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7-23 17:04
相關新聞:
市值第一英偉達,被中國汽車澆冷水
7月23日,據36氪報道,英偉達新款芯片曾陷延期風波 。有車企工程師向36氪講述了配合Thor上車的過程,堪稱煎熬。英偉達最早交付的Thor芯片,存在諸多工程和設計問題,「連發熱控制都沒達到上車要求,官方宣傳的700TOPS算力,也不再承諾」。
雙方對Thor進行了數輪調整后,才達到量產交付效果。但英偉達原先宣稱的700TOPS算力,實際目前可釋放的只在500左右。理想汽車今年計劃在該芯片上部署參數量高達40億的VLA模型,但因算力不足,難度陡增。
小鵬汽車CEO何小鵬曾經公開講述,小鵬的圖靈芯片曾大幅度調整過設計方案,而且向早期的合作方賠付了一筆鉅款。
據36氪瞭解,這家合作方是美國的芯片公司Marvell半導體,小鵬汽車最早的芯片設計合作方。
可以理解為,Marvell是車企在芯片代工廠臺積電的「生產資質」。Marvell本身是臺積電的頂級客户,車企通過Marvell提供的前端/后端設計服務,可以在臺積電進行芯片流片。
一方面,早期小鵬汽車對於芯片的定位是超高製程和頂尖性能,但推進后發現,這個方案成本偏高,幾乎算不過來賬——參與其中的知情人士向36氪回憶。
與此同時,合作方Marvell 在汽車大算力芯片的設計經驗也相當欠缺,最終雙方「和平分手」,小鵬汽車付出的代價是過億美元的賠償金。此后,小鵬汽車更換芯片集成商索喜科技為合作方。
「在此過程中,你會受到來自整車和採購從各個方面發出的challenge(挑戰),如果沒有何小鵬的堅持,一定推進不下去。」上述人士感慨自研芯片的曲折。
對大模型能力的支持也考驗着從2021年就啟動的芯片項目。當時的Transformer還只是在硅谷流行不久的新興技術,小鵬汽車也是得益於在硅谷團隊提出的意見,在芯片設計中加入了相應的支持算子。但遺憾的是,放到今天來用,底層的支持依然不夠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