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7-22 18:44
來源:財經故事薈
寧王動真格起訴,海辰儲能IPO恐變。
寧王「動真格」了!
近日,全球儲能一哥寧德時代一紙訴狀,將廈門海辰儲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及關聯方共8名被告告上法庭,指控其不正當競爭。
儲能界的「師徒反目」大戲開場了。
創辦六年登頂全球前三,在海辰儲能的成功中,寧王的角色堪比「黃埔軍校」。
海辰儲能四位執行董事,三位來自寧德時代,包括創始人吳祖鈺。
更戲劇性的是,2018年,吳祖鈺還曾獲得寧德時代授予的大額期權激勵。
結果,剛笑納完激勵沒多久,2019年,吳祖鈺配偶就火速創辦海辰儲能,隨后被控批量挖角老東家,甚至涉嫌抄襲關鍵技術。
昔日「寧王」前骨干,如今卻刀刀扎向老東家,這場「商業背刺」究竟誰對誰錯?8月12日的開庭,或許會給出答案。
而對於正處於IPO關鍵期的海辰儲能來説,一旦敗訴,不只要付出上億元的賠償款,其引以為傲的技術壁壘、一路狂飆的商業模式,將會因此動盪,行至中途的IPO也可能被波及。
類似的撲街案例並不鮮見。2017年,谷歌旗下自動駕駛公司Waymo起訴前工程師Anthony Levandowski涉嫌竊取自動駕駛技術,后者離職后創辦了自動駕駛公司Otto(后被Uber收購)。
最終,Uber賠償2.45億美元以求和解,Levandowski也被判刑18個月。
海辰儲能會步Levandowski后塵嗎?
一
寧王前「骨干」,背刺老東家
創業六年,海辰儲能一直在飆高速。招股書顯示,從2022年至2024年,其儲能電池出貨量的年複合增長率達到了167%,出貨量名列全球第三。
海辰儲能這麼飆,不奇怪。畢竟,85后吳祖鈺,在寧德時代學到了一身真本領。也正因如此,海辰儲能被不少媒體稱為「寧德系」。
2011年,吳祖鈺剛從福州大學碩士畢業,就入職了寧德時代,一干就是七八年,從底層牛馬,一路成長為技術骨干。
期間,寧王對於吳祖鈺不但極度信任,而且待其不薄——2018年,寧德時代上市時對195名中層骨干股權激勵,就有吳祖鈺。當時,寧德時代共有在職員工24875名,可謂是百里挑一。
結果這哥們獎勵剛到手,轉身就另立山頭——2019年12月,吳祖鈺剛剛從寧德時代離職10個月,還在競業期,就創立了海辰儲能。但估計是爲了避嫌,公司起初的法定代表人是吳妻林秀華。直到2021年,吳祖鈺直接不裝了,走到臺前,成為海辰儲能的法人代表。
吳祖鈺可能也自知不地道,早在2023年9月,就通過其妻林秀華,向寧德時代支付了100萬的違反競業限制協議的違約金。
這小算盤有點精——100萬違約金,換一個數百億估值的公司,相當划算。
彼時,寧德時代雖然贏了仲裁,但卻自覺吃了大虧,寧王的律師也當庭喊冤,「對寧德時代造成的損失早已不可估量,不是區區100萬足以彌補的。」
吳祖鈺的騷操作還不止於此,還有批量挖牆腳。比如寧德時代前資深工程師張敏,表面上跳槽到了廈門稀土材料研究所,但卻被寧德時代錄像抓包——張敏帶着工牌,多次走進海辰儲能。
相比2023年的仲裁、訴訟,還主要限於「違反競業協議」。寧王今年的起訴,直接動真格了,焦點是「不正當競爭」。
儲能電池屬於妥妥的高科技品類,要經歷漫長的技術研發周期。但剛剛創業六年的海辰儲能,卻步步緊咬着寧德時代。
今年上半年,海辰儲能發佈了587Ah電芯,而寧德時代則直接量產587Ah電芯。雙方產品的能量密度偏差只有區區4.4%,且多個技術參數高度雷同,遠低於行業10%的技術代差標準。
為啥這麼巧?看完寧王在起訴書中披露的信息,就説得通了。
吳祖鈺在寧王先后擔任資深工程師、主任工程師,涉及到了 CCF導入量產、HCM產品平臺開發、G38工業化等8項高級祕密項目開發,還參與申請了60份發明專利,對寧王的商業祕密和技術機密,妥妥的手拿把掐。
更巧合的是,吳祖鈺離開寧德時代,競業限制期滿之后,從2021年6月開始,半年內申請了96項專利。
要是海辰儲能和吳祖鈺全憑自己本事,隨着大額融資陸續到位,專利申請數大概率會一路走高。但蹊蹺的是,到了2022年和2023年,專利申請數就大幅滑落到了7項、13項。
這瓜田李下的嫌疑,着實難以洗清。
自認被偷家的寧王,自然忍不了,這纔有了開頭起訴的一幕。
二
重創海辰儲能:天價賠償費,IPO生變?
寧王不打算「慣着」海辰儲能了,在起訴中,提出了多個訴求。
一,判令被告一、被告二立即停止針對原告的不正當競爭行為,即立即停止違反誠實信用原則和公認商業道德擅自在儲能電池領域與原告進行同業競爭的行為。
不知道海辰儲能是不是也心里有數兒,在招股書中,就提示過相關風險,「倘未能保護我們的知識產權,則可能會對我們的業務、經營業績及財務狀況造成重大負面影響。
二,寧王要求多個被告立即停止針對原告的惡意挖角行為。
如此一來,海辰儲能技術研發涉嫌的「抄近道」模式,恐怕以后就行不通了。
三,判令被告合計賠償1.5億損失。
1.5億賠償金看似不多,但要知道,海辰儲能2024年才首度盈利。
招股書披露,從2022到2024年,雖然海辰儲能的營收一路高漲,從36.15億元飆升至129.2億元,但2022、2023年分別虧損高達17.76億元、19.75億元。
直到2024年,海辰儲能纔拿到了2.88億元的淨利潤。不過,如果去掉政府補貼的4.14億元,海辰儲能2024年甚至是虧損的。
四,判令被告在門户網站、權威媒體等,公開道歉一個月。
這一訴求,直接打臉海辰儲能的品牌,可能波及到核心客户的信任度和忠誠度。
上面四個訴求,幾乎個個狠招,負面影響既有短期的,也有長期的。
從短期來看,可能會導致海辰儲能正在進行的IPO生變。
根據胡潤研究院發佈的《2024全球獨角獸榜》,海辰儲能以250億元的估值排名第270位。
但高估值是建立在海辰儲能的技術背景之上。在招股書中,海辰儲能自我定位於「一家全球領先、以創新驅動的新能源科技公司。」
儲能電池原本就是技術密集行業。如果8月開庭的訴訟,做實了海辰儲能存在技術抄襲和不正當競爭,其估值基石可能會轟然塌陷,IPO之路也會受挫。
對於IPO,海辰儲能籌謀已久。早在2023年7月,海辰儲能就曾向廈門證監局提交A股上市輔導備案。但或許是因為A股IPO收緊,未能如願的海辰儲能,今年3月底,轉而選擇香港上市,向港交所遞交了上市申請。
雖然營收一路狂飆,但眼下,海辰儲能內外都面臨挑戰。
一來國內產能過剩,導致海辰儲能營收增速放緩,且毛利率承壓。
在海辰儲能的收入結構中,儲能電池貢獻60%以上營收。但這一主營業務,已經陷入停滯,2024年,其儲能電池收入為79.60億元,而2023年該業務收入為79.57億元,收入增長近乎為0。
原因在於,其儲能電池業務一邊加量、一邊降價。平均售價從2022年的0.8元/Wh降至2024年的0.3元/Wh。
海辰儲能國內收入也因此下滑。2024年,其國內收入為92.2億元,較2023年下滑8.8%;毛利率為8.1%,較2023年減少3.8個百分點。
二來,海辰儲能高速增長的出海業務,也面臨變數。
國內承壓之下,海辰儲能出海求增量——2024年,海外市場的營收貢獻率,已經提升至28.6%。其中,美國客户2024年為海辰儲能貢獻了22.4億元的銷售額,佔其當年總收入的17.3%。
但今年6月,其最為重要的美國客户之一的Powin,卻突然宣佈破產。再加上特朗普上臺后,又大幅削減清潔能源補貼,也打亂了海辰儲能的出海節奏。
國內海外均承壓,海辰儲能最好的選擇,就是在高增長停擺之前,加緊完成IPO。
三
全球共識:保護創新,嚴打技術侵權
其實,相比於國外大廠們的追擊力度,寧王對於海辰儲能的這場維權之旅,算得上心慈手軟。
不妨先來看看國外巨頭們的做派。
2017年,谷歌旗下Waymo起訴前工程師Anthony Levandowski,最終,后者關聯公司Uber賠償2.45億美元,Levandowski也被送進監獄。
2018年,特斯拉指控前電池工程師MartinTripp竊取機密數據並散佈虛假信息,索賠1.67億美元。
2018年,蘋果指控前華人員工張曉浪竊取自動駕駛項目機密,並試圖跳槽小鵬汽車,最終,張曉浪認罪並被判監禁。
前述歐美巨頭,不僅索賠金額遠高於寧德時代的訴求,竊取技術機密者甚至還要鋃鐺入獄。
國內大廠也不例外。2017年3月,百度高管王勁離職,同年4月,王勁聯合他人在美國創立了自動駕駛公司景馳科技(后更名為文遠知行)。
2017年12月,百度以侵犯商業祕密為由,將王勁以及文遠知行公司,訴至北京知識產權法院,索賠5000萬元,來年2月,文遠知行董事會將王勁解僱。
嚴打技術竊密等不正當競爭行為,基本出發點,是保護創新——不僅關涉企業利益,也涉及產業升級,乃至國家競爭力。
中國的知識產權保護體系在持續進步,知識產權保護的社會滿意度,已經從2020年的80.05分提升至2024年的82.36分,企業發明專利產業化率從44.9%提升至53.3%。
《知識產權強國建設綱要(2021-2035年)》也明確,知識產權保護,是強國建設的戰略目標,要持續強化專利保護對於激勵原始創新、開拓性創新、引領性創新和顛覆性創新的重要作用,對於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集成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社會創新資源,激發各類市場主體和創新主體活力都有重要作用。
回到寧王與海辰的這場維權大戰。為什麼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可以連續10年位居全球第一?正是得益於類似寧德時代等一批產業鏈龍頭的強力支撐。
在2024年全球動力電池裝機量中,寧德時代以33.9GWh位居全球第一,市場份額佔比37.9%。在中國市場,寧德時代不但裝機量穩居第一,在高端車型中,佔比更是高達六成。
可以説,沒有寧德時代,可能就沒有中國新能源汽車的全球登頂。
這樣的成績單,依賴於高壓強的持續研發投入,寧德時代近十年的研發投入超過700億元。如果技術竊密不受到應有懲戒,必然打擊企業的創新熱情。
因此,應該鼓勵更多的寧王們,主動打擊侵權,維護合法權益。
當然,知識產權不等於技術霸權,一切還等法院判決——若海辰儲能確屬侵權,理應為此付出高昂代價;若海辰儲能不侵權,我們也願意為這個挑戰者的逆襲擊掌。
責任編輯:楊紅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