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精選> 正文
2025-07-23 22:38
華盛資訊7月23日訊,Meta $META 將於下周三(7月30日)美股盤后發佈2025年第二季度業績報告。點擊前往預約Meta業績會直播>>
根據彭博分析師的一致預期,Meta Q2營收447.1億美元,同比增長14%;調整后淨利潤199.2億美元,同比增長10%;每股收益為5.85美元。
回顧Meta過去8個財季表現,所有季度EPS均超出市場預期,財報公佈后的股價變動平均為±6.71%,最大漲幅為+20.32%,最大跌幅為-10.56%,財報日股價上漲概率為62.5%。
Meta年內大漲20%領跑「七巨頭」!撒錢挖角蘋果、OpenAI頂級AI人才
2025年以來美股劇烈震盪,作為AI應用領域的領頭羊,Meta股價仍然累計上漲逾20%,大幅跑贏標普500指數的7%漲幅,以及微軟、亞馬遜等其它科技「七巨頭」漲幅。
除了基本面及確定性較強的業績驅動外,公司對AI領域的堅定押注同樣增強了投資者信心。
Meta公司CEO扎克伯格二季度放出豪言:不惜一切代價,投入數千億美元打造最強算力和團隊,並着手創建「超級智能實驗室」。
作為AI雄心體現,扎克伯格近期不斷從谷歌、蘋果、OpenAI、微軟等對手公司進行前所未有的AI人才挖角,同時完成專注AI語音技術公司PlayAI的收購,並以140億美元鉅額投資獲得了AI初創公司「Scale AI」49%股權。
投資者重點關注:AI驅動廣告收益,AI資本支出成關注焦點!
Meta的營收幾乎全都來自於廣告收入,分析師預期本季度Meta的廣告收入為435~440億美元,同比增16.75%,強勁表現的核心驅動力是AI技術的應用。同時,AI對廣告支出回報率提升也將成為Meta未來持久的增長來源。
德銀預計Facebook全球會話次數Q2同比增長為-5%優於預期,Instagram全球會話次數同比增長4%;Threads用户時長在二季度環比增長了13%。此外,Meta本季度啟動了WhatsApp變現,大摩預估該業務年收最高可破60億美元。
Meta近期宣佈投資數千億美元建設大型AI數據中心,並以140億美元投資Scale AI公司。與此同時,扎克伯格近期接連為行業頂尖AI工程師提供數億美元薪酬及獎金。原先市場期待Meta的「費用指引下調」已轉變為「維持在當前水平甚至可能上調」
據IDC數據,一季度全球頭顯出貨量增18.1%,Meta佔比50.8%;但由於缺乏更多實際應用場景,整體虧損或仍舊擴大。此外,Meta二季度收購了全球最大眼鏡製造商依視路的少數股權,將進一步投身智能眼鏡行業。
機構怎麼看?Piper將Meta評為頂級大型股首選
Tipranks數據顯示,Meta業績公佈前,共有45位華爾街分析師給出評級,其中41個評級為「買入",平均目標價755.95美元,上行空間6.03%。
Piper Sandler將Meta評為「頂級大型股首選」,表示新的人工智能工具正在提高廣告轉化率,足以支持未來數年保持兩位數的收入增長。
該行稱Meta在AI方面的投資正在改變其廣告技術,提高廣告效果、轉化率和廣告支出回報率,該公司估計,Threads在 2026 年可能產生超過5億美元的廣告銷售額,而WhatsApp在保守假設下可能超過70億美元。
在財報發佈前夕,摩根士丹利分析師將Meta目標價從650美元大幅上調至750美元,該行預計Meta在2025年下半年的表現將取決於兩大關鍵因素:一是公司需要向市場證明其有能力實現2026年每股收益至少30美元的目標;二是新一代Llama模型需展現出突破性的推理能力。
美銀證券報告指,Meta表示正在建造多個千兆瓦數據中心,預計將於明年上線。該行預期,AI投資將是即將召開的財報電話會議的重點,將Meta收入預測上調1%至1900億美元,每股盈測上調至26.83美元。至於2026年,該行上調收入預測1%至2170億美元。
聚焦相關投資標的
$META 業績備受矚目,還有哪些相關概念股及ETF可能會受其影響?
AI應用概念股 |
|
代碼 |
公司 |
$MSFT | 微軟 |
$ORCL | 甲骨文 |
$PLTR | Palantir |
$CRM | 賽富時 |
$SHOP | Shopify |
$ADBE | Adobe |
$APP | Applovin |
$SNOW | Snowflake |
$DUOL | 多鄰國 |
$IGV | 北美軟件科技ETF |
各位發友是否看好Meta本季度財報表現呢?歡迎大家留言討論。
風險提示: 投資涉及風險,證券價格可升亦可跌,更可變得毫無價值。投資未必一定能夠賺取利潤,反而可能會招致損失。過往業績並不代表將來的表現。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之前,投資者須評估本身的財政狀況、投資目標、經驗、承受風險的能力及瞭解有關產品之性質及風險。個別投資產品的性質及風險詳情,請細閲相關銷售文件,以瞭解更多資料。倘有任何疑問,應徵詢獨立的專業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