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7-22 14:47
每經記者|張懷水 每經編輯|陳星
門類全、韌性強、有創新力?在外資企業眼中,中國市場和供應鏈體系到底是怎樣的?
7月16日至20日,以「鏈接世界、共創未來」為主題的第三屆中國國際供應鏈促進博覽會(以下簡稱鏈博會)在北京舉行。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瞭解到,「國際化」成為本屆鏈博會的一大亮點。75個國家和地區、651家企業和機構參展,境外參展商佔比從上屆的32%上升到本屆的35%。
作為中國的老朋友,世界500強高科技企業霍尼韋爾是最早進入中國的外企之一,自1935年在上海開設第一個經銷機構,已經在中國發展了90年,見證了中國改革開放和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過程。
記者在鏈博會霍尼韋爾展臺瞭解到,該公司連續三年參加鏈博會。在今年鏈博會期間,該公司集中展示了在自動化、能源轉型和未來航空等領域的技術和解決方案,比如智能船舶解決方案、可持續航空燃料技術等。現場工作人員向記者介紹,融合本土研發製造與全球技術資源是公司深耕中國市場的一項重要戰略。
如何看待中國市場和供應鏈體系的變化?中國供應鏈體系的吸引力體現在什麼地方?與歐美相比,中國供應鏈企業有什麼特點?
圍繞上述問題,《每日經濟新聞》(以下簡稱NBD)記者在鏈博會現場專訪了霍尼韋爾中國總裁余鋒。
從「世界工廠」轉向「全球創新策源地」
NBD:霍尼韋爾在中國深耕90年,親歷了中國經濟翻天覆地的變化。從跨國企業的視角來看,您認為中國的市場和供應鏈體系發生了哪些變化?
余鋒:霍尼韋爾深耕中國已經90年,始終與中國的發展同頻共振。我們可以看到,中國市場和供應鏈體系在過去的幾十年當中確實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首先,中國的供應鏈體系越來越全,投資的領域和規模越來越大。中國是全球唯一擁有聯合國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具備從原材料採購到生產製造、銷售和售后服務的完整產業鏈條,供應鏈規模大、多元全面、充滿活力。這些特點使得中國在全球供應鏈體系中發揮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其次,中國供應鏈的韌性越來越強。面對突發情況,中國供應商總能迅速恢復、快速響應。在質量、成本、交期乃至新品開發上,都以極高的效率配合。
第三,中國供應鏈企業有創新力。近年來,我們看到,中國供應鏈在創新上也一直加大力度,不管是主機廠還是供應商,都能夠根據客户的需求變化、升級。對於一個重視創新的公司而言,我們非常喜歡這種狀態。無論是技術還是性能,越來越多的中國客户要求低碳、可持續發展,這些都是我看到的一些特點。中國已從「世界工廠」轉向「全球創新策源地」。
NBD:全球市場中,霍尼韋爾為什麼選擇加大投資中國?中國供應鏈體系的吸引力體現在什麼地方?
余鋒:中國在霍尼韋爾全球運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因為中國的市場非常大,企業想要發展壯大,就不能忽視中國市場。交貨期短、質量穩定、成本有競爭力、服務響應快是中國供應鏈的顯著特點和吸引力。對於依賴創新的企業而言,這樣卓越的本土供應鏈極具吸引力。
中國不僅市場大,而且有非常多創新的源泉。在中國,霍尼韋爾在北京、上海、天津、南京、西安等地都建設了研發中心,專注於結合全球經驗和技術積累,同時響應本土市場的創新需求。本屆展會上,超過95%的實物展品由中國團隊針對中國市場需求進行本土研發和製造。中國成為公司越來越重要的研發基地。
霍尼韋爾的創新不僅在中國取得了顯著成果,也在全球範圍內產生了積極影響。此外,我們還看到,中國工程師的紅利正在逐步釋放,不管是公司自身還是供應鏈企業,都需要特別關注。
採取「東方服務東方」的本土化戰略
NBD:霍尼韋爾連續三年參加鏈博會,鏈博會給公司帶來的最大收穫是什麼?
余鋒:最大的收穫就是和老朋友、上下游的老客户加深了聯繫。通過鏈博會這個平臺,更好地把公司紮根中國的決心和行為告訴大家。
通過鏈博會,更多的上下游企業和相關部門可以看到,我們公司致力於長期合作、深耕中國,而不是僅僅爲了促成訂單。
在我個人看來,今年鏈博會參展的人變多了,參展企業也是。大家越來越意識到,鏈博會這個國際化的平臺展示了全球化的產業鏈、供應鏈。
NBD:霍尼韋爾這麼多年具體是如何紮根中國市場的?下一步對華投資的重心在哪些領域?
余鋒:霍尼韋爾多年來一直秉持「東方服務東方」戰略。這不是簡單的國產化,而是用中國的團隊、中國的業務,根據中國市場的需求做商業計劃,由中國員工在中國研發,在中國銷售。
我們一直這麼做,未來也會繼續這麼做。中國擁有非常廣闊的市場,如果能把中國的企業和消費者服務好,相信也能憑藉這些經驗服務好海外企業。
面向未來,更多產業、更多行業將持續向前邁進,尤其是與民生緊密相連、與高端製造息息相關的諸多領域,如半導體、生命科學、石化、船舶、新能源、儲能等,這些也都是霍尼韋爾的強項,我們有充分的理由相信中國在這些領域未來仍將保持良好的增長態勢。
以當前中國政府提出的城市更新為例,城市的高層建築越來越多,我們要管理好建築內的設備,實現節能降耗,同時保障安全,就需要配備先進的建築運維繫統來進行集中管理、提前預警。下一步,我們正在思考如何把人工智能技術運用到城市建築運維當中。霍尼韋爾正在根據中國市場的發展需求,不斷推出定製化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