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極智嘉五日累跌12.8%:高榕創投獲近20倍回報 清悦資本賬面浮虧5.6%

2025-07-22 18:45

  7月9日,物流機器人企業北京極智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文簡稱:極智嘉)順利登陸港交所,成為全球首家倉儲AMR(自主移動機器人)上市公司。

  據分配結果公告披露,公司計劃在全球範圍內發售1.614058億股股份,其中香港發售7017.66萬股,國際發售9122.92萬股,每股發行價為16.80港元,預計募資約27.12億港元。此次發行獲得市場熱烈追捧,極智嘉在香港公開發售超購達133.62倍,國際發售超購30.17倍,刷新港股科技板塊國際配售倍數紀錄。

  作為基石投資人,雄安機器人、Arc Avenue、保誠集團的全資資產管理公司瀚亞投資與香港億格共為其注資7.17億港元增強信心,四家機構合計認購4266.22萬股股份,約佔全球發售后發行總股本3.2%。

  上市首日,極智嘉以16.90港元/股開盤,較發行價微漲0.6%;早段一度破發跌至16.06港元/股,午后強勢回升,最終以17.70港元/股收盤,總市值約233.75億港元。隨后的5個交易日,公司股價雖然保持上漲趨勢,最高觸及20.60港元/股,但整體活躍度偏低,區間日均換手率僅為1.3%。截至發稿日前收盤,極智嘉股價與最高點相比已累計跌去12.8%,最新市值229.52億港元。

  不過,二級市場的震盪起伏,暫時還未威脅到早期入股的VC/PE機構。招股書顯示,極智嘉上市前共完成10輪融資,華平投資、CPE源峰、Granite Asia(由GGV紀源資本獨立分拆的亞洲業務)、高榕創投、雲暉資本、大灣區科創基金等26家機構都在其股東之列,融資總金額摺合人民幣約44.76億元。2021年E1輪融資完成后,公司估值已達到150億元,較2016年A1輪的投后估值翻了整整75倍。

  在衝擊上市之前,僅有兩家機構提前「清倉」離場。其一為2015年以100萬元參投的巖青資本,2017年6月至7月期間,該機構分別以1616.32萬元、1218.68萬元、607.50萬元將所持公司註冊資本轉讓給了Herkules Holdings Limited、火山石投資及高榕創投,不到兩年的時間成功實現34.43倍投資賬面回報。

  其二為Herkules Holdings Limited,2017年7月該機構不僅接手了巖青資本轉讓的股權,還以每股0.21美元價格參投了極智嘉的B1輪融資,投資總成本摺合人民幣3672萬元。2021年1月,Herkules Holdings Limited將所持註冊資本轉讓給摩根士丹利,獲得收益1.40億元,投資四年收益率達280.7%。

  華平投資Warburg Pincus和祥峰投資中國基金Vertex China在上市前有所減持,前者通過股權轉讓獲得的退出收益已完全覆蓋投資成本,后者也已憑藉減持收回超八成投資總成本。

  2017-2018年,華平投資共斥資3.89億元參與極智嘉的B1輪和B2輪融資。2023年12月至2024年4月期間,高信資本和螞蟻集團分別以1億元、3.58億元,從華平投資手中接過合計7164.58萬股股份。至此,該筆交易已成功實現盈利17.7%。而華平投資剩余持股比例約為10.6%,按最新收盤價推算對應市值為22.20億元,綜合投資賬面回報約為6.88倍。

  祥峰投資中國基金也於大致同期投資極智嘉,總投資金額約為7153.13萬元。2019年10月,同爲新加坡主權基金淡馬錫控股旗下的機構Vertex Growth以總價6315.85萬元收購祥峰投資中國基金所持497.11萬股股份,實現的收益佔投資成本比例約為88.3%。祥峰投資中國基金目前持股比例約2.5%,對應市值約為5.22億元,賬面浮盈收益率高達630.3%。

  而在余下的機構中,投資賬面回報最高的高榕創投和火山石投資,分別為19.73倍、13.66倍。二者最早一筆融資均可追溯回2016年5月的A1輪,彼時高榕創投的投資總成本約為2732.50萬元,所持股權對應最新收益為5.39億元;火山石投資連續4輪為公司「輸血」4484.84萬元,最新收益約6.13億元。

  表現最差的是清華大學海峽研究院旗下的對外投資平臺清悦資本。該機構作為E1輪投資方投資1億元,上市后持股比例僅約0.5%,對應最新市值9441.19萬元,賬面浮虧5.6%。

  此外,美元基金及投資機構D1 Capital、Granite Asia、摩根士丹利、鴻為資本Redview Capital、Vertex Growth,人民幣基金及投資機構CPE源峰、賽領資本、雲暉資本、中金資本、高信資本,伊利旗下的健瓴資本、螞蟻集團、中網投等產業投資方浮盈收益率皆在125%-250%之間。而國資背景的大灣區科創基金、合肥建設資本、農銀投資、香港科技園,以及美元基金B Capital和科技巨頭英特爾,由於入股時間較晚且極智嘉股價不斷走低,投資回報倍數徘徊在2.0以內。

  細究極智嘉上市后股價承壓的原因,其核心矛盾在於投資者對於「倉儲機器人第一股」高增長的期待,與盈利拐點延迟、競爭壁壘松動現實之間的落差。

  招股書顯示,2022-2024年,公司營收增速從83.9%放緩至12.6%,歸母淨虧損累計超35億元,雖然2024年虧損明顯收窄,但尚未完全盈利。更令人擔憂的是,2024年極智嘉全球第一的位置已經被海康機器人取代。國內快倉智能、斯坦德加速融資擴張,國際AutoStore、Symbotic等巨頭搶佔高端市場,在賽道越來越擁擠的情況下,公司的研發費用率卻由2022年的30.1%降至11.7%,長期技術壁壘恐不穩固。

責任編輯:公司觀察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