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港股打新現狀與趨勢,收益率、制度及后市機會

2025-07-23 08:05

  來源:阿融軍

港股打新現狀與趨勢

1.近年上市新股數量、破發率、平均漲幅

   上市公司數量:從低谷到結構性復甦

ü2022 年:港股IPO的冰點

數量與募資:全年 89 只新股上市(含 10 只介紹上市),募資額 1043 億港元,同比縮水 68%。主板 IPO  67 家,創近十年新低,科技股佔比不足 20%

市場特徵:俄烏衝突、美聯儲加息導致國際資本撤離,散户打新人數從 2021 年的 143 萬驟降至3.1 萬,中籤率回升至 55.8%,但破發率高達 60.7%,快狗打車首日暴跌 84% 創紀錄。

ü2023 年:政策調整期港股IPO温和修復

數量與募資68 IPO 上市,募資額 463 億港元,同比下降 56%。儘管數量仍處低位,但消費(如衞龍)、生物科技(如藥明合聯)等領域出現結構性機會。

市場特徵:破發率降至 33.8%,暗盤平均漲幅 4.5%,首日平均漲幅 1.48%。基石投資者參與度提升至 66%,保發行意圖明顯,但散户參與度仍低迷(最多 3 萬人申購)。

ü2024 年:政策紅利下的回暖

數量與募資70 IPO 上市,募資額 876 億港元,同比增長 89%A+H 股成為主力,美的集團順豐控股等大型項目帶動募資規模回升。

市場特徵:破發率 34.29%,首日平均漲幅 31%,映恩生物等創新葯企漲幅超 100%。孖展認購倍數均值達 356.8 倍,較 2023 年增長 27 倍,顯示資金迴流跡象。

ü2025 年上半年:爆發式增長與分化

數量與募資40只新股上市,募資 1021 億港元,同比分別增長 33%  673%,躍居全球 IPO 融資額第一。寧德時代410 億港元)、蜜雪冰城(40 億港元)等超大型項目貢獻近 75% 募資額。

市場特徵:破發率降至 26%(近五年最低),首日平均漲幅 11.83%,映恩生物、蜜雪冰城等明星股漲幅超 100%。散户打新人數恢復至 12.68 萬(布魯可申購人數),孖展認購倍數屢創新高(蜜雪冰城 5258 倍)。

破發率與平均漲幅:情緒反轉與兩極分化

ü破發率變化

2022 60.7% 的破發率為近十年峰值,快狗打車、蔚來等明星股跌幅超 50%

2023 :破發率降至 33.8%,但消費股(如衞龍)與科技股分化明顯,部分傳統行業破發率仍超 50%

2024-2025 :破發率持續下降至 26%-34%A+H 股、消費連鎖、生物科技成為抗跌主力,而估值過高的中小型科技股仍面臨破發風險。

平均漲幅趨勢

ü2022 :全年僅 33% 新股上漲,平均漲幅不足 5%,星空華文(+9540 港元 / 手)等少數標的支撐市場信心。

ü2023 :首日平均漲幅 1.48%,但暗盤表現優於首日,反映機構護盤行為增多。

ü2024-2025 :賺錢效應顯著回升,2025 年上半年超 30% 新股首日漲幅超 20%,映恩生物(+116.7%)、蜜雪冰城(+43.2%)等標的帶動打新收益。

2.港股打新市場走向

 政策改革重塑市場生態

ü回撥機制調整

改革內容:港交所 2024 年諮詢文件建議將公開發售初始份額降至 5%,回撥上限設為 20%,並允許定價上調 10%。這一調整將顯著降低散户中籤率,部分已經於 2025  3 月諮詢期結束后逐步實施。

市場影響:熱門股中籤率可能從 50% 回撥降至 20% 以下,散户打新收益空間收窄,但機構控盤能力增強,可能催生更多 「套路回撥」 案例(如武漢有機回撥 17.78%)。

ü定價機制市場化

靈活定價:允許發行人根據市場需求上調發行價 10%,可能加劇估值泡沫風險。例如,若某新股招股價區間 10-12 港元,最終定價 13.2 港元,上市后破發概率將顯著增加14機構主導:國際配售份額佔比提升至 80%-90%,機構投資者通過 「砍價」 壓低發行價,同時獲得更多籌碼,為后市拉昇創造條件(如寧德時代機構獲配超 90%)。

    行業趨勢與結構性機會

消費連鎖與品牌出海

核心邏輯:蜜雪冰城、滬上阿姨等茶飲連鎖通過港股上市實現全球化佈局,2025年消費股首日平均漲幅超 40%,成為市場主力。

風險提示:高估值(如古茗市盈率超 50 倍)可能引發回調,需警惕行業競爭加劇和同店增長放緩。

生物科技與創新葯

政策支持科企專線允許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上市,映恩生物(獲 15 家基石投資)首日漲幅 116%,驗證技術商業化潛力。

分化加劇:具備臨牀進展和國際化合作的企業(如與 BioNTech 合作的公司)受追捧,而純概念型藥企破發率超 50%

üA+H 股與跨境資本流動

政策紅利:中國證監會支持 A+H 上市,2025 年預計 25  A+H 新股,寧德時代、恆瑞醫藥等龍頭溢價效應顯著。

資金迴流:美聯儲降息預期下,國際資本從美股轉向港股窪地(恆指市盈率僅10 倍),推動科技股估值修復。

    風險與挑戰

ü高槓杆打新風險

孖展泡沫:券商提供 100 倍槓桿和零利率融資,蜜雪冰城凍資額達 1.83 萬億港元,若破發可能引發系統性風險。

監管關注:香港證監會已對孖展風險管理展開調查,監管層已經收緊槓桿比例,基本大部分普遍都是10倍槓桿水平的上限。

ü估值泡沫與破發壓力

兩極分化:熱門股(如布魯可)超購 6000 倍,但傳統行業(如海天味業)盤中破發,反映市場對盈利確定性的嚴苛要求。

機構博弈:國際配售不足時,發行人可能通過 「套路回撥」 壓制散户中籤率,導致暗盤暴漲與首日回調並存(如武漢有機暗盤漲 71.64%,首日跌 8%)。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