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7-23 10:17
2025年,冰杯市場變得更熱鬧了。
今年1月,伊利冰淇淋宣佈冰工廠即將上新冰杯,可與多種飲料搭配,實現「一杯一調」。
蒙牛也推出了新品冰杯。今年4月,蒙牛旗下水冰品牌「冰+」在小紅書官宣冰杯產品上市,宣傳語是「冰+一切,快樂無界。」
今年6月,農夫山泉在山姆推出了「純透食用冰」,一袋2kg的食用冰,售價爲22.8元。
三個食品飲料巨頭打破了原有的品類邊界,通過把握消費升級趨勢,開始探索即飲冰品的更多可能性。看似簡單的冰杯之爭,實則是食品巨頭們在消費場景、供應鏈和夏季單品的全面較量。
去年爆火至今的冰杯,也吸引了諸多新品牌進入這一新市場。FBIF聯繫到了玩果森林總經理張夢,河北芊眾食品有限公司合夥人王青松,冰力達總經理廖璧林,和他們聊了聊冰杯,以及與冰有關的新生意。
今年,冰杯選擇更多了
2024年,冰杯剛火的時候,消費者最大的質疑大多是價格,配料只有純淨水,為什麼能賣3-5元?
儘管當時的冰杯也有了不同形狀、不同口味的選擇,但大部分消費者最初對冰杯的認知就是純冰塊,很多品牌會將其稱為食用冰,和家里的自制冰塊區別開來。
到了2025年,冰杯像是進行了一年偷偷的「修煉」,在今年夏天驚艷了眾人。
去年流行的咖啡、檸檬等果味冰杯,今年有了更多口味。烏龍茶、芭樂、楊梅、葡萄、草莓、蜜桃、芒果……那些新茶飲、飲料都常用的原料,被品牌提取了風味,放進了小小的冰杯里。
除了風味變多了,冰杯里的冰塊的形狀也變得更多樣了。從最初的方冰、不規則冰,再到圓柱冰、去稜搖冰、科林冰、月牙冰、半方冰……冰杯里的冰開始有了差異性。
甚至連現制的咖啡、茶飲門店,也將冰杯作為重要賣點。
不少茶飲門店都上線了低價冰杯來引流,上海還有了一款引發消費者排隊購買的冰杯咖啡——-86℃Dirty。製作這款咖啡的杯子會被提前放在專用的實驗級的冰箱冷凍,製作時店員會戴上手套再用夾子從冰箱中取出冰杯,再進行咖啡的調製。這個冰杯創新,讓這家店剛開業1月就成爲了上海咖啡熱門榜Top1。
同時,冰杯的規格也更豐富了。原先,冰杯中冰塊含量大多是150-200g,杯體大小接近新茶飲的中杯。而冰力達去年年末推出的方冰冰杯,冰塊為130g,杯子也變得更小了。NOWWA挪瓦咖啡則是將冰杯「膨脹」,推出了750mL的噸噸冰桶,每周限量1萬桶。
價格也有了明顯的區隔,3年前,#北上廣沒有雪蓮冰#登上熱搜,當時消費者感嘆冷鏈、倉儲等硬性成本,讓平價的雪蓮冰走不出「山海關」。
3年后,0.5元的雪蓮冰主動推出冰杯款,變成冰杯又火了一次。去年冰杯爆火,有消費者問0.5元的雪蓮冰不香嗎?今年,抖音開賣的雪蓮冰杯一杯價格接近1元,並且全國可送。
但與此同時,冰杯價格的兩極分化較為明顯。部分純水冰杯零售價超10元,品牌方選擇用冰塊獨特的形狀和使用場景來提升售價。
與冰相關的一切在2025年也有了更多變化。有小紅書用户發帖表示,以往的冰塊模具大多是基礎款,今年她買到的冰塊模具花樣更多了,不僅有小籠包、咖啡豆、Hello Kitty等多種冰格造型,甚至還有獨立包裝,一次性的製冰袋,相較以往的產品更為豐富。
冰杯外的其他冰產品也開始增長。製冰品牌冰力達的總經理廖璧林對FBIF表示,他們的業務分為高端冰、冰杯、袋冰,其中冰杯增長最快,其次就是袋冰:「我們發現很多家庭都會買袋冰放到冰箱里,想喝的時候取出來再放進杯子里」。
農夫山泉近日在山姆上架的產品也屬於袋冰,儘管2公斤冰塊售價22.8元受到了熱議,甚至相關的話題還登上了微博熱搜。但多個地區的山姆在上架該商品后,當日袋冰即為售罄狀態。
純水冰杯、風味冰杯,走向2條不同賽道
冰杯生意,其實已經有了很多年,甚至這些今年感知更明顯的創新,也已經出現2年了。
2023年,調冰趣味推出了水果冰杯。當時的水果冰杯是將新鮮水果與冰杯一同冷凍,而非如今更注重調味的風味冰杯。河北芊眾食品前身為調冰趣味,其合夥人王青松向FBIF介紹,水果冰杯是他們開創的產品,他們專門為冰杯業務成立了新品牌「調冰趣味」。自2023年推出水果冰杯以來,他們嘗試了多種不同類型的水果冰杯。
在王青松看來,純水冰杯和水果冰杯的定位類似於農夫山泉的瓶裝水與東方樹葉、水溶C100。他認為,果味冰杯的出現符合消費者需求升級的趨勢:「當消費者逐漸接受這種形式時,他們不僅追求冰杯的涼爽,還希望能夠帶來更多口味的東西出現。」
如果説當初的調冰趣味還在鼓勵消費者自己調製冰飲,那麼如今更多品牌已經開始直接為消費者調好冰,甚至只需加水就能享用一杯飲品。比如2024年成立的品牌「玩果森林」,其產品路線便是如此。玩果森林的冰杯以冰球狀呈現,其芭樂檸檬鮮果冰杯中,紅心芭樂漿和檸檬汁的含量均大於等於20%。
玩果森林總經理張夢表示,他們最初專注於食品供應鏈創新,但在發現冰杯賽道的潛力后,2024年正式入局。在她看來,冰杯能夠滿足消費者在新茶飲領域未被滿足的部分需求。她認為,冰杯相比新茶飲產品成本更低、售價更親民,同時具備更高的便捷性和日常普及性:「它不需要複雜的調配,很多消費者反饋最簡單的喝法就是隻加水。」
在風味冰杯種類日益豐富的同時,也有品牌堅守傳統純水冰杯賽道。
目前,農夫山泉和伊利的冰杯產品均以純水冰杯為主,尚未推出風味款。堅持這一路線的還有品牌「冰力達」。目前,冰力達僅推出了一款檸檬風味冰杯,產品中加入了檸檬片和小金桔,其余均為普通純色冰杯。
廖璧林將冰力達的定位為「偉大的配角」。他認為,如果咖啡是主角,那麼配角——冰杯——只是讓咖啡更加美味:「我們與奧樂齊等採購系統溝通時發現,沒有人單獨購買冰,買冰的同時一定會搭配其他飲品。」
此外,廖璧林表示,冰力達還在探索更多細分場景。例如,其「月球冰」滿足消費者對美感的追求,可搭配高端飲品;「大方冰」適合搭配洋酒;未來還計劃研發情侶專屬的「雙孔冰杯」;以及其他場景化產品,如小型或無蓋款式的冰杯。
無論是風味冰杯還是純水冰杯,它們在夏季都有顯著的銷售提升,並對其他飲品產生了明顯帶動作用。據餓了麼聯合尼爾森IQ發佈的《2024夏季即時零售冰品酒飲消費洞察報告》顯示,2024年6月,餓了麼酒水飲料訂單量同比增長22%,而冰杯外賣量同比增長350%。
報告指出,冰杯對其他飲品有明顯的帶動作用,冰杯熱銷,可樂、純淨水、啤酒等高關聯品類的銷售額也一同增長。其中,搭配果蔬飲料的外賣量同比增長320%,與啤酒等酒水飲料搭配的外賣量也同比增長約300%。
頭部品牌入局,先行者們做選擇
冰杯並非去年纔出現,只是在去年迎來了爆火的契機。當農夫山泉冰杯、蜜雪冰城1元冰杯成為市場熱議話題時,冰杯行業吸引了眾多品牌的關注。
張萌向FBIF介紹,冰杯生意的門檻並不高,冰淇淋工廠轉做冰杯的成本是最低的,只需增加擠球器和裝杯器等設備,投入百萬元即可增設冰杯生產線。正因如此,不少冰廠、冰淇淋廠才能在短時間內完成轉型,迅速跟進,推出冰杯產品。
而在冰廠們看到趨勢,轉型冰杯工廠之前,冰杯市場早已有先行者佈局。這些先行者在面對頭部品牌的進入時,選擇了迥然不同的發展路徑。
據王青松介紹,2023年冰杯尚未爆火時,中國市場上的主要玩家包括曉德、冰力達、調冰趣味和冰極限,這4個冰廠有成體系的冰杯產品,同時也是諸多便利店商超渠道選用的冰杯代工工廠。冰力達的廖璧林也認可了這一説法:「近兩年可能有些變化,但早期確實主要是(這4家)」。
在這之中,曉德食品早在2002年成立,並於2012年研發冰杯產品,次年投放北京、天津市場,在日系便利店中佔據一席之地。冰力達則憑藉26年的製冰機製造經驗,於2019年開始涉足冰杯業務,其首創的月球冰和去稜搖冰等產品展現了技術優勢。
相比之下,調冰趣味和冰極限入場時間較晚,但它們一開始便專注於冰杯業務。冰極限依託與7-Eleven便利店的合作,迅速在渠道端打開市場。
頭部品牌的入局給行業帶來了新的變化。
行業資深從業人士透露,目前曉德、調冰趣味的生產線幾乎被知名品牌的代工需求所佔據,其自有品牌已逐漸淡出市場;而冰極限和冰力達則持續開拓渠道,推出新品以擴大市場份額。
在品牌與代工之間的選擇上,冰杯行業的先行者們也走出了不同的道路。
調冰趣味選擇的就是為頭部品牌做代工。王青松表示,去年冰杯爆火,他們曾接近完成了一筆融資。
早期,調冰趣味屬於產銷分離狀態。當時,調冰趣味合作工廠隱瞞了自己的負債情況,投資機構在融資調查階段發現了合作工廠的鉅額負債,導致融資最終沒有成功。這也是去年冰杯火熱討論度背后冷靜的一面,儘管討論甚多,也有投資機構接觸了多個冰廠,但最終投資機構並沒有出手完成融資。
融資失敗后,調冰趣味的發展停滯了數月,他們開始轉換方向,用100%的自有資金自建工廠,這也成了調冰趣味路線的轉折點。
與此同時,農夫山泉的冰杯開始鋪到了越來越多渠道,更多消費者對冰杯這一產品有了基礎認知。王青松對比了農夫山泉2024年和4個「先行者」的出貨率、產能,表示當時4家工廠的生產能力仍有優勢。但頭部品牌入局,還是給從業者帶去了不小的壓力。
王青松坦言,與頭部品牌相比,無論是品牌知名度還是資本實力,中小企業都無法匹敵。再加上融資失敗,他們覺得自己失去了先機。前身為調冰趣味的芊眾決定以高質量的OEM工廠為目標,為頂級客户提供代工服務。
「我們想做一家質量還比較不錯的工廠,中國現在很多生產型企業,靠OEM也活得非常的好。從冰杯維度去出發,我們就做一家特別有質量的一家OEM的工廠,專門深度做這個路線,也不乏為一個好賽道。我們覺得目前走得非常的好,因為我們目前接到的品牌的代工客户,基本上就是算是最頂級的客户(品牌)。」
在王青松看來,冰杯的未來不僅限於便利店,頭部品牌的入局將會讓冰杯進一步下沉,如蒙牛、伊利這樣已有大量冰櫃投放的品牌,也將助力冰杯市場規模的增長。
另一邊,冰力達則將更多希望寄託於即時零售領域助力業務的增長。廖璧林認為即時零售30分鍾送達的業務模式,將為冰杯產品開闢新機會。
廖璧林表示,爲了更好地做品牌,冰力達曾拒絕食品飲料巨頭品牌的製冰機採購需求,以便為自身爭取更多的發展時間。
廖璧林也看到了冰杯企業的火熱,他發現湖南省的一個地區,都能出現4-5家冰廠開始入局冰杯生意,也看到了大品牌加入這一賽道。
但面對競爭,他依然沒有改變想做品牌的決心。他認為大品牌入局會讓市場更紅火,但不是每一個品牌的定位都是相通的:「譬如伊利、蒙牛,他們目前還是以代工為主。當然,未來可能他們也會開冰廠,但他們走得更多的是低端的路線,我們的產品比他們定位會更高端一些。我們和農夫山泉的品牌定位更相似,我們想做更好的品。」
去年,冰力達冰杯的銷量相較前年翻了幾倍,廖璧林預估今年業務還會再翻1-2倍。
冰力達的工廠位於廣州市石樓鎮,這里有諸多工業區。作為從業者,他們經常能聽到附近又有工廠關門歇業的消息。而冰力達這個投資將近6000萬元的工廠,在工人過年返工后就沒有停止過生產,24小時生產仍供不應求,目前已經在籌備新的工廠。
冰是一門「成癮性」生意?
甜食、漢堡、披薩、咖啡……這都是消費者難以拒絕的成癮性食品,它們含有的糖、鹽、脂肪、辣椒、咖啡因對消費者有無窮的吸引力。
廖璧林也將冰定義為一種「成癮性」食品:「年輕人其實已經習慣加冰了,只是過去獲得冰太難了,當獲得冰其越來越容易之后,喝冰的飲品就會形成一種習慣。」
他看到了消費者習慣的變化——最初,大家只想喝飲料;后來,大家開始想要冷飲;今天,大家需要的變成了冰飲。
有了冰杯,便利店相當於擴容了冰箱,消費者原先想買的是冰櫃里的飲料,很可能就會變成一個冰杯喝數款飲品。這也是便利店想要看到的情況,廖璧林表示:「現在進店人數都在下降,因此便利店都在思考如何提升客單價。」
智研瞻產業研究院數據顯示,在日本的便利店,一次性冰杯的年消費量已經達到25.7億杯,冰杯是和飲料一樣的大眾消費品。
《2023即時零售冰品冰飲消費趨勢白皮書》則顯示,未來三年冰品冰飲在即時零售渠道增速預計將達到39%,遠超全渠道8%的增速。預計2026年,冰品冰飲即時零售銷售規模將實現超過四倍增長,有望突破630億元,冰品冰飲有望成為即時零售的標誌性品類。
曾為盒馬鮮生代工冰杯的大橋道,也推出了自己冰杯產品。這説明,2024年增長顯著的冰杯市場,目前吸引眾多從業者投資佈局,入局者不斷增加,關注點已超越冰杯本身的生意。
有行業資深從業人士透露,農夫山泉做冰杯,也不是小打小鬧。據他所知,農夫山泉目前已建有3個工廠,品牌的佈局證明了農夫山泉長期看好這門和冰有關的生意。
只是目前,頭部品牌推出的冰類產品均為純水冰杯,尚無風味冰杯。巨頭尚未入場的風味冰賽道,成了諸多新品牌「內卷」的方向之一。
玩果森林就選擇了這樣一條路。除了冰杯,玩果森林也在研究冰角、冰球等生意。張夢表示,玩果森林團隊也持續致力於風味冰在茶飲、餐飲等多領域的創新與突破,現已開發出雙色冰球,多色冰球,漸變色冰球,夾心冰球,內置真實花草的造型冰球等。
冰,從杯底里的「配角」,變成一杯飲品的加分點,可能成為餐飲品牌的一種差異性原料。
從即時零售到商超賣場,從餐飲門店到現製茶飲,冰杯產品越發豐富。而便利店作為冰杯的第一主戰場,也展示着日益多樣的食用冰產品,從冰杯、袋冰,到冰磚、冰球,它承載了炎熱夏天里,人類對低温最直白的渴望。
注:文/Sage,文章來源:FBIF食品飲料創新(公眾號ID:FoodInnovation),本文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億邦動力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