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專家:穩定幣不是貨幣,但它帶來的影響遠非貨幣可比

2025-07-24 08:55

  文章來源:觀察者網

  7月18日,復旦大學經濟學院聯合復旦大學國際金融研究中心、復旦大學綠色金融研究中心舉辦 「穩定幣的商業機遇:來自業界的聲音」 南土國際金融政策圓桌會。此次會議是復旦大學圍繞穩定幣主題開展的第三場專題研討,匯聚了金融學界、區塊鏈產業、金融機構等領域的十余位專家,深入探討穩定幣在全球金融格局中的發展現狀、商業潛力及監管挑戰。觀察者網進行獨家報道。

  大成金融行委會Web3研究中心主任、香港RWA研究院法律合規院院長王善良先生表示:美國眾議院剛剛通過了三項關鍵法案,將深刻影響Web3的未來。首先是穩定幣法案(「天才法案」)。第二個是《Clarity Act》,它明確了成熟區塊鏈上的代幣是商品,歸CFTC管而非SEC,解決了長期的身份糾結;更重要的是,它明確了對去中心化金融(DeFi)給予一定程度的監管豁免,這步棋影響深遠,可能讓傳統金融難以招架。第三個法案直接禁止在美國發行CBDC(央行數字貨幣)。這些法案奠定了美國在加密貨幣領域的制度框架。

  此外,王善良提醒大家千萬別誤解:穩定幣並不是貨幣(貨幣是強制的),也不是我們理解的那種中心化數字貨幣。它是點對點的支付系統,沒有余額概念,交易是一對一的。本質上,它是連接Web2和Web3的關鍵橋樑。除了掛鉤美元、港元的穩定幣,發行穩定幣門檻不高,任何人都能在公鏈上發,掛鉤資產也多樣(法幣、黃金、算力、應收賬款等),算法穩定幣也是一種嘗試。

  王善良認為從PayPal穩定幣PYUSD的發行實踐來看,對香港發行港元穩定幣的應用場景並不樂觀。發行與港幣掛鉤的穩定幣,吸引力可能遠不如美元穩定幣(如USDT、USDC),需要專門創設港元穩定幣的應用場景。可喜地看到,香港數字資產宣言2.0,LEAP策略,將會引入更多穩定幣應用場景。

  王善良認為穩定幣最重要的價值是其帶來的「思想革命」。它不會立刻有財富效應,而是促使大家理解Web3和新的金融範式。體會Web3帶來的優勢。如交易速度快、成本極低(千分之一分錢的成本)。穩定幣更深層次在於一場「資產革命」——代幣化(如RWA,及Robinhood將OpenAI股權代幣化)能解決傳統金融痛點,並實現即時交割(T+0)、7x24小時交易、大幅降低摩擦成本(如房產代幣無須繳納契税等税收),並賦予現實世界資產(RWA)前所未有的全球流動性。專家預測RWA市場規模到2030年可能達數萬億甚至數十萬億美元,機會巨大。

  王善良還表示,香港目前已經在努力做三件事:發行穩定幣、規範交易所、以及構建鏈上金融生態(包括數據集成、跨鏈技術、鏈上衍生品等)。雖然挑戰重重,但市場熱點已現,「幣股聯動」、「鏈股聯動」概念正被資本市場熱炒。一切纔剛剛開始,鏈上基礎設施建設和金融生態發展和完善的市場空間非常廣闊。

  以下為王善良在會上發言的全文(已經發言人審定):

  來之前,我花了幾分鍾時間來寫了一份PPT。今天早上,大家都知道,美國眾議院通過了三個法案。我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關注,這三個法案能夠決定未來Web3.0這個世界到底能夠走多遠。

  一個法案,是剛剛我們講到的穩定幣法案,「天才法案」,在眾議院已經通過了,相信特朗普很快就能簽署。

  第二個法案,是叫Clarity Act,它的內容明確了商品和證券的區分。你在成熟的區塊鏈上發的代幣,符合一定要求不再屬於證券,而是商品,由商品和期貨委員會來監管,而不是由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來監管。這個是非常大的一個進步。美國為什麼這幾年對穩定幣這塊,或者對其他的虛擬貨幣這塊,有各種各樣的問題?其實就是因為它非常糾結代幣到底是證券還是商品。這次基本上能夠劃定了邊界。

  這個法案中還有一點重要的內容,它確定了DeFi,也就是「去中心化金融」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豁免監管的。這是非常非常大一盤棋。很難想象這盤棋對未來會有多大的影響。

  大家知道,其實去中心化金融這樣的應用,是Web3.0當中最好的應用,也是最容易代替傳統金融的應用。因為畢竟它基本沒有成本、而且高效,對券商、信託和在座的這些中心化的金融機構影響會非常大。如果美國真的就像法案講的,給DeFi去中心化金融作豁免監管的話,基本上傳統金融以后就沒得玩了。這是我基本的判斷。

  第三個法案,很有意思的法案,大家可能關注了。就是CBDC在美國不允許發行。CBDC就是央行數字貨幣,我們中國內地在香港通過貨幣橋力推的數字貨幣,這在美國通過立法的形式予以禁止發行。

  這三個法案未來的實施,各國監管政策和法律都將會予以變化。這三個法案互相統一,促進了特朗普政府所追求的美國為世界加密貨幣之都的建設。

  今天主要講穩定幣。「穩定幣不是貨幣」,大家千萬不要以為穩定幣是貨幣。貨幣是體現國家主權意志強制使用和接受的,在中國就必須要用人民幣,你也得接受人民幣,沒選擇的。但穩定幣時可以選擇使用的。我可以選擇不用你的USDT,我也可以選擇接受USDC。我也可以選擇我自己發行的穩定幣。穩定幣不是貨幣,穩定幣是代幣,它叫coin不是Currency。中文可能很難分,但在英文里面,一下子就分出來了。

  穩定幣也不是數字貨幣。我們現在推的數字貨幣,其實還是中心化的。當然數字貨幣需要清算和結算的。不像穩定幣,是點對點的支付系統。它也沒有余額之類的概念,它不是「我有多少穩定幣」,今天這個地址我收到1.5,明天那個地址收到了0.001,然后加起來一共手里有多少。這是一對一的,支付也是一對一的。所以穩定幣的概念絕對不是我們講的數字貨幣。

  穩定幣也不是説,掛鉤了貨幣就叫穩定幣。比如掛鉤港幣,那就叫港幣的穩定幣。其實穩定幣有很多種,如果對Web3.0理解的話,企業可以發自己的穩定幣。這也不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因為你在公鏈上,掛鉤資產,可以發行自己的穩定幣。跟黃金掛鉤的穩定幣在市場上也不少見。 其他的應收帳款也可以用來做掛鉤的資產,用這個也可以發你的穩定幣。算法穩定幣,已經出現過很多次了。雖然Terra USD出了問題,大家對它的批判比較多。但是也是一種科學的穩定幣發行,現在市場上還是有這樣的穩定幣。

  穩定幣是什麼?實際上就是「橋樑」。連接Web2到Web3的橋樑,就像高速公路一樣,從Web2到Web3的橋樑,這個橋樑是非常具體的一個説法。

  更重要的是穩定幣的發行,是一場「思想革命」。大家原來不瞭解整個Web3世界。但通過穩定幣的發行,可以更好地瞭解Web3世界到底是怎樣的世界?通過點對點的支付系統能夠解決多少問題?能夠解決交易的信任問題,因為信任是最重要的社會交往的邏輯關係。能解決你誠信的問題,就是靠分佈式記帳,無法纂改。

  其實對香港的穩定幣,我是非常悲觀的。為什麼?代幣代幣,我可以用你,我也可以不用你。我為什麼要用跟港幣掛鉤的代幣?我為什麼不用跟美元掛鉤的代幣?現在穩定幣很大的功能,除了交易、支付,現在發現還有較好的儲蓄功能。什麼意思呢?阿根廷人就跟我講。「他們拿到工資都會把比索換成穩定幣,他不做任何交易,只作存儲,用的時候可以直接使用。」

  因為美元信用,總體來講,還是比絕大多數的國家的貨幣信用要強。我們香港的穩定幣,我們不但有美元的信用背書,還有香港政府、有內地政府的信用背書。因為廣義來講,港幣其實是美元的穩定幣。未來誰來用港幣掛鉤的穩定幣,這將會是很長的路要走。

  為什麼呢?世界上,大家都聽説過Paypal支付系統。Paypal發過穩定幣,叫PYUSD。它有四點幾億個用户,不比京東的支付系統差。它的穩定幣,也差強人意。可能在穩定幣里面排名,它可能就排十三、十四,十名以后的排名。

  另外,為什麼説穩定幣的這次發行,其實就是一次「思想革命」?這並不是讓你直接就能夠享受到穩定幣給你帶來的任何好處,也不是穩定幣發展得如何好。這主要是刺激大家去了解,穩定幣到底是什麼東西?以后的金融可以這樣玩。前面殷老師講了,以后爲了金融的這種新範式,人家會去探索,會去思考。

  如果推廣使用穩定幣,真的所有的傳統金融,分分鍾被打敗。用穩定幣有很多好處。

  首先是速度快。然后成本低,現在基本上它的GAS費用現在低到一千分之一分,什麼概念?就是你一分錢可以交易一千次,來來回回、來來回回,這麼一個概念。

  當然,還有為什麼Robinhood這麼火,大家有沒有想過?因為它做代幣化的,就是把代幣化以后,代幣化收入遠遠超過它原來的那種股票交易的收入,這點不奇怪。奇怪的是這次它把OpenAI的股權代幣化了。OpenAI其實不是個上市公司。它能夠把OpenAI的股權代幣化。未來是什麼概念?代幣化后,以后上市的公司可以退市,不影響它的流動性。像OPAI股權代幣化后,也不需要去交易所申請上市了。

  代幣化是個什麼概念?就解決了我們銀行的結算系統永遠解決不了的即時交割,也就是點對點的問題。它能夠一個禮拜七天,一天24小時不斷在做交易。納斯達克每天做夢都想做這個事情。最后我所有的股票代幣化,一個禮拜七天,一天24小時大家都可以交易。因為東邊不亮西邊亮。西邊睡覺了,東邊起牀開始交易了,永不停歇。

  當然現實世界中,代幣化還有很多好處,如沒有摩擦成本。如果要買個房產,這個房產可能十個億,契税就要交3%。這個摩擦成本很高,都還不包括土增税等等,還不包括各種各樣亂七八糟的費用。但代幣化以后這些税費都沒有了。只不過做一個結構就可以,產權還在那里,並沒有做交割,也就是説拿了東西之后不用交税了。買了固定資產,這種摩擦成本都沒有了。我不知道我有沒有講清楚?就是説它的好處非常多。當然還不僅僅是這些好處。還有分佈式節點,還有透明,還有可獲得性。

  大家再往前理解一點點。一旦這些成本,都變成我們大家的收益。我可以做非常非常大的文章。我的消費就是我的投資。我不知道大家能夠理解嗎?我去玩遊戲,我玩遊戲的過程就是我賺錢的過程。可以做到這樣一種場景。這就比較深了。

  代幣化是一場「思想革命」。雖然很好,但是到目前為止,由於各種限制,不要去想一夜暴富。這也是一場「資產革命」。因為這個資產的革命,其實就是前面我們殷老師講的,現實世界資產的全球流動性問題。

  我們中國積累了這麼多的資產。原來有很多專家,像波士頓諮詢專家,估計到2030年,我們整個代幣化的金額會到16萬億美元。我們還有些專家認為,到2030年16萬億美元太少了,要有40-50萬億美元代幣化資產。

  這是一場資產革命。能夠解決你的資產的全球流動性。為什麼現在香港特別喜歡綠色能源和可持續發展,因為光伏資產我們可能不一定喜歡,但很多人很喜歡。歐洲人很喜歡,這里面也有社會責任,碳中和的問題。中歐碳信用價差就很大,大概每噸的碳信用價差是七八倍,所以里面也有各種利益考量在里面。這些東西當然是某個行業、某個產業,具體的有差異,我就不講了。反正是一場「資產革命」。

  你要説,有多少商會機會?真的是一切纔剛剛開始。機會太多了。

  現在香港在圍繞這三件事做,就是穩定幣發行,要要把它發行成功。交易所,要建得更規範。第三個是,這是一篇大文章,鏈上金融生態建設。這是一篇非常大的文章。因為這個世界所有的東西,現在雖然是第一篇基礎設施建設基本完善,但還有非常多的工作要去做。你做一點點,可能都會有非常大的價值。

  如鏈上的數據集成,以后把所有數據集成到一個地方。因為有它的預言機,非常簡單的一件事情。以后不要説今天這個網站、明天那個網站,不用。現在數據集成,已經有人做得非常成功。24小時全球發生的數據都有。

  還有那些跨鏈的技術。我們現在用互聯網用得習慣了,普通用户不會去關注互聯網的IP協議、TCP協議。也不會去關注互聯網的理論,跨鏈技術發展以后,大家無感就解決了跨鏈之間的技術。因為每一條鏈就像一個「國家」。Solana有Solana的公鏈,幣安有幣安自己的公鏈,復旦有復旦的公鏈。一個公鏈就像一個「國家」,相互割裂的。現在跨鏈技術,還沒有像使用互聯網一樣方便,你無感從這條鏈到那條鏈。

  這些基礎設施,包括鏈上的衍生品和RWA這些,這也是非常大的市場。做起來就有幾萬億的市場。要做的、可以做的東西,非常多。

  不管美國、香港還是中國內地有關「幣股聯動」、「鏈股聯動」的股票在資本市場的表現就非常搶眼。其實現在最熱門做的,就是這個事情。大家最感興趣的,也是這個事情。因為這是解決「錢袋子」的問題。

  對以上這些,本人説的也不一定對,大家可以討論,也可以批評指正。謝謝!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責任編輯:朱赫楠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