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7-22 16:45
轉自:濟南發佈
中共濟南市委宣傳部新聞發佈處處長 蘇婷
蘇婷:
新聞媒體朋友們:
大家上午好,歡迎參加市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行的新聞發佈會。本場發佈會是濟南市「深入實施工業強市發展戰略」主題系列新聞發佈會——市中區專場。為您介紹市中區「惟實勵新 向高而攀 奮力譜寫工業強市市中篇章」的成效做法、創新實踐及未來發展思路和舉措,並回答記者朋友關心關注的問題。
出席本場發佈會的有:市中區委副書記、區長孟慶順;市中區委常委、副區長欒長征;市中區工業和信息化局黨組書記、局長朱文傑;山東電力設備有限公司黨委委員、副總經理郭鵬鴻;山東思極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職工董事張鵬。
下面,首先請孟慶順區長介紹有關情況。
市中區委副書記、區長 孟慶順
孟慶順:
各位記者朋友:
大家上午好!非常高興與大家在這里見面。首先,我代表市中區委、區政府,向蒞臨本次發佈會的各位記者朋友,以及長期以來關心、支持市中區發展的社會各界人士,致以最誠摯的歡迎和衷心的感謝!
近年來,市中區圍繞市委、市政府決策部署,緊扣工業強市三年行動計劃任務要求,錨定新型城市化、新型工業化發展方向,以科技創新引領產業創新,立足新質生產力「有形化」,全力推動產業迴歸、工業回城,加快構建實體經濟、技術創新、人力資源和現代金融更加協同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區域工業經濟呈現出蓬勃生機與強勁韌性。全區現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82家,2023年、2024年規上工業總產值分別完成155.7億元和177.8億元,規上工業增加值分別增長19.9%和14.1%,連續兩年領跑全市,走出了一條具有市中特色的工業高質量發展道路。
一是產業能級不斷躍升。充分發揮信息通信網、能源互聯網「兩張網」資源優勢,持續激發產業內生動力。隨着發展動能加速積蓄,一批掌握核心競爭力的骨干企業勇立潮頭,山東電力設備公司成為全省唯一掌握特高壓交流變壓器、換流變壓器等核心技術的企業;西門子能源公司生產的海上風電變壓器,市場佔有率位居行業前列;金鍾科技集團獲得國際CMMI5級軟件成熟度最高認證,並獲批行業內首個高精度衡器重點實驗室,引領行業發展。一批重大項目築牢發展根基,近三年,全區累計儲備工業項目330個,總投資超900億元,濟中智立方、未來雲谷、望岳智谷、大學科技園等新興產業載體「串珠成鏈」,特別是濟南都市工業承載區,正崛起成為搶佔都市工業新賽道的核心高地。一批產業鏈羣初具規模,人工智能產業集聚極視角、商湯科技等重點企業40家,規劃建設算力達4600P,聚焦「高算力、大模型、強應用」,先后實施了未來雲谷智算中心、中科超級雲等重大載體建設,構建二環南路人工智能產業帶。新能源裝備產業匯聚產業鏈上企業50家,2024年實現產值70.4億元,帶動「山東能源互聯網產業集聚區」成為「雙省級戰略」產業集羣,同期產值超340億元。空天信息產業聚集重點企業15家,設立空天信息創新中心,鷹格信息、思極科技的創新成果入選市級場景能力清單,2024年實現營收131.6億元。高端軟件產業擁有國科數控、東璽技術等重點企業37家,打造市級以上優秀產品案例220個,其中國家級14個,2024年產業規模達354億元。汽車產業聚焦新能源車整車製造與核心零部件生產,積極引進重大項目、培育優質企業,百億級產業集羣正快速崛起。
二是數實融合縱深推進。堅持將數字化、智能化作為轉型升級核心引擎,深入實施「智改數轉」行動,全面賦能製造業轉型升級。數字基座持續夯實,累計建成5G基站5481個、確定性網絡1.45萬公里,為新型工業化提供強力支撐。技術賦能成效顯著,成功打造國家級、省級試點示範15個。其中,國網電力的「火石」平臺覆蓋全省16地市133個行業,連接工業設備超170萬台,國內首次實現了省域分行業、分地區全社會用電量日計算,獲評國家級工業互聯網「雙跨平臺」;山推建友創新融合5G技術與混凝土攪拌設備,推出智慧雲服務管理平臺,成功入選工信部5G工廠名錄。數字產業加速壯大,培育未來集團、北方智企等億元級數字化服務企業13家,2024年全區規模以上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營業收入達156.1億元,先后獲評山東省「建設信息基礎設施和推進產業數字化、數字產業化成效明顯區」以及「DCMM貫標先進區域」,數字化浪潮澎湃向前。
三是創新生態持續優化。堅持政策、服務與要素協同發力,全力打造一流創新生態。政策體系精準完善,出臺《市中區「十大產業鏈羣」建設實施方案(2024-2026年)》《市中區推進新型工業化加快產業轉型升級行動計劃(2024-2026年)》,持續強化頂層設計。企業服務效能躍升,以「高效辦成一件事」為牽引,深化營商環境創新提升行動,在全市首推《優化營商環境對標對錶提升工作辦法》,持續擦亮「來市中·事事中」品牌。科技投入成果豐碩,2024年全區登記技術合同1400余份,成交突破100億元;新增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2家、省級專精特新54家,數量均較上年翻一番;省級瞪羚企業22家,同比增長2.6倍,培育數量創歷史新高。人才高地加速構築,年均引進海外留學人員300余人、青年人才2萬余人,近三年集聚海內外院士22名、市級及以上人才400余名,為高質量發展注入源頭活水。
今年是工業強市建設三年行動計劃的決勝收官之年。市中區將大力弘揚惟實勵新精神,進一步聚焦全市「13+34」標誌性產業鏈體系,立足市中區「3+2」主導產業定位,堅持生態、載體、場景、基金「四輪驅動」,用好「兩張網」資源,加速構建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集羣化、國際化的現代產業體系,全力打造都市工業市中樣板。
一是以生態建設推動產業聚合。緊扣「聚焦高端、沿鏈聚合、做優生態、集羣發展」思路,瞄準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方向,以打造根植性強、競爭力突出的特色產業集羣為目標,堅持科技創新與制度創新,深入開展以商招商、平臺招商、場景招商、資本招商,重點培育航空航天、低空經濟、電力戰新、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汽車、機器人等產業集羣,着力構建以企業為主體、「政產學研金服用」深度合作、開放共享的創新體系,推動企業之間協同合作、資源共享和優勢互補,實現新質生產力與生態系統的深度融合。預計2026年全區規模以上工業營業收入將突破240億元,製造業佔規模以上工業比重超60%。
二是以載體支撐構築產業高地。就是依託「一區多園」佈局,以新型工業化為引領,積極爭創省級經濟開發區,聚力打造濟南都市工業承載區。堅持規劃先行、突出項目帶動、優化全程服務,充分發揮中心城區要素匯集、交通便利、配套齊全的資源優勢,深入推進園區標準化、規範化、專業化建設,率先在全市推動M9產業用地落地,持續完善園區基礎設施,高起點、高標準構建中心城區內產業聚鏈、技術融創、人才匯智、生態友好的新型產業園區,奮力打造與新質生產力發展需求高度適配的現代化產業新高地。目前,正以黨楊路為軸線,率先打造新一代信息技術、電力裝備、新能源汽車、空天信息、人工智能等5個新型產業園區,持續塑造市中產業競爭新優勢。
三是以場景賦能驅動智造升級。堅持以場景牽引、需求導向為路徑,深化實施「工賦泉城」行動計劃,推動成立應用場景研究院,系統推進數字基礎設施升級與場景創新。大力推進「千兆城市示範區」建設,實現5G網絡深度覆蓋和規模化應用。持續強化校地企協同,促進關鍵核心技術突破與成果高效轉化,推動機器人、確定性網絡、大模型等更多「硬科技」落地專業園區。積極引導企業深化「上雲用數賦智」,「一業一策」推動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字化轉型全覆蓋,聚力打造工業互聯網標杆工廠、晨星工廠、5G全連接工廠,加速人工智能在智慧教育、智慧醫養等領域的「AI+」場景落地,預計2026年,累計培育智能製造試點示範項目15個以上。
四是以基金帶動激發產業動能。充分發揮基金帶動引領作用,進一步完善「科技—產業—金融」服務體系,探索打通創新鏈、產業鏈、資本鏈。聚焦全市重點產業方向,積極爭取國家和省、市基金資源,精準匹配項目需求,引進頭部投資管理機構,實現政府引導、市場化運作和專業化管理的有機統一。目前,我們已與交銀資本、國科資本、濟鋼基金等12家投資機構達成合作意向,計劃組建產業投資基金、創業投資基金、低空經濟專項基金等5類基金,儲備總規模突破80億元,加速打造「百億級基金羣」。首批組建的交銀AIC基金、齊魯新質生產力基金等24億元基金(羣)預計於8月底前全部落地,將為產業發展提供穩定、精準、有力的全周期金融保障,全面解決產業發展現實需求。
當前,市中區工業產業在新質生產力和新型產業園區的協同驅動下,已闊步邁入發展新階段。我們堅信,乘着工業強市的東風,市中區都市工業必將加速崛起,未來定將成為引領全市工業發展的重要支撐力量。
我就先講這些,下面的時間留給我的同事們。謝謝大家。
蘇婷:
感謝孟區長的介紹。下面進入提問環節,請大家圍繞今天發佈會的主題進行提問,提問前請先通報所在的新聞機構。請提問。
中新社記者:
剛纔,發佈辭中提到了市中區要以載體支撐構築產業高地,打造濟南都市工業承載區。請您圍繞這一方面,再介紹一下具體有關情況。
市中區委常委、副區長 欒長征
欒長征:
感謝這位記者朋友的提問。空間載體是發展都市工業的核心要素,其高效利用和優化配置直接關係到產業發展的空間佈局和效率。市中區作為濟南中心城區,要實現「產業迴歸、工業回城」,最關鍵的就是要有充足的空間載體作支撐。為此,我們以產業轉型升級、城市有機更新為抓手,圍繞發展新質生產力,正加快拓展和優化都市工業的載體空間。其中,最重要的一環,就是在中心城區的西部片區佈局打造濟南都市工業承載區,建設一批與新質生產力發展相適應的新型產業園區。目前整個工作已取得階段性成果,而且正積極爭創省級經濟開發區。下面,從三個方面作一介紹。
第一,從基礎優勢看,打造濟南都市工業承載區,我們有底氣、有優勢。首先,是區位交通便利。整個區域主要位於黨家和陡溝兩個街道轄區內,周邊二環南和二環西快速路、國道104等交通路網發達,距濟南高鐵西站20分鍾車程,距濟南國際機場40分鍾車程。其次,是工業基礎完善。區域內原有的中國重汽生產製造基地,為打造以汽車零部件、智能裝備為主的新能源汽車產業奠定了良好基礎。以山東電力設備和西門子能源為主體的電力裝備產業引領作用凸顯,有利於進一步匯聚上下游產業生態,為能源互聯網等產業形成集聚提供了堅實保障。第三,是人才資源豐富。片區位於京滬創新走廊與齊魯科創走廊的交匯點,西接長清大學城、齊魯創新谷,東接山東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濟南大學、山東財經大學等駐濟高校和科研院所。在這一區域發展都市工業,更加有利於以才興產、以產聚才。還有就是,市中區現代金融、數字經濟、文化商貿等產業基礎雄厚,可以為都市工業提供強有力的產業支撐;中央活力區經過多年的開發建設,高端住宅、教育醫療以及綠色生態等資源可以為其提供更加優質的配套支撐。這些都為都市工業承載區構築了良好的基礎優勢和資源優勢。
第二,從發展模式看,打造濟南都市工業承載區,我們有特色、有活力。主要體現在「機制活、路徑清、效能高」三個方面。一是機制活,就是我們要在全市率先推動M9新型產業用地政策落地,並按照新質生產力發展需求,通過制度創新和機制創新,建設一批製造業與服務業相融合、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相融合、產業發展與城市建設相融合的新型產業園區。按照規劃,整個區域總用地面積約1.5萬畝,總建設體量超過1000萬平方米。其中,工業及倉儲物流用地約7000畝。目前,中博領創時代、濟中智立方等產業園區已先期建成,正加快實施重汽西片區、馬家莊片區等產業用地的徵遷工作。二是路徑清,就是我們要在片區內構建「一主三副」的園區組團。「一主」是以濟南中央活力區、鄭莊組團、陡溝組團為核心,「三副」包括西門子能源、山東電力設備和電力戰新產業園三處特色產業園區。產業方向主要聚焦在人工智能、新能源裝備、空天信息等主導產業和高端軟件、新能源汽車等特色產業。三是效能高,濟南都市工業承載區將實施更加高效的扁平化管理,一切都以企業需求為導向、以科技創新為引領、以人才支撐為動力,全力打造一個生態集聚、充滿活力、獨具特色的濟南都市工業樣板區。
第三,從未來發展看,打造濟南都市工業承載區,我們有信心、有期待。剛纔區長提到,市中區要堅持生態、載體、場景、基金「四輪驅動」,打造系統、高效、創新、協同的產業支撐體系。我們按照「三年起勢、五年成形、十年建成」的預定目標,預計到2035年,整個片區將新增產值1300億元,實現税收65億元。目前,園區各項工作都在有條不紊向前推進,並取得了一些階段性成果。一是基礎設施更加完善。道路方面,山水路、魏家路、東西三號路等已建成通車,黨東路、南一路等道路正加快施工,東西三號路與黨楊路連接路段、二環西南延等項目已列入市級重點項目,市政、交通配套逐漸完善,「四縱四橫」主干路網、「十三縱七橫」支路路網已基本成型。電力方面,110kV東風輸變電工程已竣工投產。未來還將利用黨家變電站以及規劃中的丘山變電站為片區發展提供更多更穩的電力保障。二是公共服務更加優質。引進落地育英教育集團、南上山教育集團等全市知名教育資源,有效滿足適齡兒童就近接受優質教育的需求。「一山兩河三園」生態景觀體系初具規模,進一步豐富了區域休閒生活空間。高端居住載體加快供給,中海寰宇時代、市中國岳城等高端住宅項目相繼建成入住,累計建成面積47.5萬平方米,區域人居品質顯著提升。三是項目招引更具優勢。我們充分發揮各類基金的引導帶動作用,積極爭取國家和省、市產業引導基金,並與頭部科創基金管理機構深度合作,助力科技創新型企業落地發展。目前,瞪羚基金、未來先導基金已完成組建;同時,年內還將組建交銀AIC、產發青溪、君度盛和等6支基金,另有3支基金待立項推進,基金儲備總規模達85.5億元。以此為帶動,一批戰新產業及園區項目正加快形成集聚。比如,我們已與中建國際等企業深度對接,共同推動戰新產業園等項目;按照「頭部企業+生態共建」模式,正與獨角獸企業萬幫能源在數字能源方面開展合作,共同打造新能源產業園區;聚焦航空航天產業鏈條的關鍵研發創新環節,正加快佈局風洞羣、高空台等試驗設施和中試基地等關鍵技術服務平臺,切實解決企業發展的關鍵痛點,集聚孵化相關科技企業。截至目前,整個片區已儲備航空航天、低空經濟、高端裝備製造、新材料等項目30余個,年底前落地入駐16家以上。我們堅信,伴隨着新質生產力的有形化佈局,都市工業承載區必將成為推動濟南「工業強市」的強勁增長極。
我就介紹這些,謝謝大家。
山東臺·閃電新聞記者:
為加快推進先進製造業和數字經濟發展,市中區在全市「13+34」產業鏈體系框架下,結合自身實際明確了「3+2」五個主導產業,請問下一步將採取哪些措施推動產業做大做強?
市中區工業和信息化局黨組書記、局長 朱文傑
朱文傑:
謝謝這位記者的提問,這個問題我來回答。
在全市「13+34」產業鏈體系框架下,結合我區當前產業基礎和未來產業佈局,我們明確了人工智能、新能源裝備、空天信息、高端軟件、汽車(新能源汽車)五個主導產業,作為今后重點發展的方向,以此帶動全區先進製造業和數字經濟發展。下一步,我們將按照「1235」工作思路,即:圍繞「激發新活力、重塑新優勢,培育新賽道、打造新生態」這個目標,發揮「信息通信」「能源互聯」兩網優勢,瞄準「綠色」「智能」「高端」三個方向,抓好「定位佈局」「項目招引」「指標增長」「能級躍升」「服務保障」五項工作,着力推動五大主導產業高質量發展,助推我區新型工業化實現新突破。
一、拓展壯大人工智能產業
以構建「高算力、大模型、強應用」的人工智能創新體系為目標,推動人工智能產業創新發展和規模壯大。一是強化算網一體支撐。加大千兆光網、5G網絡和確定性網絡建設,推動「三網」重點區域深度覆蓋。加快中科(濟南)超級雲計算中心等智算項目建設,整合全區算力資源,構建「智能算力+通用算力+邊緣計算」一體化算力供給體系。二是實施應用引領。支持人工智能企業開展大模型算法創新、核心技術攻關和大模型數據訓練,研發具有重大影響力和商業價值的行業大模型產品。發揮商湯科技人工智能場景創新中心等創新平臺作用,賦能人工智能企業技術升級和應用創新。深入挖掘智能製造、智慧園區等領域人工智能應用場景需求,打造一批人工智能和大模型典型應用場景。三是打造產業生態。依託山東未來雲谷、望岳智谷、「AI+」大廈等優質載體資源,發揮阿里、騰訊等鏈主企業引領作用,招引鏈上生態合作伙伴,打造二環南路人工智能產業帶,形成人工智能產業生態集羣。
二、優化提質新能源裝備產業
依託山東能源互聯網集聚區戰略,圍繞濟南市「五能兩新」(風能、太陽能、核能、氫能、儲能、新型電池(固態電池)、新型電力裝備)新能源裝備產業體系,推動產業向智能化、高端化發展。一是持續壯大產業規模。支持山東電力設備公司、西門子能源變壓器公司等骨干企業擴能提質,進一步增強技術和市場優勢。依託龍頭企業,面向特高壓絕緣材料、電磁線、硅鋼片等領域精準招商,延鏈補鏈,不斷壯大產業鏈羣。二是推動重大項目建設。高標準推進電力戰新產業園建設,在省級經濟開發區(籌)謀劃打造新型電力產業園,落位新能源裝備產業,與電力戰新產業園形成產業呼應、業態互補的發展格局。以山東電力設備公司為核心,推進產業資源優化整合,打造融合上下游產業的高端電氣裝備產業集羣。三是建設高能級創新平臺。支持山東省高端電力裝備創新中心、電力及配電變壓器裝備研發工程實驗室等產業創新平臺提升產業應用研究能力,積極打造國家級製造業創新中心。推動山東大學能源互聯網產業技術研究院創新發展,發揮山東電力檢驗檢測中心功能作用,賦能產業高質量發展。
三、加快培育空天信息產業
圍繞低空經濟(低空裝備)和商業航天,以場景應用為牽引、以科技創新為驅動、以基礎設施為支撐,加快空天信息產業培育壯大。一是實施四大行動。按照《市中區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聚焦低空新消費、空天新制造、空天新基建三條賽道,實施「場景拓展」「能級躍升」「基礎設施建設」和「產業生態優化」四大行動,努力打造低空場景規模應用先行區、低空產業發展先導區。二是構建產業體系。推進「一園兩谷多點」(山東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山東未來雲谷、望岳智谷)空天信息特色產業園區建設,加快未來雲谷低空起降場、思極空天技術創新中心等重點項目建設,佈局一批空天信息領域重點實驗室、企業技術中心等創新載體,打造一批技術研發中心、檢驗檢測中心、標準研究中心等專業平臺,引進一批產業鏈上下游企業,構建具有市中特色的空天信息產業體系。三是強化設施建設。推進「飛服網」「航線網」「基礎網」「智聯網」四張網建設,優化佈局分佈式起降場及通信、導航、能源、氣象等配套設施,打造文旅消費、應急救援、物流配送、載人交通、智慧城市、公共服務等一批空天信息示範應用場景。
四、多元發展高端軟件產業
實施軟件「名園」「名企」「名品」培育行動,加快推動軟件產業向高端化、智能化、規模化發展。一是大力發展新興軟件。依託三大運營商、國網山東電力、商湯科技等龍頭企業,圍繞移動通信、工業互聯網、能源互聯網、車聯網、網絡安全等場景應用,大力發展大數據平臺、雲計算平臺、工業互聯網平臺、大模型平臺、網絡安全防護平臺、BIM(建築信息模型)平臺等應用軟件和平臺軟件,着力佈局「應用軟件+人工智能」產業生態。二是加快培育工業軟件。圍繞新型工業化發展需求,支持山東未來網絡研究院等科創平臺加強高端軟件關鍵核心技術研發,鼓勵東璽技術、國科數控等創新型企業開展CAD(計算機輔助設計)、CAE(計算機輔助工程)、CAM(計算機輔助製造)、工業APP等工業軟件研發和推廣應用。三是積極開放應用場景。依託中心城區豐富應用場景資源,推動政務、金融、醫療、教育、製造等領域應用場景開放,招引ToG、ToB端優秀軟件企業和項目落地,打造高端軟件產業集聚區。
五、蓄勢佈局汽車產業
按照省級經濟開發區(籌)「一區多園」產業佈局,突出「智能製造」主攻方向,依託黨家片區汽車產業基礎,積極拓展汽車產業鏈條。一是加快產業佈局。以「優化二環南,轉戰二環西」新一輪空間拓展為契機,依託黨家、陡溝等片區的產業發展空間,謀劃建設新能源汽車產業園,加速新能源汽車產業聚集起勢。二是推動鏈式發展。圍繞新能源車整車製造和關鍵零部件等細分領域,加大新能源汽車相關產業項目的引進和培育,推動山東中海州專用車產業園等項目加快建設,積極拓展產業鏈條。三是拓展配套服務。發揮人工智能和高端軟件產業優勢,推動車輛智能控制與集成技術、基於網聯的車載智能信息服務系統的研發應用,支持新能源車聯網、物聯網技術檢測中心建設,加快汽車充換電站、充電樁建成投用,全力提升新能源汽車產業配套服務水平。
謝謝!
大眾日報記者:
山東電力設備有限公司作為電力裝備製造行業龍頭企業,近年來取得了哪些成績,請介紹一下相關情況。
山東電力設備有限公司黨委委員、副總經理 郭鵬鴻
郭鵬鴻:
謝謝這位記者的提問,這個問題我來回答。
山東電力設備有限公司隸屬中國電氣裝備集團有限公司所屬山東電工電氣集團有限公司,擁有世界上單廠產能最大、工裝設備最先進、試驗能力最強的電工裝備製造基地,是國內大型電工裝備骨干生產企業。業務範圍涵蓋1000千伏及以下電力變壓器、並聯電抗器,±1100千伏及以下換流變壓器及移動變電站、預裝式變電站、儲能電站,特高壓精益運檢,各類運維檢修等。產品覆蓋全國32個省市自治區,為全球40多個國家和地區提供了可靠的產品和優質的服務。
近年來,濟南市實施的「工業強市」發展戰略有力推動了全市工業高質量快速發展,市中區提出的「能源互聯網產業集聚區」戰略為電力裝備這個工業細分領域發展提供了政策指引,進一步拓展了市中區產業發展「新維度」。受益於市、區兩級政府的戰略指引和政策拉動,公司全面融入我市產業發展佈局,大力改革創新、開拓市場,公司經營指標,技術研發等各項工作取得良好成績。
一是生產經營指標高速增長。近年來,公司發展整體呈現出蓬勃向上的良好態勢。2024年,實現產值46.84億元,同比增長35.6%,穩居行業領先地位。
先后榮獲國家級綠色工廠、國家制造業單項冠軍、全國質量標杆、國家知識產權優勢企業、山東省製造業單項冠軍企業、山東省高端裝備製造業領軍企業、山東省綠色工廠等榮譽稱號。
二是技術水平保持行業領先。公司深耕特高壓電力設備研發製造十余年,掌握了成熟先進的特高壓產品研製關鍵技術,具備了「交直流、全系列、全電壓等級」換流變壓器、電抗器及電力變壓器研製能力,穩居變壓器行業第一集團。
公司先后為國家隴東-山東、哈密-重慶等「十七交二十三直」特高壓交直流工程,提供了400余台高質量特高壓產品,公司品牌不斷提升。特別是近幾年,公司緊緊圍繞「雙碳」戰略目標和新型電力系統建設,不斷加大新產品研發,先后承擔了智能電網2030國家重大科技專項、山東省重大科技項目等重大科研攻關任務,取得了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具有國際領先水平的研發成果,66項新產品通過國家級技術鑑定,其中57項達到國際領先或先進水平,榮獲政府省部級獎勵6項。公司750千伏單相自耦變壓器入選全國製造業單項冠軍產品。近期自主研製的特高壓320兆乏並聯電抗器噪聲低至62.6分貝,達到了國際領先水平。
三是市場規模持續擴大。伴隨國家「雙碳」戰略推進,新型電力系統建設深入實施,西電東送、南北互供、跨區域聯網等工程的建設,新型工業化、城鎮化的快速推進,帶動了中國電力變壓器行業的快速發展,2024年110kV及以上電力變壓器(含電抗器、整流變壓器、電爐變壓器和牽引變壓器等)市場規模達到2399億元,2021-2024年複合增長率為2.4%。其中,電網集招市場成為主要增長來源,2024年國網110kV及以上電力變壓器設備集招規模達到158億元,2021-2024年複合增長率為31.58%;同時,由於能源轉型、海外電力設備改造加速等因素,海外變壓器需求量加大。因此常規產品需求穩定增長,形成行業基本盤,變壓器在電力基礎設施建設中的需求持續旺盛,變壓器行業發展態勢穩中向好。
下一步,公司將按照濟南市工業強市發展戰略部署,結合市中區工業回城思路,圍繞新型電力系統建設發展方向,加快產業轉型升級,聚焦產業發展、科技創新等重點工作領域,立足公司發展需求,進一步鞏固加強規模優勢、配套優勢和部分先發優勢,深入打造以特高壓及大容量發電機變壓器為冠軍產品,750kV、500kV產品為頭部產品,330kV及以下變壓器產品為優勢產品的「1+2+N」產品體系,形成主營業務增長強勁、新興業務快速發展、產業配套持續完善的發展格局,為全市裝備製造業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的產業支撐。
謝謝。
《國企》雜誌記者:
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的重點企業,山東思極科技有限公司在推進創新提級、結構提升,培育壯大新質生產力方面,有哪些舉措和成效?
山東思極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職工董事 張鵬
張鵬:
感謝這位媒體朋友的提問。很榮幸能夠參加本次新聞發佈會,下面我簡要向大家介紹山東思極科技有限公司有關情況。
濟南市工業底藴深厚,市中區更是創業興業熱土。作為起步在濟南、紮根在市中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山東思極科技公司主要從事公網通信集約運營、新一代電力通信服務、空天技術服務、新能源服務、電力基礎資源商業運營等業務。近年來,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和市中區的大力支持下,思極科技以「工業強市」戰略為引領,按照市中區打造「能源互聯網產業集聚區」的安排部署,鞏固發展空天信息、智能製造、智慧物聯「三大主導業務」,聚力打造多個「首套、首創、首次」。公司近三年營收由2.3億元增長至6億元,利潤總額由1500萬元提升至6900萬元,先后獲評「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山東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山東省「瞪羚」企業,入選山東省首批數字經濟產業創新中心。
一是做強空天信息產業。落實市委、市政府建設空天信息產業鏈的部署要求,在市中區望岳智谷產業園建成全國領先的「五高五新」空天技術創新中心,構建集數據、終端、服務、芯片等「八位一體」的空天技術產品體系,牽頭承擔山東省重點研發計劃1項,國內首次應用浮空器技術開展電力作業現場安全管控。構建北斗時空基礎底座,建成169座北斗地面基準站,組建北斗精準位置服務網,實現實時釐米級、后處理毫米級定位服務。建成全國最大的5G行業專網,部署應用5G終端超30萬套,圓滿完成工信部5G應用標杆示範工程。目前,我們正在申報山東省工程研究中心、空天信息山東省實驗室電力應用中心,持續培育空天領域新質生產力。
二是做優智能製造產業。聚焦「研發、測試、生產、運營」全環節,建成年產能百萬級、產量千萬級的柔性智能製造生產線,具備HPLC、量測開關等5類、13款產品生產能力,自主研發的「5G多合一融合終端」入選「山東製造」品牌,全產業鏈綜合產值達到1億元。落實「工業強市」的戰略部署,深度參與市中區能源互聯、數字經濟等「十大產業鏈羣」建設,聚焦智能電網、5G通信等領域帶動30余家上下游企業協同發展,凝聚起同心、同向、同行的強大合力。
三是做大智慧物聯產業。聚焦「電力通信運營商」這一定位,建成全國最大的電力物聯運營中心,研發基於人工智能的物聯網卡運營平臺,實現電力物聯網卡「全天候、全方位、全流程」管控。目前,已納管山東、天津、西藏等9省市電力物聯網卡超1200萬張,市場佔有率全國領先,以優異成績參評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
公司成立5年來,既是濟南市「工業強市」戰略的見證者,更是市中區「二次創業」佈局的受益者。面向未來,我們將以創新驅動為引領,以產業升級為紐帶,一如既往落實「工業強市」發展戰略部署:以「5G+能源」守護萬家燈火,用「AI+電網」賦能城市升級,借「光伏+儲能」點亮綠色未來。讓每項創新都能落地生根,每次突破皆成燎原星火,為我市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做出更大貢獻!
謝謝!
蘇婷:
提問環節到此結束。深入實施工業強市戰略,是市中區經濟建設勇擔使命、聚力突破的核心抓手。市中區立足省會核心城區的區位優勢,在產業升級、創新驅動、園區提質等方面的積極探索,為全市工業高質量發展貢獻了獨具特色的 「市中路徑」,下一步,市中區各部門將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助力全區產業高質量發展,承擔起助力我市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推進城市能級躍升的重要使命擔當。
今天的新聞發佈會到此結束,感謝各位發佈人,也謝謝各位記者朋友的光臨和宣傳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