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CIFA看點|《綠色金融支持項目目錄(2025年版)》解讀系列(五):能源綠色低碳轉型

2025-07-22 16:50

  新浪財經ESG評級中心提供包括資訊、報告、培訓、諮詢等在內的14項ESG服務,助力上市公司傳播ESG理念,提升ESG可持續發展表現。點擊查看【 ESG評級中心服務手冊

  《綠色金融支持項目目錄(2025年版)》

  系列解讀(五):

  能源綠色低碳轉型

  近日,人民銀行、金融監管總局、證監會聯合印發《綠色金融支持項目目錄(2025年版)》(以下簡稱《綠金目錄(2025年版)》或「目錄」),首次實現了綠色金融產品標準的統一。為更好理解目錄的內容亮點與主要變化,本系列文章將分期詳細解讀各領域目錄調整的主要內容與各行業發展趨勢,以期更好地為目錄的理解與使用提供一定幫助。

  《綠金目錄(2025年版)》在內容上包含一級分類9個、二級分類38個,三級分類271個,本期主要解讀「能源綠色低碳轉型」部分,包括新能源與清潔能源裝備製造、清潔能源設施建設和運營、能源系統安全高效運行3個二級目錄,和26個三級目錄。

  01

  新能源與清潔能源裝備製造

  (1)目錄調整主要內容

  本部分「新能源與清潔能源裝備製造」進行了系統性調整,在《綠債目錄(2021年版)》與《綠產目錄(2019年版)》的基礎上,新增了「4.1.8 新型儲能產品製造」和「4.1.9氫能‘制儲輸用’全鏈條裝備製造」兩個條目,突出了全鏈條發展的思路;同時對原有條目進行了內容的調整,通過整合關聯領域、細化新興方向,使分類體系更契合行業發展實際需求。

  表1 「新能源與清潔能源裝備製造」目錄分類對比

  (2)主要變化類別

  新增條目「4.1.8新型儲能產品製造」在新能源儲能裝備納入智能電網大類進行統一描述的基礎上,將其獨立擴充為壓縮空氣、重力勢能、飛輪動能等新型儲能技術,同時明確涵蓋配套設備及零部件製造,體現了我國儲能技術快速發展及其在能源系統中的重要性提升,獨立分類有助於更精準地反映行業技術多樣性,配套設備的納入則強化了產業鏈協同要求,體現從單一產品製造向系統化解決方案的轉變。「4.1.9氫能‘制儲輸用’全鏈條裝備製造」系統性地涵蓋了氫能全產業鏈的關鍵裝備製造領域,包含水電解制氫設備、氫氣提純與液化設備、儲氫壓力容器及運輸裝備、氫能應用裝備以及工業用氫設備等,強調各環節核心設備的製造要求,體現了對氫能產業鏈裝備製造體系化、標準化的發展導向。

  在具體內容的調整上,統一補充了製造企業直接銷售相應設備、產品的活動的條款。在「4.1.1 風力發電裝備製造」部分提升了標準,對於發電機及發電機組製造活動中陸上風力發電機整機、海上風力發電機整機的裝備要求從3兆瓦提升至5兆瓦。「4.1.2 太陽能利用裝備製造」中刪除了「光伏電池生產需達到《光伏電池行業清潔生產評價指標體系》Ⅰ級水平(國際清潔生產領先水平)」的要求。「4.1.5 核電裝備製造」部分新增鈾礦開採篩分設備、核電站數字化控制系統等細分領域,按產業環節系統進行歸類。「4.1.10 智能電網產品和裝備製造」將綜合性描述拆分為變壓器、電容器、配電開關等具體設備製造類別,剝離抽水蓄能和新能源儲能裝備,新能源儲能裝備部分新增至「4.1.8新型儲能產品製造」,按產品類型系統劃分,反映智能電網裝備製造向模塊化、專業化發展的產業趨勢。

  (3)行業發展趨勢

  在全球能源結構加速轉型和「雙碳」戰略深入實施的雙重驅動下,新能源與清潔能源裝備製造業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風電、光伏、氫能等細分領域正經歷着從技術突破到產業升級的深刻變革,裝備製造呈現大型化、智能化、多元化發展趨勢,為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現代能源體系提供關鍵支撐,推動全球能源體系向綠色低碳方向加速轉型。

  風力發電裝備製造正朝着大型化、智能化、高可靠性方向發展。陸上風電主流機型已升級至5MW以上,海上風電則向10MW+大容量機組邁進,以適應深遠海開發需求。關鍵零部件如風電變槳系統、偏航系統、變流器等持續優化,提升發電效率並降低運維成本。高原型、低温型及低風速風機技術不斷突破,推動風電在複雜環境下的應用。

  光伏設備製造聚焦高效電池技術,TOPCon、HJT、鈣鈦礦等新型電池加速產業化,組件功率持續提升。光伏製造向智能化、低碳化轉型,減少對傳統規範條件的依賴,更注重全生命周期環保性能。光熱發電設備向模塊化、集成化發展,提高聚光效率和儲熱能力。太陽能控制設備與儲能系統深度結合,推動光儲一體化應用。

  生物質能裝備向多元化、高效化發展,涵蓋原料收集、預處理、轉化及終端應用全鏈條。秸稈收集處理機械、生物質粉碎設備智能化升級,提高原料利用率。生物質鍋爐、固體成型燃料生產設備向低排放、高熱效方向優化。生物質熱解氣化、制氫及生物燃料乙醇裝備技術成熟度提升,推動農林廢棄物高值化利用。

  水電裝備向高水頭、大容量方向發展,百萬千瓦級水輪機組成為主流。抽水蓄能機組技術迭代加速,變速機組和海水抽水蓄能技術提升電網調峰能力。水輪機及配套設備製造注重材料輕量化與抗腐蝕性能,延長使用壽命。抽水蓄能電站建設提速,帶動核心裝備國產化率提升。

  核電裝備向第四代技術邁進,快中子堆、高温氣冷堆等先進堆型加速商業化。核級泵閥、鋯合金包殼管等關鍵部件國產化率提高,保障供應鏈安全。鈾礦開採設備智能化升級,提升資源利用率。核輻射監測與數字化控制系統強化安全防護能力。核電設備製造商拓展退役處理與放射性廢物處置裝備市場,完善全產業鏈佈局。

  地熱裝備向中深層地熱開發延伸,高温熱泵與地熱發電機組效率提升。地熱防腐防垢技術優化,延長設備運行周期。地熱乾燥與熱水供應系統向模塊化發展,適應多元化應用場景。地源熱泵與建築供暖製冷系統結合,推動區域能源利用。

  海洋能裝備聚焦潮汐能、波浪能、温差能等技術突破,鷹式波浪能裝置、垂直軸潮流能水輪機等新型轉換設備進入示範階段。海上施工裝備如海纜敷設、樁基安裝技術提升,降低海洋能項目工程難度。模塊化設計加速海洋能裝備商業化。

  儲能技術多元化發展,鋰離子電池、鈉離子電池、液流電池等並行推進,滿足不同應用場景需求。超級電容與飛輪儲能填補短時高功率缺口,壓縮空氣與重力儲能探索長時儲能方案。儲能系統集成向智能化發展,BMS與PCS技術優化提升安全性與循環壽命。

  氫能裝備覆蓋電解槽、儲氫瓶、輸氫管道等全環節,鹼性電解槽與PEM電解槽並行發展。高壓氣態儲氫與液態儲氫技術成熟,液氫運輸船等新型裝備填補遠距離輸送空白。燃料電池汽車與氫燃料發動機推動交通領域脱碳,加氫站設備國產化率提升。鋼鐵、化工等工業領域氫能應用加速,帶動冶金專用設備與化工制氫裝備需求增長。

  智能電網裝向特高壓、柔性輸電方向升級,智能變壓器與電力電子器件提升電網穩定性。新能源併網需求推動虛擬電廠與微電網技術發展,充換電設備與分佈式能源管理系統深度融合。

  新能源與清潔能源裝備製造整體呈現技術高端化、應用場景多元化、產業鏈協同化趨勢。各細分領域在政策與市場驅動下加速創新,推動全球能源結構向低碳化轉型。

  02

  清潔能源設施建設和運營以及能源系統安全高效運行

  (1)目錄調整主要內容

  「清潔能源設施建設和運營」這一分類在整體框架上與《綠債目錄(2021年版)》和《綠產目錄(2019年版)》保持了一致性,但在具體內容上進行了優化調整。與《綠產目錄(2019年版)》相比,減少了煤層氣(煤礦瓦斯)抽採利用設施建設和運營這一條目,體現了對清潔能源定義的進一步規範化和嚴格化。

  「能源系統安全高效運行」部分內容與《綠債目錄(2021年版)》以及《綠產目錄(2019年版)》相比,減少了關於天然氣輸送儲運調峰設施建設和運營以及燃煤發電機組調峰靈活性改造工程和運營的相關內容,將二氧化碳捕集、利用與封存工程建設和運營部分內容調整至「1.5.1 二氧化碳捕集利用與封存」部分。同時新增了關於小型水電站更新改造和新型電力負荷管理系統建設和運營相關條目,體現了對生態環保和電力系統智能化的更高要求。這一調整反映出政策導向正從傳統能源調峰向清潔能源消納和系統智能化轉型,更加聚焦新型電力系統建設需求。

  表2 「清潔能源設施建設和運營」和「能源系統安全高效運行」目錄分類對比

  (2)主要變化類別

  《綠金目錄(2025年版)》在「清潔能源設施建設和運營」和「能源系統安全高效運行」部分的調整主要為條目內容的新增。新增條目「4.3.4小型水電站更新改造」聚焦小型水電站安全性能效提升和生態修復相關更新改造活動,「4.3.6新型電力負荷管理系統建設和運營」重點支持電力供應和架線及設備工程建築相關的新型電力負荷管理系統的運營、建設活動,體現了政策導向從規模擴張轉向存量優化,更加註重生態保護與智能化轉型,通過數字化手段提升系統調節能力,適應可再生能源大規模併網需求,反映了綠色金融支持範圍向精準化、專業化發展的趨勢。

  在具體內容的調整上,「4.2.2太陽能利用設施建設和運營」部分與《綠產目錄(2019年版)》相比刪減了太陽能光伏發電站、太陽能高温熱發電站需滿足的限定條件;「4.2.4大型水力發電設施建設和運營」部分對水力發電設施要求進行調整,水力發電設施需列入《「十四五」現代能源體系規劃》《「十四五」可再生能源發展規劃》內的大型水電基地的運營活動,包括上述水電基地優化升級技術改造活動;「4.2.5核電站及核能綜合利用設施建設和運營」部分將單一的核電項目擴大至包括核力發電、熱力生產和供應、核電工程施工、工礦工程建築以及其他房屋建築業在內的多種類型的核能利用;在「4.2.8氫能基礎設施建設和運營」部分增加了綠氫製造和使用、生物質LNG和合成LNG等清潔燃料製造設施建設運營活動以及氫能生產和利用設施廠房及其他建築物建設活動,以上調整體現了政策推動能源體系向清潔低碳、安全高效轉型的最新形勢。

  (3)行業發展趨勢

  在全球能源轉型和「雙碳」戰略推動下,我國清潔能源發展進入新階段。根據《「十四五」現代能源體系規劃》,能源結構正加速向清潔低碳方向轉型,各類清潔能源設施建設和能源系統優化工程全面推進,形成多元化、智能化的發展格局。

  清潔能源設施建設和運營中,陸上風電通過低風速技術突破持續擴大開發範圍,海上風電漂浮式技術取得重要突破,運維體系加速向數字化平臺轉型。太陽能利用方面,光伏發電技術持續迭代升級,分佈式光伏與建築一體化應用快速普及,光熱發電在電力調峰領域展現出獨特優勢。生物質能利用向高效清潔方向發展,農林廢棄物發電規模穩步擴大,生物質成型燃料在北方地區清潔供暖中發揮重要作用,非糧生物質液體燃料技術突破為交通領域低碳轉型提供新選擇。大型水電開發聚焦重點流域,在推進金沙江、雅礱江等流域開發的同時,強化現有電站智能化改造和生態流量管理。核能利用呈現多元化趨勢,小型模塊化反應堆技術研發持續推進,核能供熱示範項目陸續落地,高温氣冷堆制氫技術進入工程驗證階段。地熱能開發向中深層拓展,地源熱泵在建築節能領域應用廣泛,區域供暖系統建設步伐加快。海洋能開發仍以技術驗證為主,為未來商業化應用積累經驗。氫能基礎設施建設全面提速,電解水制氫技術路線多元化發展,加氫站網絡初具規模,交通和化工領域示範應用逐步展開。熱泵技術創新應用成效顯著,各類熱泵在工農業領域節能改造中作用突出。

  能源系統安全高效運行水平持續提升。電力系統轉型深入推進,風光水火儲多能互補系統加快建設,分佈式能源與微電網融合程度不斷加深,終端一體化供能模式在工業園區等場景推廣應用。新型儲能技術路線多元化發展,除主流電化學儲能外,壓縮空氣等新技術示範項目穩步實施,儲能系統在電網調峰和新能源配套中的關鍵作用日益凸顯。抽水蓄能作為成熟儲能技術,建設規模持續擴大,智能化運行水平不斷提升,生態友好型設計理念得到貫徹。小型水電站更新改造聚焦安全與生態雙提升,通過智能化監控系統普及和生態流量設施建設,實現效率提升與環境改善的協同推進。智能電網建設深度融合新一代信息技術,分佈式能源管理能力顯著增強,電網智能化水平持續提高,有力促進清潔能源消納。負荷管理系統功能不斷完善,虛擬電廠等新技術快速發展,需求響應機制逐步健全,負荷預測和調控精度不斷提高。分佈式能源工程應用範圍持續擴大,可再生能源分佈式發電與地熱能供暖製冷系統緊密結合,在工商業領域取得顯著應用成效。

  清潔能源設施建設運營和能源系統優化正全力推進我國能源綠色低碳轉型。技術創新將持續驅動各類清潔能源效率提升和成本下降,智能化和數字化將深刻改變能源系統運行方式。隨着政策體系不斷完善和市場機制逐步健全,清潔能源產業將迎來更高質量發展,為如期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提供堅實支撐。

 

  新浪財經ESG評級中心簡介

  新浪財經ESG評級中心是業內首箇中文ESG專業資訊和評級聚合平臺,致力於宣傳和推廣可持續發展,責任投資,與ESG(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價值理念,傳播ESG的企業實踐行動和榜樣力量,推動中國ESG事業的發展,促進中國ESG評估標準的建立和企業評級的提升。

  依託ESG評級中心,新浪財經發布多隻ESG創新指數,為關注企業ESG表現的投資者提供更多選擇。同時,新浪財經成立中國ESG領導者組織論壇,攜手中國ESG領導企業和合作夥伴,通過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理念,推動建立適合中國時代特徵的ESG評價標準體系,促進中國資產管理行業ESG投資發展。

責任編輯:何俊熹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