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穩定幣最后的發財機會嗎?

2025-07-22 23:59

(來源:券研社)

01

產業鏈全景圖

穩定幣生態一覽:

02

什麼是穩定幣

穩定幣(Stablecoin)堪稱加密領域的「價值錨點」,是一類加密貨幣,其價值被設計為相對穩定,通常與法定貨幣(如美元)、商品或一籃子資產掛鉤。某種程度上,可以説穩定幣的「穩定性」介於加密貨幣和主要經濟體的法幣之間。

它創新性地融合了數字貨幣的技術特性與法幣的穩定性——既保留區塊鏈「跨境轉賬秒級到賬、智能合約自動執行」的優勢,又能維持價格穩定,成為實用的支付工具。截至2025年6月初,全球穩定幣總市值已達2511億美元,其中USDT和USDC佔據主導地位,市值分別為1533億美元和614億美元,展現出強勁的市場影響力。

02-1 穩定幣的四大類別  

穩定幣主要分為四大類:法幣抵押型、加密貨幣抵押型、算法穩定幣和商品抵押型。其中,法幣抵押型是當前主流,以USDT和USDC為代表,其價值通過美元、美債等傳統資產作為抵押物支撐。

02-2 穩定幣的發展歷程

- 2014年,USDT誕生,初期主要服務於加密貨幣交易,憑藉先發優勢奠定市場地位。

- 2017年后,藉助加密貨幣牛市、登陸三大交易所及特定地區監管政策影響,USDT規模快速擴張。

- 2018年,USDC出現,開啟穩定幣的合規時代,其規模在五年內實現大

幅增長。

- 2020年,穩定幣在2020年進入快速增長期,目前穩定幣市值超過2500億美元,其中95%是美元穩定幣。

- 2022年,算法穩定幣UST崩盤;2023年,USDC因硅谷銀行破產短暫脱鈎,暴露出穩定幣領域的潛在風險。

- 截至2025年6月,全球穩定幣市值達2511億美元,USDT、USDC佔據主導地位,其儲備資產逐步轉向短債等安全資產,以增強穩定性。

02-3 穩定幣的核心應用場景

穩定幣的優勢:目前穩定幣憑藉其獨特的金融特性,在效率、成本和全球化方面展現出顯著優勢。世界銀行數據顯示,全球平均跨境匯款成本高達6.7%,而穩定幣交易的手續費通常不足交易額的1%。

穩定幣已從單純的交易加密資產的媒介演變為金融基礎設施,主要落地場景包括:

03

穩定幣與其他數字貨幣的對比

03-1 穩定幣 VS 比特幣

在數字金融領域,二者走向了不同的發展道路:

1)功能定位:比特幣最初旨在成為電子現金,但由於2100萬枚的總量上限,逐漸演變為「數字黃金」(稀缺性導致價格波動劇烈,難以作為支付工具);穩定幣則聚焦「穩定支付」功能,甚至成為交易比特幣的媒介,二者分別扮演支付媒介和投資資產的角色。

2)去中心化程度:比特幣是「去中心化系統」,沒有中央機構管理,參與節點越多系統越穩定;穩定幣則依賴發行方運營,儲備管理、兑換規則等均由中心化機構掌控,就像將資金存入公司賬户,需關注公司的可靠性。

03-2、穩定幣 VS 數字人民幣

「出身」決定了二者的信用基礎:

1)信用基礎:穩定幣是私營企業發行的「欠條」,其價值依賴「聲稱的儲備資產」支撐(公司是否違約、儲備資產是否真實,直接影響其信用);央行數字貨幣(CBDC)是央行發行的「數字法幣」,由國家信用直接背書,相當於將「主權信用」寫入代碼。

2)監管體系:穩定幣的監管規則仍在完善中(不同國家監管方式各異),即便公開審計報告,其儲備管理、運營透明度與銀行相比仍有差距(如儲備不足、資金挪用等風險);數字人民幣由央行及監管部門全程監管,從發行到流通,嚴格遵循貨幣政策和反洗錢規則,具備透明、安全、可溯源的特點。

3)穩定性來源:穩定幣雖錨定資產,但底層資產出現問題或公司運營失誤時(如UST崩盤、USDC脱鈎),可能面臨崩潰風險;數字人民幣與現金、存款「同權」,有國家信用支撐,天生具備較強的抗風險能力,是數字世界中最「穩健」的貨幣。

04

上游產業鏈:技術支撐層

04-1 區塊鏈技術

區塊鏈技術是穩定幣產業鏈的「基礎設施」:上游廠商如同搭建基建的工程隊,憑藉區塊鏈底層技術、加密技術和安全方案,為穩定幣的發行與交易提供「技術支持」。

例如,螞蟻數科自研的JovayLayer2,每秒可處理10萬筆交易,單筆成本降至1分錢以下,且通過香港金管局的「安全認證」,專門解決高併發場景的效率問題;恆寶股份打造「銀行級保險箱」,採用離線冷錢包+芯片級密鑰管理,守護穩定幣的「數字鑰匙」;飛天誠信的區塊鏈錢包獲得「國際安全認證」,為錢包加上「國際安全鎖」;宇信科技幫助境外機構接入穩定幣系統,天陽科技改造信用卡系統以適配區塊鏈錢包,數字認證搭建的KYC/AML系統則像「鏈上安檢門」,完全符合國際反洗錢標準。  

資料來源:web3.0 標準化

04-2 智能合約

智能合約是「自動執行的電子合同」:基於區塊鏈運行,預先設定「觸發條件」(如付款到賬后自動發貨),代碼會自動執行操作,無需人工干預,交易記錄不可篡改且可全程追溯。  

四方精創為香港金管局搭建的FINNOSafe平臺,如同「跨境數字橋樑」,深度參與央行數字貨幣跨國項目(如mBridge),技術上既符合香港監管要求,又能對接國際標準。京北方、成都鏈安等廠商則分別在金融機構技術服務、合約安全審計等領域各有側重。  

05

中游產業鏈:發行與交易層

05-1 發行方和交易所

穩定幣發行方如同「數字鈔票印刷廠」:負責發行穩定幣,以美元、美債等作為抵押物(如Tether、Circle),在用户用穩定幣兑換美元時按規則兑付。其盈利方式主要有兩種:一是發行與贖回收取0.1%的手續費(類似銀行兑換外匯賺取差價);二是將抵押的美元用於購買美債等資產獲取利息(相當於用押金進行理財)。  

穩定幣交易所是「數字錢櫃大賣場」:中心化交易所(如幣安、Coinbase)類似設有櫃檯的銀行,提供穩定幣與比特幣等加密貨幣的交易對,還可直接兑換美元;去中心化交易所(如Uniswap)像自助交易機,依靠用户存入的代幣形成流動性池來撮合交易。其盈利邏輯簡單:對每筆交易抽取佣金(類似菜市場攤位費),為項目方推廣新幣還可獲得分銷費。  

此外,傳統金融機構和科技公司也在不斷入局:  

傳統金融機構:渣打香港聯合安擬集團、香港電訊成立合資公司,申請牌照發行港元穩定幣;眾安銀行擔任「儲備管家」,通過低息吸收存款、每筆1.99美元的加密交易佣金,同時賺取利息差和手續費。  

科技巨頭:京東幣鏈發行的穩定幣直接錨定港元/美元(類似電商平臺開設數字貨幣櫃檯),首階段先推出這兩種幣種;圓幣科技進入香港穩定幣「試驗田」(沙盒計劃),探索利用穩定幣打通跨境支付的路徑。  

資料來源:香港金融監管局官網 資料來源:香港金融監管局官網

05-2 競爭格局

當前穩定幣市場呈現「雙超多強」格局,USDT和USDC合計佔據85%以上市場份額:

1)Tether(USDT):2014年推出,具備先發優勢,覆蓋200+公鏈(TRON鏈佔60%交易量);團隊僅150人,成本控制出色,2024年利潤達140億美元;但存在儲備透明度爭議,2021年曾被罰4100萬美元。

2)Circle(USDC):作為合規標杆,每月發佈美債儲備審計報告,受到Visa以及Blackrock青睞;但存在成本痛點,需向Coinbase支付56%收入作為分銷費用。

截至2025年6月,USDT、USDC與USDS合計佔據92%的市場份額(USDT佔64%、USDC佔25%)。從流通網絡來看,以太坊是穩定幣的「主干道」,超1290億美元穩定幣在以太坊上流通(佔總量的54%),其中USDT佔54%、USDC佔30%——USDC超六成市值在以太坊上流通;而USDT另有「祕密通道」:波場網絡承載了其49%的流通量(747億美元),超過以太坊。

在錨定貨幣方面,美元穩定幣幾乎壟斷市場(佔99.8%),歐元穩定幣佔比極低(僅0.2%)。

資料來源:

Defillama,西部證券研發中心

在穩定幣市場快速發展和監管日益明確的背景下,傳統金融機構和政府陸續推出穩定幣產品。  

05-3 Circle:穩定幣第一股

通過Circle這家上市公司,可瞭解穩定幣公司的運營模式。Circle 由 Jeremy Allaire(曾創 Allaire、Brightcove)於 2013 年創立,初期做比特幣兑換,2018 年與 Coinbase 合作推出 USDC,轉型穩定幣發行商。目前是全球第二大穩定幣發行方,USDC流通量超600億美元。

公司的主要業務如下:  

從業務收入來看,目前主要依賴儲備收入和其他業務。儲備收入佔比超99%。Circle的商業模式極其簡單,就是依託用户存入的法幣儲備金(美元)獲取利息收益。USDC的儲備資產主要投向是美債,隨着美聯儲在2022年大幅加息,公司的收入在2022年出現爆發式增長。2022-2024年,該收入佔比分別達95%、99%、99%,金額從7.36億美元增長至16.61億美元,盈利持續增長。 

可以説Circle對美債利率高度敏感,美聯儲降息對其反而是利空。

其余的「副業收入」(其他收入)是為穩定幣提供配套服務:如幫助客户將穩定幣部署到公鏈(收取技術服務費)、處理穩定幣支付/轉賬/交易撮合(類似數字收銀臺),以及收取管理費、提供跨鏈轉賬等服務。但這部分業務規模逐漸萎縮——2022年盈利3617萬美元,2024年降至1517萬美元,金額和佔比逐年下滑。 

05-4 Coinbase角色分析

2018 年,Circle 與 Coinbase 聯合成立 Centre 聯盟並推出穩定幣 USDC,作為共同發行人共擔決策、均分儲備收益。2023 年 Circle 回購 Coinbase 所持聯盟 50% 份額,Coinbase 轉為 USDC 流通渠道權。

Coinbase分走了大頭:2024年Circle發行穩定幣共產生了16.6億的利息收入,Coinbase直接分走了9.1億。

分成流程:2023 年 8 月雙方簽署協議,以 USDC 儲備日收入扣除第三方費用后為支付基數,Circle 先按比例留存部分收益,剩余部分先按雙方平臺 USDC 持有比例分配,再扣除其他生態參與者報酬后,Coinbase 獲剩余 50%,其分成多少與自身平臺 USDC 持有佔比正相關。

06

下游產業鏈:應用場景層

06-1 跨境支付

全球支付正經歷「數字化轉型」,穩定幣成為加密支付系統的「核心引擎」,在跨境匯款和跨境交易領域展現出顯著優勢。2023年,穩定幣網絡總交易額超10.8萬億美元(剔除機器人刷量后,真實交易額仍達2.3萬億美元),調整后的交易額同比增長17%。

傳統支付系統存在明顯弊端:跨境轉賬200美元,手續費可能高達6.35%;結算需等待數天(節假日更慢);且操作不透明。而穩定幣基於公鏈運行,可將成本降低一半、實現秒級到賬,每筆交易都透明可查,正逐步搶佔傳統支付的市場份額,例如Coinbase與Stripe合作,在Base平臺使用USDC結算加密資產,並打通法幣兑換通道;Visa、Mastercard、PayPal等傳統支付巨頭也紛紛推出自己的穩定幣計劃。

06-2 RWA

RWA(Real World Assets,真實世界資產)是將基金、私募債、房產等現實資產轉化為鏈上可拆分、實時流轉的數字代幣,相當於為資產辦理「數字身份證」,使其能在7×24小時不間斷的全球交易市場中流通,且手續費更低。2023年RWA在DeFi領域鎖倉量翻倍,2024年鏈上資產(剔除穩定幣)增長超50%,突破120億美元。

截至2025年6月初,RWA整體市場規模約234億美元,其中134億美元為私人信貸,73億美元為美國國債。

07

穩定幣的未來趨勢

1、監管加速落地。

美國、香港、歐盟各自的穩定幣法案正加速推進,在基本原則保持一致的基礎上各具特色:

- 美國《GENIUS 法案》要求100%美債儲備,推動離岸發行方轉型,美債代幣化需求激增;

- 香港《穩定幣條例》設發牌制,沙盒企業測試港元穩定幣跨境支付;

- 歐盟MiCA要求30%流動資產儲備。

2、產業趨勢。

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近期表示,到2029年年底穩定幣市值將增長近15倍,達到3.7萬億美元(隱含CAGR約80%)。穩定幣除了用於交易加密資產之外,在全球商品與服務交易中的佔比、作為價值儲存手段的應用,以及居民持有滲透率等多個維度均呈現快速發展態勢,未來有望在數字金融領域發揮更重要的作用。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