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外賣大戰再升級 「集中式外賣廚房」能成新風口嗎?丨新經濟觀察

2025-07-23 11:20

封面新聞記者 孟梅

7月22日,京東正式啟動「菜品合夥人」招募計劃,投入10億現金,面向全國餐飲品牌與個體廚師為1000道招牌菜招募合夥人。同時,3年內,京東將投入超百億資金在全國範圍建設超1萬個七鮮小廚,合夥人無需付出開店資金投入、人力成本等,就能夠實現菜品在全國範圍的規模化銷售,獲得可觀的增量收入。據七鮮小廚劉斌透露,目前,已經收到了七八千份的企業報名單。

而此前(7月1日),美團就推出了「浣熊食堂」。以線下投資建設的集中式外賣廚房為基礎,以「全程可視可追溯」為運營原則,延伸至餐飲全鏈條,聯合商家共同保障食品安全。未來三年,美團將在全國各地投資建設1200家「浣熊食堂」。

由此,這一輪外賣大戰進入了新的階段——「集中式外賣廚房」比拼。

供應鏈管理能力成為「新外賣」大戰的核心

仔細查看「七鮮小廚」和「浣熊食堂」的招募以及建設細節,不難發現,所謂的「外賣新模式」實際上都是要通過集中的「廚房圈地」壟斷生產的物質條件,就是把那些「夫妻店」、「品牌店」都轉化為給京東、美團打工的僱傭者。

從平臺的角度來説,自建外賣廚房沒有高昂的門店租金和線下獲客成本,能夠將節省的成本轉化為盈利空間或用於提升服務質量。同時,集中式的廚房佈局可以更高效地配送資源,縮短配送距離,降低配送成本,並通過標準化操作流程和統一的供應鏈管理,保證餐品口味和質量的一致性。而集中化、標準化的廚房運作模式也有助於提高出餐速度和整體運營效率。

其中,供應鏈管理能力成為兩大平臺在外賣市場競爭的核心。進入合作圈的商家,不僅需要採購兩家供應鏈提供的原材料,同時,生產過程也在兩大平臺的監控下(比如美團的明廚亮灶),最后,訂單也由兩大平臺各自按照制定的標準分配。

不得不説,劉強東想到的「新模式」,美團也想到了,這就是兩大平臺所掌握的「供應鏈」資源,不知不覺間,美團的「快驢進貨」已經成為不可小覷的一股力量,足可以跟「京東直採」正面剛。

餐飲企業何去何從成為市場新命題

無論是高調宣佈加入京東「七鮮小廚」費大廚、紫燕百味雞,還是加入美團的海底撈、外婆家,現在都面臨着一個問題——怎麼在平臺規則以及自身需求上找到結合點。

作為成熟的餐飲企業,尤其是連鎖形式的餐飲企業,都構建了一套完整的供應鏈體系,從採購到結算,每個企業都有自己的供應商、供應標準以及結算機制。當企業加入平臺的衞星店或者自建廚房以后,自身的供應鏈體系怎麼跟平臺的供應鏈體系打通或者融合,會成為一個核心問題。

深度融合之后,外賣平臺不僅成為場地的供應者(廚房)、生產資料的控制者(供應鏈)同時也是規則制定者(配送),這樣形成的閉環之下,餐飲企業該如何自處也會成為下一階段的重點。順應平臺,有可能會獲得不小的增量,但失去了企業的核心控制權;堅持做自己,有可能就失去唾手可得的流量,由此一蹶不振,左右為難。在資本的強大攻勢下,也有可能無論怎麼做,面臨的都是短期甜蜜,最終萬劫不復的深淵。

一切纔剛剛開始,接下來看餓了麼(淘寶系)該如何應對。當所有的資源都在競對手里,餓了麼也不會坐以待斃。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