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7-23 17:01
相關新聞:
市值第一英偉達,被中國汽車澆冷水
7月23日,據36氪報道,英偉達新款芯片陷延期風波 。去年底,理想汽車不少供應商收到通知,原定於今年3月推出的增程L系列改款車型集體推迟至今年5月,所備物料跟隨計劃統一調整。
有理想核心供應商人士透露,這場變動正是因為英偉達Thor芯片未能及時交付。理想汽車是英偉達汽車芯片的核心客户之一,曾首批搭載英偉達智能輔助駕駛芯片Orin。
而英偉達最新一代Thor芯片,理想汽車同樣是首發車企之一。理想主力就是增程車型,該系列2025款的一項重頭升級,就是將智能輔助駕駛芯片升級為700TOPS算力的Thor U版。
而基於英偉達Thor,理想汽車還將推出最新一代輔助駕駛技術VLA(視覺-語言-動作)模型,這也是公司人工智能戰略的重要支點。
理想遭遇的Thor交付延期,不是第一次,最早Thor芯片承諾的量產時間是2024年底。也就是説,從今年3月到5月,幾乎是Thor芯片的第三次大範圍延期。
延期帶來的是真金白銀的銷量損失。從理想L系列改款推出的前后銷量數據來看,月銷量差距超過萬輛。換言之,如果理想L系列改款能在3月如期推出,將起碼多賣出2萬輛汽車,對應約60億元的銷售收入。
小鵬汽車首先嗅到了英偉達芯片延期的風險。有小鵬工程師向36氪回憶,去年年中,公司還強調,要以英偉達Thor的交付為主,自研圖靈芯片只是備選方案。
畢竟從供應鏈安全,成本以及產品成熟度等等來看,整車部門都不願意讓「自研芯片過快上車」。
但是到今年年初,小鵬看到Thor即將多次延期的信號,果斷擱置了Thor平臺的開發,集中資源,緊急適配自研的圖靈芯片。如今,小鵬的芯片已經開始在小鵬新車G7上交付裝車。
車企們原本擔憂自研芯片成熟度不足,但對比英偉達Thor上車的艱難體驗后,他們釋懷了。
有車企工程師向36氪講述了配合Thor上車的過程,堪稱煎熬。英偉達最早交付的Thor芯片,存在諸多工程和設計問題,「連發熱控制都沒達到上車要求,官方宣傳的700TOPS算力,也不再承諾」。
雙方對Thor進行了數輪調整后,才達到量產交付效果。但英偉達原先宣稱的700TOPS算力,實際目前可釋放的只在500左右。理想汽車今年計劃在該芯片上部署參數量高達40億的VLA模型,但因算力不足,難度陡增。
據瞭解,理想汽車已經在加快自研芯片的上車進度,提前了數月,計劃在明年一季度交付上車。
「各家自研芯片上車后,英偉達芯片還能佔多大比重,就不好說了。」有多位車企管理層告訴36氪,長遠來看,可能只有海外車型需要。
當然,自研智能輔助駕駛芯片,本身已經進入各家頭部車企的戰略進程。而Thor的不斷延期和交付不力,只是幫助各家自研芯片上車,踢出了臨門一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