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7-24 16:23
(來源:藏金洞)
洞主江湖説:我説的可能都是錯的,但值得你去探索和反思。
親愛的藏金洞友們:
特別是常年征戰A股的兄弟們,可能對「Meme股」(模因股)這個詞有點陌生。
這玩意兒,在咱們這叫「妖股」,但在大洋彼岸,玩法可不一樣。
簡單説,Meme股就是被網友們在社交媒體上「盤」出來的股票。
它的漲跌,不看基本面,不看業績,全靠一張張表情包、一個個段子、一股子「爺樂意」的情緒頂上去。
這股風潮的開山鼻祖,就是2021年震驚全球的GME(遊戲驛站)事件。
當時,一羣美國散户在Reddit論壇上集結,像梁山好漢一樣,硬是把一隻快要退市的垃圾股,買成了華爾街空頭機構的噩夢。
那是一場載入史冊的「韭菜起義」,一場互聯網時代的「大衞戰勝歌利亞」。
雖然咱們A股也有「題材炒作」和「龍頭妖股」,但像美國散户這樣,有組織、有綱領、以「掀翻華爾街」為口號的集體行動,還是頭一遭。
今天,我們聊這個,不是爲了看熱鬧。
是因為這股妖風,時隔四年,又刮回來了。
而且,玩法升級了,套路更深了。
看懂它,你就能看懂這個時代,資本市場里的人性、博弈和陷阱,是如何在進化的。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我見過一個朋友,四年前在GME那一波里賺了第一桶金,覺得自己是天選之子,是華爾街的屠龍少年。
四年后,他信心滿滿地殺入新一輪的Meme股,想再創輝煌,結果呢?
三天時間,連本帶利,賠了個精光。
他想不通,為什麼自己明明「進化」了,懂的術語更多了,卻輸得更快、更慘?
這,就是今天我們要揭開的殘酷真相。
江湖變了
夜路走多了,總會遇見鬼。
GME那場大戰,終究是成了絕唱。
四年后的今天,江湖早已不是那個江湖。
2021年,散户們兜里揣着政府發的救濟金,閒得發慌,靠着一股「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蠻勁,把華爾街的空頭們堵在GME這一座孤城里,打了一場漂亮的圍城戰。
那是一場「聖戰」,偶然,且悲壯。
可2025年7月,當Krispy Kreme(DNUT)、GoPro(GPRO)、Beyond Meat(BYND)這些股票開始羣魔亂舞時,性質全變了。
再沒有什麼疫情封鎖和政府發錢了。
有的是美股接近歷史高點,加密貨幣市場一片繁榮,共同營造出一種普遍的「風險偏好」氛圍。
人心,更浮躁了。
如果説2021年是「圍城戰」,那2025年就是一場場精心策劃的「游擊戰」。
散户們的火力不再集中於一點,而是分散出擊,同時獵殺一堆目標。
從一場決定性的大戰役,變成了一系列可複製的小規模騷擾。
這看起來,像是進化了。
「進化」的劇本
你不得不承認,現在的散户,確實「懂」多了。
他們不再是當年憑着一腔熱血就衝鋒的愣頭青。
他們學會了主動「狩獵」。
在Reddit的r/WallStreetBets論壇上,他們明確地討論要尋找「周期的第三幕」,然后像皇帝選妃一樣,把Krispy Kreme(DNUT)推上了下一個目標的位置。
這是一個信號。
表明散户社區已經從被動應戰,演變成了主動尋找和複製GME現象。
他們甚至有了一套成熟的「選股劇本」:專門篩選那些基本面爛到家、但被機構大量做空的知名公司。
你看看這幾個被選中的「倒黴蛋」:
Krispy Kreme (DNUT): 股價飆升前,第一季度淨虧損3300萬美元,收入同比下降15%,還撤回了年度財務預測。但它的賣空股數佔流通股的比例,一度高達38%。
Beyond Meat (BYND): 上市以來從沒賺過錢,同樣撤回了業績指引。它的賣空比例,也差不多在38%左右。
GoPro (GPRO): 收入自2022年就沒增長過,連年虧損。
看到了嗎?
這些公司就像是武林中身懷寶藏卻又身受重傷的病人,成了各路人馬最完美的獵物。
高賣空比例,為「軋空」提供了技術可能。
而「散户對抗華爾街」的故事,則為這場掠奪披上了「替天行道」的華麗外衣。
劇本是進化了,可劇本里的主角,依然是些扶不起的阿斗。
毒藥,還是那瓶毒藥。
殺招升級
如果説劇本的進化只是皮毛,那殺招的升級,纔是這次Meme股風暴的核心。
四年前的GME,是一場簡單粗暴的軋空。
因為它的賣空比例達到了駭人聽聞的140%。
這意味着市場上被借出賣空的股票,比實際存在的股票還要多。
空頭想平倉都買不到股票,只能任人宰割,股價不漲纔怪。
但2025年這一次,DNUT和BYND的賣空比例雖然高,卻遠沒到100%那個臨界點。
想復刻GME那種「無限軋空」,根本不可能。
那股價是怎麼飛起來的?
答案是:期權。
一個更高級,也更兇險的玩法——「伽馬擠壓(Gamma Squeeze)」。
洞主用大白話給洞友們解釋一下。
這就像一個槓桿。
散户們不再只是傻乎乎地去買正股,而是去瘋狂搶購那些短期的、價外的看漲期權。
你買了看漲期權,就等於有人(通常是做市商)賣給你。
做市商爲了對衝自己賣出期權的風險,就必須去市場上買入對應數量的正股。
當成千上萬的散户湧入,買爆看漲期權時,做市商就被迫在現貨市場買入海量的股票。
股價一漲,那些期權的價值跟着暴增,做市商就得買入更多的股票來維持對衝。
這就形成了一個可怕的正反饋循環:散户買期權 -> 股價漲 -> 做市商被迫加倉買股票 -> 股價繼續漲。
看看數據有多瘋狂:
GoPro (GPRO): 7月22日,期權交易量是日均的7倍多,看跌/看漲比率低至0.07,看漲情緒極端到發指。
Krispy Kreme (DNUT): 某天,看漲期權交易量超過10萬張,是過去四年日均交易量的71倍。
這説明什麼?
説明「伽馬擠壓」已經從2021年的一個意外副產品,演變成了2025年散户戰術手冊里的核心主武器。
股價的漲跌,在很大程度上,已經成了期權市場的衍生品。
這套玩法,更像是一場精密的數學絞殺,而不是一場羣眾運動。
快生快死
戰術越精妙,是不是贏面越大了?
恰恰相反。
當所有人都學會了這套「游擊戰」和「伽馬擠壓」后,整個市場的博弈節奏被無限加快了。
2021年的GME,那場狂歡持續了好幾個星期。
而2025年的這些Meme股,生命周期被壓縮到了短短几天。
暴漲和暴跌,都在轉瞬之間完成。
所有人都成了驚弓之鳥,散户、機構、做市商,都在互相搶跑。
今天你看到股價翻倍衝進去,明天可能就直接腰斬埋了你。
因為游擊戰的本質,就是打了就跑,絕不戀戰。
可悲的是,構成這場運動主體的,依然是那些被FOMO情緒(錯失恐懼症)衝昏頭腦的「羊羣」。
他們看到別人曬出的盈利截圖,聽到「to the moon」的口號,就閉着眼睛衝了進去。
他們以為自己是參與戰役的士兵,其實只是被用來點燃引線的炮灰。
一個更殘酷的現實是:當知識普及了,但紀律沒有普及,只會加劇收割的效率。
一小撮制定戰術、快進快出的「策略師」可能賺得盆滿缽滿。
而絕大多數跟風的散户,只會在更快速、更猛烈的價格反轉中,成為被收割的對象。
他們進化了戰術,卻沒進化心態。
所以,他們死得更快了。
對A股的啟示
我知道,很多洞友會説,咱們A股有T+1,有漲跌停板,做空機制也遠不如美國成熟,Meme股那套「無限軋空」和「伽馬擠壓」玩不起來。
沒錯,規則的水土不同,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
但洞友們要明白,玩法可以不同,但驅動玩法的人性,是相通的。
這幾點,就是華爾街給我們上的課:
第一,警惕「故事」變成「事故」。
Meme股的核心,就是「敍事為王」,故事講得好,垃圾也能飛上天。這和咱們A股炒「題材」、追「概念」何其相似?當一個故事被各大股吧、微信羣、小作文傳得人盡皆知時,往往就是事故的開始。記住,任何脱離基本面的狂歡,終將以一地雞毛收場。
第二,社交媒體是「放大器」,也是「絞肉機」。
美國散户用Reddit集結,我們有東方財富的股吧、雪球的論壇。信息的傳播速度越來越快,情緒的共振也越來越強。這種力量能迅速捧起一隻妖股,也能在瞬間將其砸得粉碎。當你被羣里的「大神」和熱帖煽動得熱血沸騰時,你最好問問自己,你是操盤手,還是別人衝鋒的炮灰?
第三,當心「進化」的鐮刀。
華爾街的散户從買正股進化到玩期權,收割的效率更高了。A股的莊家和遊資,也在不斷進化他們的坐莊手法。從簡單的拉漲停,到利用量化、融券、甚至複雜的衍生品。當市場上出現一種你看不懂的新玩法、新故事時,最好的選擇不是跟風,而是遠離。因為那很可能是一把為你量身定做的、更鋒利的鐮刀。
第四,人性是唯一的戰場。
歸根結底,無論是美股還是A股,我們真正參與的,是一場與自己人性的戰爭。貪婪、恐懼、僥倖、從眾,這些纔是我們虧錢的根源。Meme股的潮起潮落,就是把這些人性的弱點,用最極端的方式展現了出來。
所以,別光看熱鬧,更要看門道。看懂了華爾街韭菜是怎麼被割的,才能避免自己成為A股里同樣的韭菜。
説到底,這場Meme股的復甦,早已超越了簡單的投資或投機,它是一場徹頭徹尾的「金融遊戲化」盛宴。
這已經不是2021年那樣的「黑天鵝」事件,而是現代金融市場的一個結構性特徵,一場永不落幕的戰爭。
散户在進化他們的「游擊戰術」,機構也在升級他們的算法「天網」。
這是一場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軍備競賽,雙方都在這場貓鼠遊戲中不斷迭代自己的武器庫。
監管者們也頭疼得很。
他們陷入了一個兩難的困境:既要保護那些被熱血衝昏頭腦的新手,又不敢扼殺所謂的「金融民主化」浪潮。
法律很難界定這到底是言論自由,還是市場操縱。
傳統的監管工具是為防止「假信息」設計的,但現在的問題是「真信息」被瞬間、海量地放大,形成了摧毀一切的信息洪流。
這已經不是信息失真,而是信息超載。
但對我們每個身處其中的洞友來説,看清這些宏大敍事,最終還是要回到自身。
你最大的敵人,從來不是華爾街的巨鱷,也不是論壇里的「大神」,而是鏡子里那個被貪婪和恐懼支配的自己。
記住,當屠龍少年們都學會了用魔法,屠龍本身就不再是傳奇,而是一場更高風險的賭局。
在這場賭局里,知識的進化若沒有紀律的約束,只會讓你死得更快、更專業。
守住你的本金,比聽一萬個「to the moon」的故事更重要。
#Meme股 #散户 #GME #金融博弈 #投資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