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7-23 20:34
基金二季報已披露結束,透過其中的信息和數據,可以觀察行業的變化趨勢。
比如,過去一個季度,基金公司的規模增長點何在?4月的救市行動中,「國家隊」增持了哪些ETF?主動基金前十大重倉股有何變化?作為「專業買手」的FOF青睞哪些基金?
針對這些問題,《財經》新媒體做了看點梳理。
看點一:
非貨規模誰領跑?誰掉隊?
如果單看二季度非貨規模的排名,公募頭部梯隊依舊穩固。Wind數據顯示,入圍TOP20的名單沒有發生變化,且只有5家基金公司的座次有微調。
其中,有3家排名上升,2家排名下降。
匯添富基金從第十上升至第九,而原本排在第九的招商基金掉至第十。一季度末時,后者比前者非貨規模高出472.47億元,到了二季度,招商非貨規模縮水了272.06億元,匯添富則憑藉456.63億元的增量實現反超。
招商規模下降的的主因在於,債基二季度淨流出了214.95億元。
工銀瑞信是二季度排名下降最多的基金公司,從第十四位降至第十六位,天弘基金、國泰基金乘勝追擊,排名各提高1位,分別位列第十四、第十五。
此前,這三家基金公司之間的差距不到166億元。二季度工銀瑞信增長乏力,非貨規模僅提升95.92億元,天弘、國泰則分別增長了261.32 億元、369.3億元。
領跑的依舊是易方達基金,以1.52萬億元蟬聯行業第一;華夏基金緊隨其后,以1.33萬億元位列第二。
無論是絕對值還是增量,前兩名處於斷層領先位置。不僅是行業里唯二非貨規模超萬億元的基金公司,也是二季度僅有的兩家非貨規模增量超千億的機構。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華夏當前排名不及易方達,但二季度非貨規模增長了1206.75億元,高於易方達的1025.11億元。
此外,還有5家基金公司二季度非貨規模增長超500億,分別是南方基金(705.15億元)、嘉實基金(662.40億元)、廣發基金(592.37億元)、富國基金(550.92億元)、華泰柏瑞基金(508.82億元)。
從業務增長點來看,指數基金依舊是領跑關鍵,尤其是場內ETF功不可沒。以華夏為例,1206.75億元的增量中,有1048.1億元來自ETF。其他6家增量超500億的公司,指數基金的貢獻量均超過五成。
看點二:
「國家隊」買了多少ETF?
「對等關税」曾在4月引發全球股市震盪,A股當時也未能倖免,以中央匯金為代表的「國家隊」,在危急時刻迅速出手護盤。
隨着基金二季報披露,「國家隊」的加倉路徑浮出水面。
據二季報統計,中央匯金以及旗下資管公司至少增持了8只寬基ETF,品類涵蓋了大、中、小盤,不僅範圍廣、力度也大,以二季度區間成交均價計算,合計金額超過1900億元。
4只滬深300ETF在中央匯金資管的增持之列。
其中,華泰柏瑞滬深300ETF被增持了108.74億份,按照二季度區間成交均價3.882元計算,申購金額高達422.12億元。
以此類推,易方達滬深300ETF被增持84.29億份,申購金額為312.04億元;華夏滬深300ETF被增持92.88億份,申購金額為357.54億元;嘉實滬深300ETF被增持55.4億份,申購金額為215.83億元。
大盤寬基的選擇上,中央匯金資管增持了華夏上證50ETF,申購份額為81.83億份,以二季度區間成交均價2.716元計算,買入金額為222.25億元。
除了4只滬深300ETF,南方中證500ETF是中央匯金資管另一箇中盤寬基選擇,二季度增持了33.66億份,以區間成交均價5.618元計算,買入金額為189.1億元。
小盤寬基方面,2只中證1000ETF獲增持。中央匯金資管申購了56.55億份南方中證1000ETF,以區間成交均價2.374元計算,買入金額為134.25億元。此外,中央匯金申購了38億份華夏中證1000ETF,以區間成交均價2.383元計算,買入金額為90.55億元。
看點三:
主動基金偏愛哪些股票?
每個季度主動基金的重倉股,反映了基金經理整體的持股偏好。
據Wind統計,截至二季度末,主動基金前十大重倉股分別為騰訊控股、寧德時代、貴州茅臺、美的集團、紫金礦業、阿里巴巴-W、小米集團-W、立訊精密、新易盛、招商銀行。
其中,小米集團-W、新易盛新進前十大重倉股,分別位列第七、第八;比亞迪、格力電器退出前十大重倉股,前者排名從第七降至第三十二,后者排名從第十降至第十三。
比亞迪二季度排名大幅下降的原因,一方面是受股價震盪影響,據Wind統計,比亞迪報告期內股價下跌了11.47%;另一方面是因為被主動基金大幅減持,報告期內持股數減少了4294.71萬股。
前四大重倉股名單不變。騰訊控股以609.36億元的持倉市值,繼續蟬聯主動基金頭號重倉股。但相較一季度末,持股數量環比減少2224.25萬股。
這並非個例,前十大重倉股中,除了新易盛和招商銀行,其他8只個股均遭遇不同程度的減持。立訊精密被減持股數最多,較一季度減少1.71億股;紫金礦業、阿里巴巴-W被減持超7000萬股;美的集團被減持超4000萬股;小米集團-W被減持超2000萬股。
從股價表現來看,新易盛勢頭最猛,二季度累計上漲81.97%;小米集團-W表現也不錯,股價上漲了21.85%。立訊精密、阿里巴巴-W股價跌幅最顯著,二季度分別下跌15.16%、12.78%。
看點四:
「專業買手」怎麼操作?
作為主配基金的「專業買手」,公募FOF的持倉向來備受關注。
據中信建投及基金研究團隊研報統計,截止二季度末,公募FOF基金投資市值佔資產淨值比例約為90.23%,較上期增加1.64%;同時有少量股票和債券的直接投資,佔比分別在1.52%、4.33%左右。
該研報還統計了另一組數據:從FOF整體配置基金的一級分類來看,債券型基金佔比最高,在63%左右,且較上季度末有7個百分點左右的提升;其次是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最新一期配置比例分別在11%和16%左右。
費用低廉、工具屬性強的被動產品是FOF的「心頭好」。Wind數據顯示,截至二季度末,被FOF持倉市值最多的5只基金,有3只是ETF。
海富通中融短債ETF排在第一,被57只FOF合計持有16.43億元;博時中債0-3年國開行ETF位列第二,被17只FOF合計持有10.22億元。
排在第三的博時信用優選E,雖然只被博時臻選楚匯三個月持有(FOF)一隻產品持有,但金額高達10.16億元。《財經》新媒體注意到,博時臻選楚匯三個月持有(FOF)同時也是博時中債0-3年國開行ETF的最大買家,持有該ETF金額達5.98億元。
今年一路走強的黃金和港股資產,也頗受「專業買手」青睞。有78只FOF持有華安黃金ETF,金額合計10.04億元,;17只FOF持有華夏恆生ETF,金額合計8.35億元。
持倉市值排在第六至第十的產品都是債基。
易方達歲豐添利C排在第六,被23只FOF合計持有8.12億元。其中14只產品來自同公司旗下產品,合計持有7.36億元。
排在第七和第八的基金都出自博時基金。其中,博時安悦短債A被4只FOF合計持有7.63億元,博時信用債純債B被1只FOF持有,金額為7.36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這兩隻產品的最大買家同樣是博時臻選楚匯三個月持有(FOF),持有博時安悦短債A的金額高達7.61億元。
也就是説,博時臻選楚匯三個月持有(FOF)憑一己之力,將同公司的4只基金買進了FOF持倉前十大。
排在第九的中歐短債C,被2只基金合計持有7.33億元。背后的買家也是來自同公司的產品,中歐盈選穩健6個月持有(FOF)、中歐預見養老2025一年持有(FOF)分別持有7.15億元、1774.89萬元。
富國中債7-10年政策性金融債ETF排在第十,被35只基金合計持有6.94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