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7-23 16:58
文丨張從容
【億邦原創】張冉(化名)在小城市的屈臣氏做了10年櫃姐,今年上半年被裁,原因是撤櫃。即將退休的老員工本可選擇調店,即由一家店調到另一家店,但都接受辭退和伴隨而來的賠償。
「主要是都不想干了。」張有些無奈,三十多歲,人到中年,將自己「最好的青春」都給了屈臣氏,卻被磋磨10年,工資只漲了不到2000元。如今,她已然失去20多歲時的熱忱,暫時沒找下一份工作,先休息休息再説。
美粧裁員風暴,沖垮了在專櫃站到靜脈曲張的老櫃姐,也席捲了寫字樓工位里坐到腰肌勞損的小白領。劉雨,某美粧外企員工,今年所在部門突然被解散。儘管獲得了法定賠償,但這位畢業即加入的年輕人,還是陷入迷茫。
個體故事背后是時代的轉身。這些國際大牌曾站在聚光燈下,成為裝點時尚都市的閃耀星光,如今卻黯然失落。今年上半年,一場裁員風暴更是席捲外資美粧:
2月,雅詩蘭黛擴大「利潤恢復與增長計劃(PRGP)「的裁員規模,由1800-3000人擴大至5800-7000人;
3月,聯合利華稱將繼續推進增長行動計劃,顯示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已減少約6000個全職員工;
4月,科蒂宣佈「固定成本削減計劃」,計劃裁撤700個職位;
6月,寶潔公佈計劃裁撤7000個非製造崗位,約佔全球員工的5%;
7月,歐萊雅香港分部計劃裁撤超200名員工,只余下少量員工以維持基本運營。
在美粧行業,焦慮情緒逐漸從企業內部蔓延至社交媒體。在小紅書上,一夜間出現許多「畢業證」帖,有人曬出工牌配文「last day」,有人發帖追問其他部門的裁員情況,更有拿到offer的新「同學」詢問是否上岸即被裁?
裁員風捲殘雲,留下一連串尖鋭質問:一向講福利和人情的外企,這次究竟是戰術調整,還是徹底敗北?舊時代殘黨如何登上新時代的船?這種轉型與過渡要持續多久?
01
降薪、調崗和換考覈
外企美粧的隱祕裁員手段
6月5日,寶潔宣佈:自7月1日起的2年內,將削減7000個非製造崗位,約佔該類別職業總數的15%,主要涉及市場、銷售、行政等崗位。寶潔明確表示,此舉旨在"優化人員結構,擴大責任範圍",而非單純壓縮成本。
有寶潔員工透露,目前有部門稱即將公佈名單,其他還處在被「吊着的狀態」。也有前員工表示,自己經歷「斷崖式裁員」,所在部門被全員解聘,已拿到相應賠償。
相比於這種體面的「分手」,更多的裁員和調整悄然發生,比如非自願調崗、考覈標準突變和降薪等。這些柔性手段,正成為外企縮減人力成本的隱蔽路徑。
據前屈臣氏櫃姐透露,今年4月,屈臣氏開始實行「獎金池」制度。過去,她的薪資構成為底薪+提成,收入直接和業績掛鉤,賣得越多掙得越多。新的獎金池制度,不再按個人銷售計算提成,而是按店鋪等級設定銷售任務。任務完成,門店會得到一筆固定金額的獎金,先由管理人員抽成,剩下按個人業績分配給櫃姐。
根據億邦動力調查,新制度實行后,有的櫃姐月入減少近2000元,有的甚至被腰斬。「要是以前的工資,我都不會走了。」一位因工資太低主動離職的櫃姐告訴億邦動力,以她現在的工資,店長都難以説服她留下來。另一位櫃姐則直言,這是變相裁員,「壓縮成本,受不了就離職了,不用賠償」。
櫃姐們還被要求完成護膚、彩妝、跨境和健康產品等多維度的業績,纔算達標。如果不達標,部分門店還會「拉小黑屋」——給業績不達標的櫃姐單獨拉羣,讓寫工作計劃和追着開單等;部分門店還會罰抄話術和打掃衞生等。
部分門店要求員工至少一天賣出一張99元年卡。櫃姐張冉稱,自己「做夢都在辦卡」。另一位櫃姐曉月也調侃説,自己已經讓身邊的親朋好友都辦了屈臣氏的會員卡。根據披露的數據,忠誠會員數連年增加,2024年達到1.68億,同比增長7.01%;2024年忠實會員銷售參與率達到65%,也是近六年來的峰值。
除了明面上的,還有更隱祕的調整——調店。有櫃姐説,自己差點被從城市的一頭,調到另一頭的門店,單程通勤時間長達1小時。在中國的三四五線城市,多數人的單程通勤時間都會控制在30分鍾以內。
「最愛把你從這頭調到那頭,讓你上班很遠,受不了(自己)辭職。」一位前雅詩蘭黛店長周洋(化名)稱,她的新主管是「雅詩蘭黛離職率最高主管」;該主管手握調店權,將周洋手下櫃姐更換以后,再反過來批評她不會管理。
除了一線櫃姐,坐辦公室的白領也難逃「調崗」。今年6月,部分用户在小紅書爆料,聯合利華正在通過調崗強制裁員。一位當事人爆料説:「裁員不敢説,説崗位沒了,然后銷售給你調成看倉庫,不同意調崗就直接單解,單解之前還強制要求休完年假。」
上述爆料人為銷售崗位,訴求是讓聯合利華按法律規定賠償2N。目前,她正在小紅書上召集有相似經歷的人,將更多受害者聚集在一起,進行集體仲裁。
多位知情人士向億邦動力透露,他們也遇到類似情況,但與公司合同尚未到期,暫不能透露更多細節,不過也會進行勞動仲裁,要求給予他們法定賠償。
裁員為節省成本,但賠償讓其變成成本極高的買賣。雅詩蘭黛擴張裁員計劃后,PRGP計劃的預計成本由過去5億-7億美元翻倍至12億-16億美元;寶潔2025年1-3月的裁員花銷為0.27億美元,較去年同期下降27.03%;科蒂的「固定成本削減計劃」,員工遣散費預計為0.74億美元。
02
與直播、外賣搏命
與算法、低價賽跑
曉月是一位00后,在屈臣氏做櫃姐。她遇到過一位客人,爲了買到合適的產品,把店里幾乎所有品牌試了個遍。
當月,曉月業績堪憂,原本期待客人下單,這樣少被扣些獎金和挨懲罰。一小時后,曉月介紹得口乾舌燥,對方輕飄飄來了句,「美團便宜,我在美團買了。」曉月吐槽,自己簡直「氣得想死」。
上半年的外賣大戰,搶走不少櫃姐們的訂單。另一位前屈臣氏櫃姐常青(化名)説,在抖音、美團、京東等第三方平臺下單,根本不算櫃姐們的業績。她説,櫃姐一早上只能看着外賣訂單「庫庫走」,店里卻沒什麼人,自己賺不到一分錢,還要挨領導罵。
想靠外賣拿業績,櫃姐只能繞個大圈子:要麼讓顧客加企業微信,通過企微發鏈接,點擊進入屈臣氏小程序下單;要麼讓顧客掃導購碼,通過導購碼下單。顧客下單后,小程序自動綁定離收貨點最近的門店,由美團騎手送達。
爲了驗證這一説法,億邦動力加了一位屈臣氏櫃姐的私人微信,並特地問她,直接進入小程序下單,她是不是拿不到提成。她立刻回覆:「哇哦,你太能理解我了,是的。」她用企業微信給發來鏈接,點擊后顯示小程序綁定的「美容顧問」,正是這位櫃姐。
簽到攢積分抵扣、滿減、會員日優惠……最朴素的價格戰,成為櫃姐們和外賣電商搏命的關鍵武器:淘寶官方旗艦店賣79元一瓶的補水噴霧,在櫃姐這里疊加優惠只要49元;淘寶官方旗艦店賣89元一盒的面膜,在櫃姐這里兩盒98元。
如果沒有外賣,她們就要面對空蕩蕩的商場、少得可憐的客流和低業績,甚至0業績,以及隨之而來的懲罰。
基層的櫃姐們在和外賣搏命,坐在高樓大廈辦公室的白領,也在和電商搶飯吃。
劉雨遭遇了"斷崖式裁員",今年整個部門被突然解散。儘管獲得了法定賠償,但她陷入迷茫。她畢業即加入這家企業,一直負責線下渠道運營。2024年公司戰略全面轉向興趣和內容電商,傳統線下團隊的價值被快速稀釋。
2024年底,寶潔官宣重點運營抖音渠道。美容部門首席執行官Alex Keith曾公開表示,寶潔的線上份額一直在增長;特別是抖音,為中國增長最快的線上渠道。屈臣氏的線下門店,也做起直播,甚至設定了直播KPI。而雅詩蘭黛集團,中國大陸的增長點便來自大促節點、線上銷售額增長和海藍之謎新產品,抵消了零售的疲軟。
這些曾經的線下零售王者,如今在線上找出路。然而白熾燈12小時炙烤、亮得晃眼的櫃檯下,藏着的是淤泥和陳舊的體系。
03
舊時代殘黨
登上新時代的船
今天,小樣試用和線上退貨等不斷完善,線下渠道正肉眼可見地衰退。
6月30日,美粧連鎖集合店「莎莎國際」,關閉中國內地全部門店,僅保留線上渠道。屈臣氏,中國店鋪數僅增長1%,同比增速排倒數第二,僅高於西歐。
就連風頭正勁的新星,也在2025年碰了壁。今年6月,愛馬仕、梵克雅寶等大牌的美粧代運營公司穎通控股上市,虧損門店和專櫃數佔比,由2023財年的45%攀升至2025財年的70%。
小紅書上,櫃姐「0開單」和「求業績」的求助帖層出不窮,折射出這個羣體在行業轉型期的集體焦慮。常青吐槽説,她們店里沒業績時,店長就會説:不管店里有沒有人,只在乎結果。
店里沒有人,不代表沒有業績。線上渠道逐漸改寫了遊戲規則,除了寶潔押注抖音,雅詩蘭黛中國發力電商,莎莎國際也宣佈集中資源專注線上業務。許多美粧外企,不僅加碼線上渠道,也花大力氣在社交平臺做推廣。
這類推廣並非完全有效。今年7月,曉月的企微不停推送某款產品,但在私人微信問產品功效時,她坦言自己幾乎不瞭解這款產品。
這種機械化的信息轟炸,暴露出傳統私域運營的致命缺陷——忽視了微信背后櫃姐作為「人」的人情味,以及真誠介紹帶來的信任感,導致用户運營僵化,獲客價值降低。
「撫摸顧客的臉,你就成功了一半。」《成為雅詩蘭黛》里寫過,雅詩蘭黛創始人雅詩·蘭黛夫人(Estée Lauder)每天會撫摸50多張臉,也會親自培訓櫃檯銷售,確保他們介紹成份和性價比的同時,向顧客普及美粧知識。她讓銷售人員向顧客科普,「不要瘋狂地使用四種不同的面霜!」致力於精簡護膚。
今天,這種利他思維,仍在幫助當下的櫃姐轉型。大量櫃姐在小紅書發佈「有問必答」帖,以櫃姐的身份,回答顧客對產品的問題,包括但不限於折扣活動、產品功效對比等。有櫃姐離職后發佈的第一篇帖子,就是「我是xxx櫃姐,已離職隨便問」。
今年1月,一位雅詩蘭黛的櫃姐發佈小紅書圖文稱:雅詩蘭黛8年櫃姐,有問必答。評論區的提問,一直持續到今年5月,流量長尾效應明顯。雖然這篇圖文只有8個點贊,卻沉澱了200多條真實諮詢。另一篇「缺業績,求神仙客人支持」的帖子,也有10多位顧客詢問,回覆多為「私信我親」,向私域引流。
與其坐在店里等顧客上門,不如發發抖音小紅書,讓顧客產生興趣。這場變革正在加速行業洗牌:只會羣發廣告惹人煩的銷售正在被淘汰。
那些轉型為"美粧顧問"的櫃姐,正在打開新的成長空間。專業夠硬、會玩流量,正在取代簡單的話術複製,成為這個職業最核心的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