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預見2025:《2025年中國醫藥流通行業全景圖譜》(附市場現狀、競爭格局和發展趨勢等)

2025-07-22 10:00

轉自:前瞻產業研究院

行業主要上市公司:國藥控股(01099.HK);上海醫藥(601607.SH);華潤醫藥(03320.HK);九州通(600998.SH);南京醫藥(600713.SH);華東醫藥(000963.SZ);英特集團(000411.SZ)等

本文核心數據:醫藥工業;市場規模;區域佔比;企業類型等

產業概況

1、定義及特徵

醫藥流通是指連接上游醫藥生產廠家和下游經銷商以及終端客户的一項經營活動,主要是從上游廠家採購貨物,然后批發給下游經銷商,或直接出售給醫院、藥店等零售終端客户的藥品流通過程。商品流通的一般渠道可分為兩個環節,批發往往具有量大、毛利潤低的特點,而零售業務則具有高毛利、高銷售費用的特點。

2、產業鏈剖析:主要包括批發和零售環節

商品流通的一般渠道可分為兩個環節:批發環節、零售環節;但由於醫藥不分業,中國藥品流通領域有三個環節:藥品批發環節、藥品零售企業、醫院門診藥房以及現在的醫藥電商。其中,醫院門診藥房作為特殊的、具有壟斷地位的零售環節,佔據了主要的流通市場,藥品零售通過醫院、基層醫療機構、零售藥店等渠道將藥品最終流入到消費者手中。

行業發展歷程:目前階段市場集中度不斷提升

我國醫藥商業在歷經多次變革浪潮,從計劃經濟時期的醫藥局、二級三級批發站架構,到改革開放后的中國醫藥總公司和各地醫藥公司的架構,再到「兩票制」改革后出現的全國性幾大龍頭和地方龍頭共存的整體格局變遷。第一階段是1983年以前的計劃經濟時期,我國醫藥流通業實行計劃醫藥分銷體系,中國醫藥局(CFDA的前身)通過中國醫藥公司下設6個一級批發站,全國各省直轄市設立二級批發站,市地縣設立三級批發站。一級批發站向二級批發站調撥藥品,二級批發站再向三級批發站分銷藥品,最后藥品進入零售終端醫院及藥店。

第二階段是1983-2000年區域開始競爭,各省市的二級批發站不斷發展壯大成為區域性流通企業,上海醫藥、南京醫藥等上市向資本市場募集資金。這一階段醫藥商業運行狀況即企業規模小;數量多、產品重複多;企業集約度低、利潤率低、管理效率低。

第三階段是2000-2017年的多元化競爭階段,2000年以后,隨着醫藥商業流通領域的開放,民營資本和外商資本開始進入,新的商業模式也開始出現,產業內兼併重組風起雲涌,行業內兼併收購形成3家全國性的公司以及10多家區域性的公司。

第四階段是2018年至今,「兩票制」改革,是指藥品從藥廠賣到一級經銷商開一次發票,經銷商賣到醫院再開一次發票,減少流通環節的層層盤剝,並且每個品種的一級經銷商不得超過兩個,以期進一步降低藥品虛高價格,減輕羣眾用藥負擔。

行業政策背景:政策鼓勵醫藥流通行業提升集中度

醫藥流通政策上,政策提出2025年要形成超級綜合藥品流通企業,行業迎來發展機遇。目前醫藥流通企業規模持續擴大,市場集中度持續提高,醫藥流通行業整體呈現規模化、集中化趨勢。未來行業集中度有望進一步提升,大型連鎖龍頭企業有望享受政策紅利。國家層面醫藥流通行業政策匯總如下:

行業發展現狀

1、醫藥工業加速結構調整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24年規模以上醫藥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3.4%;化學原料藥、醫療儀器設備及器械兩個子行業營業收入和利潤實現雙增長;中藥飲片、生物製品、藥用輔料及包裝材料等3個子行業利潤為負增長;化學制劑、中成藥、製藥專用設備等3個子行業營業收入和利潤均為負增長。

2、醫藥流通市場規模超3萬億元

根據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數據顯示,2019-2023年,全國藥品流通市場銷售規模穩步增長。統計顯示,全國七大類醫藥商品銷售總額29304億元,扣除不可比因素同比增長7.5%。2024年,全國藥品流通市場銷售初步測算為3萬億元,同比增長4.4%。

3、醫藥流通直報企業收入2.3萬億元

2015-2024年,醫藥流通直報企業收入不斷增長,根據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數據顯示,2023年,全國藥品流通直報企業主營業務收入22362億元,扣除不可比因素同比增長8%,約佔全國七大類醫藥商品銷售總額的86.2%;初步測算,2024年醫藥流通直報企業收入2.33萬億元,同比增長4.2%。

4、國有企業是醫藥流通主要類型

在全國藥品流通直報企業中,國有及國有控股藥品流通企業主營業務收入13820億元,佔直報企業主營業務總收入的61.8%;股份制企業主營業務收入7424億元,佔直報企業主營業務總收入的33.2%。外商及港澳臺投資企業主營業務收入佔直報企業主營業務總收入的2.5%。私營企業主營業務收入佔直報企業主營業務總收入的1.4%。

注: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於每年11月公佈上一年數據,2024年數據暫未公佈,屆時以最新發布的爲準,下同

5、醫藥電商行業中B2B佔比50%

醫藥電商直報企業銷售總額為2489億元,佔同期醫藥銷售總額的8.5%。其中,B2B佔醫藥電商比50%,B2C佔醫藥電商比5.6%。B2B與B2C銷售結構差異較為明顯,B2B業務主要集中在西藥類,其次是中成藥類;而B2C業務主要集中在西藥類、中成藥類、醫療器材類,其次是其他類。

行業競爭格局

1、區域競爭:華東地區佔比36%

2023年,全國六大區域銷售額佔全國銷售總額的比重分別為:華東36.2%,同比下降0.2個百分點;中南27.0%,同比下降0.2個百分點;華北15.2%,同比上升0.3個百分點;西南13.4%,與上年持平;東北4.2%,與上年持平;西北4.0%,同比上升0.1個百分點。其中,華東、中南、華北三大區域銷售額佔全國銷售總額的78.4%,同比下降0.1個百分點。

2、企業競爭:第一梯隊是全國性批發巨頭

目前我國醫藥批發行業企業按照銷售規模可以劃分爲三個競爭梯隊。處於第一梯隊的是四家全國性批發巨頭,中國醫藥集團、上海醫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華潤醫藥控股有限公司及九州通醫藥集團有限公司,主營業務收入在千億以上水平;處於第二梯隊的是廣州醫藥、南京醫藥、重慶醫藥、瑞康醫藥、安徽華源等,業務佈局以發展核心地區為主,營收在千億以下,但同時有形成一定規模;其他絕大多數企業則處於第三梯隊。

產業發展前景及趨勢預測

1、發展規模:2030年市場規模超過4萬億元

未來,醫藥流通行業集中度將提高、流通環節減少、流通成本降低、藥品質量與安全得到保障。主要措施包括推行現代物流標準、鼓勵大型企業兼併重組、實施藥品電子監管碼、以及最具革命性的「兩票制」政策。全國性和區域性龍頭企業崛起,中小批發商大量退出或被整合。此外,行業向規模化、集約化、專業化、信息化方向發展,逐步構建起更高效、透明、規範的現代醫藥流通體系。初步測算,2025-2030年市場規模年複合增速為5%,2030年市場規模超過4萬億元。

2、發展趨勢:行業不斷整合,信息化程度提升,服務能力提升等

未來越來越多的上游製藥企業銷售渠道日趨扁平化,這也為行業整合和集中度提升提供了契機。信息化程度的提高,有利於降低人力成本,提高藥品流通環節的效率。藥品流通企業也將從傳統的藥品分銷商向高質量的醫藥服務商,為供應鏈上下游提供專業化及標準化服務。目前,國內互聯網慢性病管理尚處在起步發展階段,但市場潛在規模巨大。

更多本行業研究分析詳見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醫藥流通行業商業模式與投資機會分析報告》

同時前瞻產業研究院還提供產業新賽道研究、投資可行性研究、產業規劃、園區規劃、產業招商、產業圖譜、產業大數據、智慧招商系統、行業地位證明、IPO諮詢/募投可研、專精特新小巨人申報、十五五規劃等解決方案。如需轉載引用本篇文章內容,請註明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更多企業數據、企業資訊、企業發展情況盡在【企查貓APP】,性價比最高功能最全的企業查詢平臺。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