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38家深企上榜《財富》中國500強,騰訊、平安最賺錢

2025-07-23 17:19

南方財經記者 吳佳楠 深圳報道

7月22日,2025年《財富》中國500強排行榜發佈,共有38家深圳企業上榜,中國500強含「深」量持續顯現。

中國平安(601318.SH、2318.HK)、華為、比亞迪(002594.SZ、1211.HK)、騰訊(0700.HK)、招商銀行(600036.SH、3968.HK)、萬科(2202.HK)、順豐(002352.SZ)、深投控8家深企進入前100名單,其中,中國平安排名第13位,也是粵港澳大灣區中排名最高的企業;騰訊、中國平安上榜最賺錢的企業前十名,今年新上榜有永道控股集團、瑞聲科技(2018.HK)、廣深鐵路股份(601333.SH、0525.HK)3家企業。

從行業分佈看,深圳上榜企業呈多元佈局且聚焦新興產業,尤其是新能源企業表現亮眼,比亞迪相較去年排名上升13名,躋身深企前三,欣旺達(300207.SZ)、格林美(002340.SZ)等新能源細分領域企業排名也大幅提升,分別提升33、43名。此外,依託深圳多年來在消費電子、智能製造的產業優勢,鵬鼎控股(002938.SZ)、傳音控股(688036.SH)、匯川技術(300124.SZ)等企業排名相較去年大幅提升。

事實上,從上榜中國500強的深企行業構成和排名變化中,可以一窺深圳經濟發展的新動能、新風向。

深圳創新「四姐妹」合體,位列深企名單前四

今年500家上榜的中國公司在2024年的總營業收入達到14.2萬億美元;淨利潤達到7564億美元,較上年增長約7%。

深圳共有8家企業進入前100名單,包括中國平安、華為、比亞迪、騰訊、招商銀行、萬科、順豐和深投控,也是粵港澳大灣區中上榜企業數量最多的城市。

其中,中國平安排名第13位,也是粵港澳大灣區中排名最高的企業,2024年營業收入達1586.27億美元,利潤達175.96億美元。

儘管中國平安主業是金融,但在新一輪科技浪潮敍事下,企業同樣注重人工智能前沿領域的科技投入。據平安集團年報,2024年,平安研發費用達180億元,擁有2.1萬名科技開發人員及3000名科學家。目前人工智能已在平安主業的各個環節全面鋪開,2024年中國平安AI坐席服務量約18.4億次,覆蓋平安80%的客服總量。

與中國平安一樣上榜榜單上最賺錢的前十企業還有騰訊。榜單顯示,騰訊2024年的淨利潤同比增長超過65%,以超過269億美元的淨利潤排在利潤榜第6位。

目前,騰訊正通過戰略性投資佈局文娛傳媒、遊戲、人工智能等多個領域,投資板塊曾一度貢獻騰訊三分之一利潤。依託微信生態內的豐富應用場景,騰訊正持續加碼AI產業,其AI戰略也正進入重投入期。

華為在深圳榜單中位列第二,面臨外部挑戰,依靠強大的研發實力,企業自主研發出全棧芯片及原生鴻蒙操作系統,在智能汽車、終端業務等板塊均呈現出強勢增長勢頭。去年華為全球銷售收入8621億元,營收同比增長22.42%,營收實現華為史上第二高,增速也相比上一年明顯加速。 

據統計,2024年華為研發投入達1797億元,約佔全年收入的20.8%。截至2024年底,研發員工約11.3萬名,佔總員工數量的54.1%,在全球共持有有效授權專利超過15萬件。

深耕新能源汽車領域的比亞迪,今年排名相較去年上升13名。近年來其全球化佈局全面提速,業務遍及全球6大洲、110多個國家和地區,2024年全球累計銷售新能源汽車427.21萬輛,蟬聯全球新能源車市場銷量冠軍。2024年,比亞迪研發投入金額達542億元,佔營業收入6.97%,走出產業與科技相互支撐的路徑。 

值得關注的是,上述四家引領行業發展的深圳巨頭企業,也被業內譽為深圳創新「四姐妹」,正依託自身的科研技術影響力,構建起產業與科技雙輪驅動的複合型創新生態體系。 

截至7月23日收盤,騰訊控股(0700.HK)、比亞迪(1211.HK)、中國平安(2318.HK)總市值分別為5.06萬億港元、1.17萬億港元、1.09萬億港元。

深圳上榜企業中,有3家企業為首次上榜,分別是永道控股集團、瑞聲科技和廣深鐵路股份。港股上市的瑞聲科技在微型聲學、精密光學等多個領域全球市場份額領先,2024年,瑞聲科技營收273.3億元,歸母淨利潤為17.97億元,同比增長142.7%。

廣深鐵路股份作為滬港兩地上市企業,獨立經營的深圳—廣州—坪石鐵路,營業里程481公里,縱向貫通廣東省全境。今年一季度,廣深鐵路股份營業收入達68.96億元,同比增長4.47%。

今年也有不少公司排名大幅上升,如匯川技術從去年的456名上升到今年的377名,上升79個名次,是今年深圳名單中排名提升最多的企業。格林美從去年的454名上升到今年的411名,鵬鼎控股從去年的437名上升到今年的397名。

產業佈局多元優化,新興產業企業表現亮眼

從深圳上榜企業行業分佈來看,產業結構多元且優化,入圍企業覆蓋電子信息、新能源、人工智能、現代物流、金融投資、銀行與保險、生物醫藥等多個領域。 

根據榜單,華為、中國電子、中興通訊分別位列第24名、第105名、第187名,年利潤均超過10億美元,這些企業都是連年上榜, 

這也是深圳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的一個縮影。深圳是全球電子信息產業重鎮,目前,深圳規上電子信息製造企業超過4100家,2023年產值達2.52萬億元,佔全國六分之一,多年穩居內地城市首位。

以電子信息產業為支柱,深圳正滾動發展「20+8」產業集羣,搶抓新能源、智能網聯汽車、具身智能機器人等產業新風口,提升產業競爭力。

2024年,深圳規上工業總產值超5.4萬億元,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7%,連續3年穩居中國「工業第一城」。

在榜單中,新能源領域企業表現亮眼,尤其是在新型儲能、動力電池等細分領域。主營動力電池回收和新能源材料製造的格林美今年排名上升43個名次。採取資本併購、合資建廠、海外上市融資等多種形式進行全球化佈局是格林美的核心競爭力。近期,格林美與韓國最大NCA正極材料公司ECOPRO達成協議共建印尼IGIP園區,韓國也將成為格林美鏈接歐美客户的中轉站。

在榜單中從去年的332名前進到今年的299名的欣旺達,躋身全球動力電池裝機量前十、中國企業全球儲能電芯出貨量前十,儲能系統(直流側)全球市場出貨量前五。2024年公司營收突破560億元,動力電池、儲能業務增速分別超40%、70%。

當前,深圳正加快發展人工智能與機器人產業。值得注意的是,欣旺達也是3C消費類電池領域的隱形冠軍,目前正在進行機器人電池突圍,通過聚合物固態電解質路線切入人形機器人領域,其提供的固態電池已在GoMate項目中實現搭載,並在量產推進中。

另外,同樣有佈局機器人業務的匯川技術則是在深圳榜單中排名進步最為顯著的企業。目前,匯川技術機器人產品系列不斷完善,2024年,企業正式佈局人形機器人業務,啟動高性能關節部件樣機等部分核心零部件研發工作。2024年全年,匯川技術營業總收入同比增長22%,營業淨利潤達42.9億元。

不過,在關注上榜企業的同時,也需要看到,作為全國創業密度高的城市,深圳在新經濟風口搶抓機遇,企業在新興產業賽道上發力,榜單外追逐新動能的深企依然潛力無限。

有如在機器人領域,近期,逐際動力獲得京東戰略領投,眾擎機器人完成近10億元兩輪融資,優必選斬獲9051萬元全球最大人形機器人訂單;今年上半年,深圳集成電路產業規模達1424億元,同比增長16.9%,產業鏈上包括江波龍佰維存儲德明利天德鈺中科藍訊等企業正通過產業協同進行技術突破與提升。

未來,《財富》榜單里的深企隊伍持續擴大仍值得期待。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