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7-23 17:54
(來源:OLEDindustry)
一塊顯示屏,藴藏大前景。去年,以電視機和IT設備等為代表的大尺寸需求回暖,OLED屏在智能手機滲透率明顯提升,車載顯示等新興需求推動,全球平板顯示行業市場回暖。中國作為全球顯示器件的主要產地,憑藉完整的產業鏈和技術創新能力,2024年,中國液晶平板顯示模組出口量和出口額均創近年新高,進一步鞏固了其在全球市場的地位。
在全球化競爭格局中,顯示產業作為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重要組成,既是製造業轉型升級的風向標,更是科技自立自強的試金石。
中國屏打破日韓壟斷
曾幾何時,中國科技界流傳着「缺芯少屏」的説法。在我國顯示器產業發展初期,顯示面板還是我國第四大進口產品,對外依賴較為嚴重,一度是中國產業的痛點。
中國LCD液晶顯示產業研究起步於1969年,雖不算晚但產業發展上較為落后,在中國顯示面板產業激盪發展的40多年里,中國企業從最早的由美國引入設備或自主拼裝設備的作坊式小規模實驗線,逐步形成批量的規模生產線,一路走來十分不易。
在1991年至1996年期間,全球興建的25條TFT-LCD生產線中,就有21條建在日本,隨着20世紀末亞洲金融危機的爆發,日本廠商面臨虧損境地,韓企通過逆周期投資戰略快速搶佔顯示面板市場份額,於2004年擊敗勁敵登上頂峰,彼時的中國顯示企業仍在摸索前行,很難想到在十幾年后,中國面板產能可以一舉稱雄、登上高峰。
2009年,產業發展迎來轉折,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聯合發佈《2010年至2012年平板產業發展規劃》,自主建設TFT-LCD被列為發展重點。同年國務院公佈《電子信息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開宗明義將電子信息產業定位為國民經濟的戰略性、基礎性和先導性支柱產業,並第一次將「新型顯示器件」列入國家政策支持範圍。在這之后,國內多家面板企業走向自主創新道路,我國面板行業迅速擴張。
也是在這一年,京東方開建了中國大陸首條自主設計與自主建設的8.5代TFT-LCD產線,總投資280億元。同年,華星光電自主啟動8.5代TFT-LCD生產線。2010年《國務院關於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明確扶持OLED等新型顯示技術。天馬抓住政策窗口期,在廈門投建國內首條LTPS生產線(2011年),武漢第6代AMOLED產線(2018年)等重大項目,完成從追趕到並跑的技術跨越。
中國的工業化過程不僅是建立各類產業部門,更重要的是完成產業技術上的追趕,使得自身具備獨立自主發展的能力。 2015 年國內京東方重慶 B8、華星深圳 T2、熊貓南京 C2 三條國產高世代線投產,LCD 面板供給大幅增加。隨着中國大陸的面板廠商持續發力,陸續投建產線並加大投資,如今,全世界每四塊顯示屏中,就有一塊顯示屏來自中國品牌。中國顯示產業實現了從無到有、從有到大、從大到強的華麗蜕變。
顯示產業的「第二增長曲線」
在新一輪信息技術快速進步和產業加快變革的大背景下,新型顯示產業作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戰略性、基礎性和先導性產業的特徵更加明顯。對於中國顯示產業而言,如何搶佔顯示技術的新增長曲線更是企業競逐的關鍵和焦點。而新能源汽車產業鏈成為當前中國顯示廠商參與國際競爭、搶佔市場先機的最重要抓手。
實際上,在手機、電視等傳統市場的增長遭遇瓶頸的情況下,車載顯示這樣的新興高增長市場,很容易被整個顯示產業視為「第二增長曲線」的來源。 特別在中國新能源汽車貿易產業鏈擔當打通「內外雙循環」,釋放社會消費潛力的重要角色,如何更好地為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賦能,成為全產業鏈的共識。
在汽車的定義權從發動機轉向智能座艙的時代,「屏幕」就成為兵家必爭之地。當下電動化和智能化的融合發展,催生了智慧車載顯示的科技潮流。目前,車載顯示參與者總體呈現中、日、韓資企業三足鼎立態勢。韓國SDC、LGD,日本JDI,中國天馬、京東方、TCL華星,中國臺灣友達、羣創等主流面板廠均有佈局。從競爭形勢看,天馬、京東方等面板廠在車載顯示市場已經逐步居於領先地位——2023年中國OLED屏幕產量首超韓國躍居全球首位;2024年,中國大陸廠商包攬全球車載顯示面板53%份額。
如果熟悉全球漫長的科技製造史,「航向」隱藏在迷霧中,但每一個時代的主角往往都是那些率先找準方向的人。以近年在車載屏幕市場表現亮眼的天馬舉例,其早早就在20世紀90年代就已切入車載顯示市場,開始開發並生產汽車儀表盤使用的單色(黑白)顯示屏產品,天馬此舉打破了中國在汽車電子核心部件領域的空白;2021年,天馬對整體業務進行了一次戰略升級,由早期的「1+1+N」 升級為「2+1+N」,即將手機顯示、車載顯示作為兩大核心業務,將IT顯示作為快速增長的關鍵業務,將專業顯示、橫向細分市場、非顯業務、生態拓展等作為增值業務,多管齊下推動天馬高質量發展。
而在「中國製造2025」發展戰略的大目標下,天馬在產業鏈、產研銷等方面都進行了數字化變革。在車載顯示業務領域,天馬又進一步劃分了傳統車顯、汽車電子與新能源三個板塊,旨在構建對下游車企更精準、全面的服務體系。
不久前舉辦的上海車展上,更是成為天馬展示「好屏」大成的秀場。天馬已經以多元化、創新性的車載顯示技術與解決方案,在賦能一眾汽車品牌。包括長城、長安、比亞迪、吉利、東風、北汽、廣汽、小鵬、理想、大眾、福特、本田等眾多品牌系列車型,都搭載了天馬屏。從傳統的儀表、中控、抬頭顯示、后座娛樂,再到副駕、扶手、后視鏡、吸頂顯示等新型應用場景,全面展現了天馬在車載細分應用、品牌覆蓋等方面的全覆蓋。此外天馬還發布了「軒轅」車規好屏標準,並推出了CMS(Camera Monitor System,電子外后視鏡)系統和聯合康寧研發的OLED軒轅曲面座艙。其為廣汽昊鉑概念車「EARTH大地」搭載的OLED動態冷彎屏,具備超過20萬次的動態彎折能力。
來自Omdia的數據顯示,2024年天馬繼續領跑車規顯示全球市場,以18%的市場份額保持全球市佔第一,全球平均每 4 輛汽車中就有 1 輛應用了天馬的儀表顯示產品,並實現出貨量成長25%,營收成長超40%。此外天馬已連續5年保持全球車規TFT-LCD、車載儀表顯示出貨量全球第一,2024 年車載抬頭顯示(HUD)首次登頂全球第一,充分彰顯了天馬在車載顯示領域的領先實力。
隨着中國企業入局新能源產業上下游,中國新能源汽車貿易產業鏈持續壯大,供應鏈正不斷走向成熟,而這將為中國新能源汽車的全球化發展,成為中國顯示行業的一張亮眼「名片」提供最大助力。
品牌借船出海暗藏技術佈局
除了創新應用,全球化是中國顯示面板行業的另一大趨勢。隨着「中國製造2025」等政策的加持,我國工業製造行業逐漸呈現出穩定發展的趨勢,智能製造行業成為驅動我國製造行業的主要動力之一,國際合作不斷加強。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選擇走出國門,為產品開拓海外市場的同時,也打響了「中國製造」品牌的國際知名度。
2024年全年,預計全球手機產量為20億台左右,而中國製造了其中的17億台,其中出口佔比超過八成。隨着國產OLED屏的技術進步,中國品牌的旗艦手機現在已逐步轉向把國產OLED屏作為賣點之一。如近年大火的摺疊手機,其中大多由維信諾、京東方、深天馬供屏。今年4月,OPPO大賣的OPPO Find X8s 與 OPPO Find X8s + 均採用了 OPPO 與天馬深度共研的旗艦級顯示屏。其中,OPPO Find X8s 1.25mm 全球最窄四等邊設計再一次刷新屏幕邊框紀錄。
值得關注的是,中國面板企業的出海已從簡單的「賣產品」向「建品牌」「佈網絡」「深紮根」的更高階段邁進,出海企業依託全球市場規模反哺研發,形成「市場擴張—研發投入—競爭力提升」的正向循環,推動產業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攀升。實際上面板企業紛紛開啟海外佈局——2018年12月,TCL華星印度模組項目開工,這是TCL華星及中國面板廠商首個海外模組項目。該項目2022年實現量產。而京東方也在墨西哥、越南佈局了下游彩電組裝業務,擴大顯示面板產能消化的「出海口」。維信諾2024年1月美國子公司開始運營,也在加快海外市場拓展。
不同於很多企業正加快出海步伐,天馬早在90年代初期,就瞄準了海外市場,深耕佈局了車載顯示領域,通過持續鍛造產品品質與交付能力,為全球客户帶來優質的產品和服務。按照天馬的説法,當時汽車產業的市場和需求就在海外,正是有了二三十年前歐美和日本車企對天馬的錘鍊,包括他們對品質和穩定交付的嚴苛訴求,才讓天馬具備非常出色的服務汽車產業的能力。
作為中小尺寸顯示領域的老牌企業,天馬準確把握了行業格局切換的時機,並提前完成產業佈局,從低世代線排布走向高世代線排布,積累了過硬的技術和經驗,能夠牢牢把握技術發展的脈絡,進行配套的設置。作為中國企業出海的樣本之一,時至今日,天馬已完成了從「世界工廠到世界建廠」的產業鏈佈局,從本土化邁向全球化,國內和海外業務從研發、生產、供應、採購、銷售、服務都各自獨立成體系。其全球化業務已步入了發展的快車道。截至目前,在全球佈局方面,其在中國深圳、成都、武漢、上海、廈門和日本先后建有九大產業基地,並在全球多個國家設立了營銷網絡和技術支持平臺,以客户為中心,為全球近千家中高端客户定製全方位的顯示解決方案,成為中國企業全球化浪潮的重要腳註。
中國面板軍團不約而同地出海,其背后的邏輯,不僅僅是中國品牌對國際化訴求和佈局一如既往地強烈,也暗藏了中國企業希望從純粹的品牌輸出,向技術佈局和引領的思路轉變。
從「缺芯少屏」到全球屏幕霸主,中國屏幕產業的崛起不僅是中國科技實力的縮影,更是中國製造向中國智造轉型的生動寫照。回首過往,中國顯示企業一路走來櫛風沐雨,但終以堅韌的姿態攀登着一座又一座高峰,最終越過山丘,佔領一處處顯示高地,讓世界看到中國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