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7-22 17:32
(來源:研報虎)
事件:
7月18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佈會,介紹2025年上半年工業和信息化發展情況。工業和信息化部總工程師謝少鋒表示,將實施新一輪鋼鐵、有色金屬、石化、建材等十大重點行業穩增長工作方案,推動重點行業着力調結構、優供給、淘汰落后產能,具體工作方案將在近期陸續發佈。
點評:
煉油老舊裝置佔比較高,老舊產能淘汰助力行業競爭力提升
我國煉油行業起步較早,1958年蘭州石化投產填補了我國石油化工行業空白,改革開放后煉油行業進入快速發展期,至2000年我國煉油能力為3.6億噸,2005年我國原油加工量為2.86億噸,為2024年原油加工量的40%。煉油行業發展過程中產生了大量建設歷史較久老舊裝置,根據中國石化2001年披露的A股招股説明書,2000年中國石化擁有原油一次加工能力1.3億噸,相當於公司2024年煉能的44%,擁有13家煉能超過500萬噸的煉廠和茂名、鎮海、齊魯、金陵4家千萬噸級煉廠;根據中國石油2007年披露的A股招股説明書,2006年中國石油擁有原油一次加工能力1.29億噸,相當於公司2024年煉能的60%,擁有26家煉廠和大連、蘭州、撫順3個千萬噸級煉廠。除主營煉廠外,地方煉廠亦有較久遠的歷史,如山東東明石化始建於1987年、京博石化始建於1991年等。
雖然近20年來我國煉油行業不斷投資建設新裝置,更新淘汰舊裝置,特別是2015年以后,一批國營、民營的大型煉化一體化裝置投產,但老舊裝置佔總產能的比重依然較高,存在設計建設標準和製造水平低、長周期運行后腐蝕減薄、安全保障能力下降等問題,化工老舊裝置設備安全風險進入集中暴露期。本次即將推出的《石化化工行業穩增長工作方案》將聚焦反內卷和老舊產能淘汰,煉油行業老舊裝置的退出將有助於行業供給的收縮和集中度的提高,同時加速推進裝置大型化、現代化,有助於提升煉油行業的整體競爭力。
煉油產能嚴控疊加山東地煉開工率走低,主營煉廠效益有望改善
根據百川盈孚,截至2024年我國煉能為9.34億噸。「十四五」以來我國嚴控煉油產能增長,2021年10月24日,國務院發佈《關於印發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的通知》,要求到2025年,國內原油一次加工能力控制在10億噸以內,主要產品產能利用率提升至80%以上;上一期《石化化工行業穩增長工作方案》(2023年)提出,各地要加快推動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200萬噸/年及以下常減壓裝置等落后產能淘汰退出。2025年以來,受行業景氣度低迷的影響,山東地煉開工率持續走低,截至7月17日當周山東地煉開工率僅為47.31%,位於歷史低位。考慮到我國成品油需求達峰趨勢不改,我們預計山東地煉的開工率仍將維持低位運行,從而使得國內煉油產品供給量呈縮減趨勢,疊加煉油產能嚴控、「反內卷」背景下老舊裝置退出等因素,主營煉廠效益有望改善。
中國石油、中國石化裝置更新進行時,煉化產業轉型加速
中國石油近年來加快煉化一體化項目建設,廣東石化、廣西石化煉化一體化項目相繼建成、投產。6月30日,中石油大連石化公司老廠區全面停產退出,大連石化(西中島)煉化一體化項目前期工作正在加快推進,項目擬建設1000萬噸/年煉油、120萬噸/年乙烯及下游裝置,耦合核能低碳蒸汽和綠電,聚焦提升產品競爭力。中國石化在大規模煉油能力的基礎上加強化工和新材料產能建設,規劃建設南港、洛陽等大型乙烯項目,通過煉油向化工轉型、化工向材料轉型提升煉化板塊效益。通過新產能的投放和老舊裝置的退出,中國石油、中國石化加速推進油轉化、油轉特,採用新技術和工藝進行生產的新裝置有望持續強化公司煉化板塊競爭力。
投資建議
國家針對反內卷、穩增長持續發聲,工信部即將推出石化化工行業穩增長工作方案,有望推動落后產能淘汰、引領行業健康發展。當前化工行業老舊產能的淘汰工作進入評估階段,具體實施后有望引領行業供給側逐漸優化,同時推動我國化工行業設備更新、增強化工裝置整體競爭力。我們重點關注煉油、化肥、顏料染料等子行業的老舊產能改造淘汰情況,相關龍頭有望持續受益。建議關注:(1)煉油和化纖聚酯產業鏈,中國石油、中國石化、恆力石化、榮盛石化、東方盛虹、恆逸石化、桐昆股份、新鳳鳴、華錦股份等;(2)化肥行業,華魯恆升、川恆股份、湖北宜化、鹽湖股份、亞鉀國際、中化化肥等;(3)顏料染料行業,七彩化學、百合花、信凱科技、浙江龍盛、閏土股份等;(4)氯鹼/PVC行業,陽煤化工、氯鹼化工、新疆天業等;(5)有機硅/工業硅行業,合盛硅業、新安股份、硅寶科技等;(6)純鹼行業,三友化工、博源化工、山東海化等。
風險提示:政策進度不及預期,產能淘汰進度不及預期,行業景氣度波動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