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珍惜港股的每一次跳水,抓緊時間上車!

2025-07-23 20:02

朋友們,今天市場上最靚的仔非騰訊莫屬,萬億市值公司大漲4.5%,同時香港券商ETF也接近大漲近2.9%,恆科里面互聯網和汽車板塊都是底部直線拉昇,港股指數欣欣向榮!

為啥會出現這種科技股連續加速的上漲場景?

其實如果大家仔細留意,不僅是恆生科技指數,基本這一周所有的港股大行業,基本都在持續往上走。

尤其是再結合最近國內的反內卷政策相關的行業,包括有色、煤炭、基建、養殖等,基本變成了上中下游同時普漲的走勢。

首先整個上游都被周末雅魯藏布江下游水電工程開工消息一把火點燃了,水西藏天路直接漲停開盤,封單超 50 億元,中國能源建設、東方電氣這些央企在港股市場漲幅都超過了 20%,東方電氣單日漲幅超過60%,最高日內價格漲6倍煤炭股也挺給力的,蒙古焦煤漲超 10%,看來資源類板塊在這幾天也有不錯的表現。

今天上午又開始傳小作文,説國內豬肉大廠,也開始準備行業供給側會議,也是直接正反饋。

很多人只覺得反內卷這個就是短期題材,畢竟地方就業也是問題,即使炒了水電站,放業績也還很早。

但實際上任何大板塊的啟動,一定要結合大級別的宏觀條件來分析,大家應該還記得24年下半年也提過墨脱水電站的新聞,但24年是消息出來當天直接往下砸跌停,但這次卻直接一堆資金搶,一個大板塊200億封單。

大家可以思考下,兩次不同結果的原因是啥?這里面一定是宏觀條件發生了極大變化。

究其原因,可以梳理出兩個線索,第一是GJD對上證50的控制節奏第二是今年宏觀環境和當時完全不一樣了,市場流動性完全不是一個級別。

先説GJD控制上證50節奏的情況:

是不是感覺走的非常順利,毫無回調?

實際情況看下圖,7月整個漲幅上,中字頭的高低切非常明顯,銀行運營商基本倒數,順周期的三一重工,萬華化學大幅上漲,你站錯行業,站錯位置,指數再強,你收益率大概率是也是很容易出問題的。

這就是體現了GJD對指數的控盤能力體現的非常好,為什麼這麼講?

上證50超過1/3公司帶中字頭,這里面市值最大的且數量較多的就是銀行和電信聯通移動三大運營商,權重很高,帶動指數的動力很足,今年上半年上證50其實一直是很強的形態,但GJD也並不喜歡指數現在走成2015年的連續加速的狀態,只能在里面調控中字頭的價格,這里面銀行指數的實際流通盤實際上很少,最好做為上證指數的調整工具,讓大家不要太上頭,換一輪新公司補漲,繼續拉指數。

金在進行高低切換,獲利資金從高位出逃,轉向了低位品種,而且是GJD帶頭。

最近這段時間就是壓上半年漲的多的,拉上半年跌的多的,包括科技股里面也是一樣,新能源車企股這幾天走勢也挺好的,蔚來漲超 8%,這都是最低位的票做補漲,我們之前提到的科創 50 指數,今天漲幅較強,顯然有資金在介入!甚至之前大家不怎麼待見的白酒公司,也是出現了連續的底部反彈,資金往低位安全地帶去的更多。

第二是宏觀節奏,我們現在處的宏觀節奏是這樣的:

2025年下半年,全球市場面臨如下場景:

  • 全球主要經濟體可能會出台更多財政刺激政策,對全球需求有支撐;

  • 9月美聯儲降息可能性很大,如果開始降息,全球市場上的流動性會更寬松;

  •  中國基建投資、新能源補貼這些政策已經有雛形,供給側后續能不能落實,會影響部分行業利潤增長的快慢。

基於這些,各個行業可能有三種情況:

  • 1.需求熊市結束:像黑色玻璃硅這些基建+光伏品種,最近剛停止下跌,價格階段企穩,但需求還沒起來;

  • 2. 需求結構牛市:像鎢、鉑這些供給明顯減少的小有色金屬,以及CXO、軍工、固態等行業需求先起來 ;

  • 3.需求全面牛市:需求變好加上貨幣寬松,需求普遍上漲,不過現在還沒看到這種情況。

目前全球的情況,部分行業已經處於第1或第2階段,而且從時間來看,這纔剛剛開始,這些都是我們需要看到的重要機會。

所以調整節奏是有限的,因為這個是調控【節奏】,而不是調控【方向】。

GJD肯定會保證指數整體穩健,然后讓市場在這個過程中慢慢往上挪,畢竟任何政策、任何利好,都不能一習性打完,指數的節奏需要跟着后面政策思路慢慢往上挪,比如7月底的ZZJ會議,最近傳的地產刺激也是類似的狀態,估計后面美國降息之后的政策也大概率已經準備好了,只等美國降息就政策力度跟上了。

總結

資金要開始高低切+宏觀需求上修行情,是最近市場最大的特點,千萬不要忽略機構的想法,這個是這個階段大資金一定會參與的行情,所以導致現在都是暴漲暴跌的階段,不選對方向,非常容易賺了熱鬧賠了錢,到頭落得兩手空,我們已經梳理好相關行業公司名單。

想了解最近最新的板塊的深度分析與投資策略嗎?

持續關注我們,專業港A市場配置和交易研究團隊,帶你精準洞察市場動態,把握投資先機。

注:文中所提個股和題材板塊不構成任何推薦,僅為覆盤和學習交流所用,投資決策需建立在自我獨立理性思考和專業研判之上,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