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7-23 08:34
一、市場要聞
1、香港金管局貼現窗口投放2000萬港元流動性
7月23日,香港金融管理局通過貼現窗口向本地銀行體系投放2000萬港元流動性,操作於7月22日完成。此次操作旨在滿足個別銀行短期資金需求,維持港元市場平穩。金管局表示,貼現窗口屬常規流動性管理工具,當前港元匯率及拆息水平保持穩定,銀行體系流動性充裕。
2、深圳推出359項「無事不擾」清單
近日 ,深圳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發佈首批「無事不擾」事項清單,涵蓋了359項檢查事項,涉及知識產權、信用監管、廣告標準、計量認證等7大領域,佔市場監管局一般領域監管事項的80%。首批「無事不擾」事項清單的推出,將推動監管檢查更加簡約、規範、高效,讓企業少被打擾、更加安心集中精力謀發展。
3、廣州白雲機場上半年客貨運輸雙線飄紅
據廣州白雲機場22日通報,今年上半年,該機場客貨運輸實現穩健增長,樞紐能級顯著提升。
其中,機場累計保障航班26.6萬架次,旅客吞吐量達4003.6萬人次,同比分別增長7.0%和9.2%;貨郵吞吐量116.9萬噸,同比增長2%。國際及地區業務表現尤為亮眼,航班量5.8萬架次、旅客量818.9萬人次,同比增幅分別高達16.1%和22.9%,成為驅動增長的核心引擎。
4、廣州已累計建設碧道1456公里
7月22日,廣州召開「全運年看廣州系列發佈會——美麗廣州建設新聞發佈會」。廣州市水務局副局長陳建余在現場介紹,截至目前,廣州市已累計建設碧道1456公里,11條綠美碧帶完成市級評估,水環境質量顯著提升,為市民提供了更多親水樂水的休閒空間。
5、上半年深圳市進出口規模居內地城市首位
深圳海關22日發佈的統計數據顯示,2025年上半年,深圳市進出口2.17萬億元(人民幣,下同),佔同期全國進出口總值的9.9%。其中,出口1.31萬億元;進口8588.6億元,同比(下同)增長9.5%。進出口、出口規模居內地城市首位,進口規模創歷史同期新高。
上半年,深圳市以一般貿易方式進出口1.19億元,佔同期深圳市進出口總值的(下同)54.8%。同期,保税物流進出口5854.4億元,增長15.1%,佔27%;加工貿易進出口3815.4億元,與去年同期基本持平,佔17.6%。
二、公司新聞
1、周大福(01929)公佈,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三個月(第一季度),零售值同比減少1.9%。中國內地直營店於季內的同店銷售跌幅收窄至3.3%,而加盟店的同店銷售則轉為持平。香港及澳門的同店銷售較去年同期上升2.2%,其中香港上升0.2%,澳門則上升9.5%。
2、TCL電子(01070)公佈,預期集團2025年上半年的經調整歸母淨利潤約在9.5億港元至10.8億港元之間,與2024年同期相比,將錄得約45%至65%的增長。公告指,經調整歸母淨利潤預期大幅增長的主要原因為:1)集團2025年上半年的核心業務規模實現更有質量的增長、產品及渠道結構顯着改善,創新業務規模保持高增態勢。2)上半年,集團有效推進數字化轉型、提升自動化智能化、採用大宗管理和優化產能,增強集團生產製造及物流倉儲等經營效率。上半年集團整體費用率進一步降低、費用結構更加優化。
3、泉峰控股(02285)公佈,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半年度,預期集團錄得純利介乎約9000萬美元至1億美元之間,而2024年6月30日止半年度錄得純利約6160萬美元,增長約50%。非香港財務報告準則計量的經調整純利(經剔除與本集團處置泉峰(中國)投資有限公司(「 出售事項」)的非經常性收益)預計將介乎約7000萬美元至8000萬美元。預期純利正增長主要受以下因素推動:(i) 收入規模增長,尤其是公司自有品牌業務的增長;(ii) 高毛利品牌EGO帶來的貢獻;(iii) 有利的因素,如匯率;及(iv) 出售事項的一次性收益。
4、北京首都機場股份(00694)發盈警,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6個月,預期將錄得淨虧損介乎約1.2億至2億元人民幣,而去年同期則錄得淨虧損約3.8億元人民幣。董事會認為,2025年上半年,隨着中國航空市場需求進一步恢復,北京首都國際機場航班起降架次、旅客吞吐量及貨郵吞吐量同比提升,帶動期間經營業績同比持續改善。但由於國際市場尚未全面恢復,公司經營壓力依然較大,因此,公司於期間的經營業績仍錄得虧損。
5、南山鋁業國際(02610)發盈喜,預期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個月錄得介乎約2.25億美元至2.65億美元的淨利潤,而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個月所錄得的淨利潤約為1.59億美元。集團期內淨利潤增長主要歸因於毛利率的提升,乃得益於期內氧化鋁售價提高及單位生產成本相對穩定。
6、中國抗體(03681)宣佈,配售合共1.82億股新股份,佔擴大后股本約13.13%,認購價為每股認購股份2.03港元,較7月22日收市價2.42港元折讓約16.12%。所得款項總額合共將為3.7億港元,淨額3.69億港元,其中約20%用於 SM 03的所有臨牀試驗及新臨牀研發項目;30%用於目前不在集團產品線內的新候選藥物的臨牀前研究,以使其產品組合多元化,以及用於新候選藥物的 IND 申報準備工作,特別是用於臨牀前研究、生產成本及相關僱傭成本; 及50%用作集團的營運資金、擴充內部能力及其他一般企業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