
在豐翼科技構建覆蓋大灣區的無人機物流網絡中,前海也是多條關鍵航線的樞紐。陳孝輝認為,前海不僅是地理上的灣區中心,更是拓展大灣區乃至跨境業務的戰略支點,「具有不可替代性」。
「我們的跨城航線如深珠、深中以及未來規劃至香港的跨境航線,都是以前海為重要起點或節點。同時,前海面向海域的地理位置,為無人機出海飛行提供了相對開闊的空域條件,是其成為跨境物流前沿的天然優勢。」陳孝輝説。
賈思源在產品定型后,決定來深基於兩個因素:一是在適航上,中南局對於多旋翼飛行器有豐富經驗;二是深圳有市場化、智能化及品牌開拓優勢,且擁有大疆等一眾無人機企業,產業基礎較強。
爲了在找到合適場地,他幾乎跑遍深圳所有區,看了二三十個場地,「但能兼具研發、試飛和生產交付的場地不多」。「前海和蛇口在選址上給予很大幫助,不僅在覈心位置改造原有物業支持我們,甚至連未來場景都考慮到了」。
在賈思源看來,前海不僅科技人才集聚,且擁有從城市、公園、機場、港口到綜保區、商圈、濱海風光帶、跨海大橋等資源,為低空經濟發展提供了形態多變、需求多樣的場景資源。
而政策紅利和服務更是企業不約而同提及的。「前海政策環境特別是在體育賽事、教育及國際接軌方面,為公司提供了極佳支持。」蔡怡澤説,在前海不僅獲得政策扶持,還為新興業態營造了良好生態和宣傳平臺,對推動低空經濟細分領域的發展至關重要。
零零科技也有同感。「隨着研發比重增大,我們需要更契合創新氛圍的環境。前海不僅在場地租金上減免,還主動對接企業,及時推送政策信息,有效降低政企溝通與企業運營成本,使團隊能更專注產品研發與市場開拓。」歐陽瀟均表示,遷入前海后,研發與海外市場人員佔比顯著提升,支撐公司核心技術持續突破。
「前海展現出對企業發展訴求的高度關注,不僅提供人才房緩解企業員工居住成本壓力,還積極協助豐翼與深圳海關等機構溝通,為未來跨境無人機物流探索運行模式和監管框架。」陳孝輝説。
事實上,自2024年被稱為「低空經濟元年」以來,深圳率先出台全國首部低空經濟專項法規、成立首個市級標準化技術委員會、開發全球首個智能融合低空系統等,構建起了法規、標準、技術、場景四維聯動的綜合生態。
截至2024年底,深圳低空經濟產業規上企業增加值達213.8億元,增長26.4%。2025年一季度,產業規上企業增加值58.7億元、增長22.3%。
東風之下,前海也在全域範圍徐徐鋪開產業地圖。空間載體上,在寶安片區以大鏟灣片區、低空運營總部基地、深中通道門户區(低空經濟未來中心)等為核心空間集聚地;在南山片區則佈局建設前海-蛇口低空經濟先導區,打造低空特色園區、低空文旅、低空客運樞紐等低空示範項目。
同時,充分發揮前海與寶安、南山行政區資源優勢,形成聯動合作、互相賦能的發展格局,在技術研發、場景應用、航線開通、辦公空間、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給予低空企業各類政策扶持,最高扶持金額超1億元。
接下來,前海將重點在低空經濟政策創新、深港跨境合作、重大創新平臺和鏈主企業招引等領域開展探索。
比如,探索深港兩地低空飛行政策創新,促進深港低空經濟融合發展。探索低空空域管理改革,以空域資源賦能低空產業發展。
「前海在制度創新上具有先行先試優勢,期待這里能成為低空經濟法規政策突破的試驗田,在空域精細化管理、跨境飛行規則、無人機專屬運行規範等方面為行業創造更友好的制度環境。」陳孝輝相信,通過政企合力可以破解基礎設施與政策瓶頸。
陳孝輝透露,未來豐翼將持續完善以深圳尤其是前海為中心,輻射中山、珠海等地航線,提升班次密度與覆蓋範圍,同時探索跨境物流,推進蛇口至香港的無人機物流測試與首飛。此外,拓展高價值場景,除快遞與急救外,探索海島物資補給、特殊環境如廠區、園區物流等場景。
再比如,招引產業鏈上具有代表性的企業、科研院所、行業協會和重大服務平臺落户前海,聚焦新型材料、電池動力、飛控系統、通信導航、探測感知、空域管理等關鍵核心技術,凝聚高水平創新人才。
同時,鼓勵深港金融機構創新低空金融產品和服務,拓展企業融資渠道,降低企業融資成本。利用前海出海e站通的有利條件,整合政府服務、金融、法律和財税等優勢資源,為低空企業「出海」提供一站式服務,助力其全球開拓。
隨着無人機競速入選全運會、世運會,澤芯已承辦國家隊集訓。「我們已培養優秀飛手超百人,不僅服務於競技體育,也輸送到警用安防、影視航拍、新型文旅等應用領域。市場規模每年也呈現數十倍增長,前景可期。」蔡怡澤説。
歐陽瀟均對市場前景充滿信心:「傳統航拍無人機市場已近天花板,而智能跟拍品類潛力巨大。隨着AI技術讓相機更‘主動’,未來用户規模有望從數十萬級邁向百萬甚至千萬級。」
「我們認為,前海完全有能力引領無人機物流規模化、商業化運營進入新階段,為大灣區互聯互通注入‘低空動能’。」陳孝輝説。
(文/圖 張瑋 魏宇非 視頻 王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