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7-23 10:14
中國經濟時報記者 劉慧
7月18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約談餓了麼、美團、京東三家平臺企業,要求規範促銷行為,理性參與競爭,共同構建消費者、商家、外賣騎手和平臺企業等多方共贏的良好生態,促進餐飲服務行業規範健康持續發展。
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約談之前,7月5日,阿里、美團平臺放出「滿25減21」「滿25減20」「滿16減16」等無門檻外賣券;7月12日,淘寶閃購甩出「滿18減18」大額券;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約談之后,低門檻的紅包優惠券、免費配送券基本消失不見,只有少量的紅包、優惠券、到店團購優惠等還能領取和使用。
京東集團相關負責人對記者表示:「7月的外賣補貼,包括‘0元購’‘滿18減18’大額券等,京東外賣沒有參加。我們降低行業佣金,讓商家有錢賺,這對行業有推動作用。」
外賣補貼給市場帶來較大的影響,連續促銷使得連鎖餐飲品牌訂單量大幅上升,奈雪的茶外賣訂單破峰值,兩天突破了100萬單;Tims天好咖啡門店的訂單量暴增;蜜雪冰城單店冰箱檸檬水能做到單日1000多單;日均50單至80單的中小商家、獨立店面,迎來日均200單的增量。
資本市場同時作出迴應,港股新式茶飲板塊出現集體高開現象。7月7日早盤,港股市場上新茶飲相關個股走強,包括古茗、蜜雪集團等。
外賣補貼的背后,對商家帶來的負面影響顯現。商家忙不過來,一些茶飲店只能把外賣關掉,有員工表示:「不僅累,還不賺錢。」這輪外賣「內卷」背后呈現出「越補越虧」的現象,因為滿減甚至免單優惠的成本由平臺和商家共同承擔。
廈門一家賣壽司的商家表示,外賣補貼開啟前,「15減13元」補貼中3.5元由商家承擔,9.5元由平臺承擔,外賣補貼開啟后,「25減21元」「16元減16元」商家要承擔6元。連鎖品牌尚能通過集中採購壓縮成本,維持微薄的利潤,中小商家往往單品售價跌破成本價,越賣越虧。
2025年以來,太二、慫火鍋、九毛九、肯德基、必勝客等品牌客單價持續下滑,外賣補貼加劇了餐飲價格戰,易帶來品控失守。有消費者反映:「菜里的魚片越來越少,全是配菜。」平臺騎手也承壓,錯單比例增加,從而影響商家口碑。
某餐飲品牌負責人表示,外賣補貼開始的時候,大量低價訂單突然湧入門店,對餐飲生態帶來了破壞。微博和小紅書上有餐飲商家表示,平臺未事先提醒,大量補貼券下發,讓商家陷入兩難境地,如果參與活動使用補貼,越做越虧;如果關閉外賣不參與活動,流量和客源就會被其他商家拿走。即使商家有利潤空間消化補貼,爲了防止消費者流失,只能被迫卷價格,導致客單價越來越低。
因此,有商家開始探索保持核心用户羣和運營的自主性。以瑞幸咖啡為例,通過每周發券、社羣推送、線上線下活動整合等方式,沉澱復購羣體。私域小程序是瑞幸最大的訂單來源,弱化了自身和外賣平臺的綁定關係,既避免捲入外賣「內卷」,也防止商業數據泄漏。
同時,第三方即配平臺開始進入更多商家的視野,包括順豐同城、閃送等。對於商家尤其是中小商家而言,第三方即配能夠以較低成本、高標準配送質量解決自建私域需要的運力問題,而且第三方平臺按單付費、靈活定製、流量中立的特點,使得商家擁有對配送的定價權。
據統計,2024年,順豐同城平臺上的活躍商家規模同比增長39%。順豐同城與多個頭部客户合作份額在持續提升,新增KA合作門店超7500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