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7-22 16:44
中國市場對水產品需求日益旺盛,加之美國關税政策存在不確定性,中國已超過美國成為越南水產品最大進口國。7月18日,越南水產加工與出口協會(VASEP)數據顯示,今年首6個月,越南對中國水產出口同比增長近45%,達11億美元。
6月29日,海關總署消息,中方決定有條件恢復日本部分地區水產品(含食用水生動物,下同)進口,但福島等十個都縣除外。這是自2023年8月實施禁令后首次局部解除限制。這對於相關水產品進口商而言無疑是利好消息,尤其是那些在過去兩年禁令期間仍能保持業務穩定的企業,更凸顯出其經營韌性強勁。
智通財經APP獲悉,早前已向聯交所遞交轉主板申請的大洋環球(08476)近期將進一步深化與中國區客户合作,並採取更積極市場策略,進一步拓展內地業務銷售,目標將內地業務收益儘快恢復至禁令實施前水平,即雙位數增長。
大洋環球主要從事進口及代理急凍海產品,在該領域擁有 22 年以上經驗,為超過 370 名批發商及大型餐飲連鎖店客户供應 100 多個品種的急凍海產產品,而其客户羣體主要是急凍海產轉售商及急凍海產餐飲服務供應商。其知名產品包括不同水域的高端食材,如加拿大牡丹蝦、日本熟帆立貝、Clearwater牌北寄貝、帝王蟹腳、蒲燒鰻魚、北海道帶子、各類刺身蝦等。
據日本農林水產省統計,2022年日本對華的水產品出口額達到871億日元,中國是其最大出口市場。不過,2023年8月中國全面暫停進口日本水產品后,日本水產廳發佈的2023財年《水產白皮書》顯示,日本螃蟹、鮭魚、鰹魚等出口量大幅下降,分別下降90%、88%和77%。日本財務省發佈的2023財年貿易統計數據顯示,2023財年日本海產品對中國的出口額同比下降57%。
按大洋環球財務報告所披露,於2023財年其中國業務收入為港幣5784萬,佔其整體收益12.4%;於2024財年其中國業務收入為港幣9675萬,佔其整體收益達到21.1%;而2025財年其中國業務收入為港幣4608萬,佔其整體收益11.6%。值得留意的是,在禁令實施初期,大洋環球通過積極以其他地區水產產品進行替代銷售,不但未讓其中國業務增長放緩,反而在2024財年實現收益同比增長67.3%的高速成長。自2020財年開始,大洋環球中國業務為香港業務以外的第二大收益來源。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9-2024年,中國水產品總產量從6480.36萬噸增至7366萬噸,年均複合增長率(CAGR)達2.6%。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的《2025-2030年中國水產品行業市場全景調研及投資價值評估研究報告》分析預測,2025年,預計總產量將達7620萬噸,增速維持在3.5%左右。消費升級推動人均水產蛋白需求從2019年的14.3kg增至2024年的16.1kg,預計2025年將持續增長。由此可見,內地對高品質水產需求十分旺盛。
中國對高品質、高附加值產品需求激增,消費者對有機認證、地理標誌產品的關注度提升,推動企業開發「深海捕撈+品牌營銷」等複合型產品。中國水產品消費量持續增長,年增長率約2%至3%,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預計未來十年內增長趨勢不變。其中高端水產品和有機水產的銷售額同比增長超過15%,市場潛力顯著。
香港對海產消費同樣穩定,未受短期消費趨勢影響而出現顯著波動。據香港政府統計處數據,2012年至2021年間,香港每年的平均海產進口量超3.5億公斤。據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2023年最新統計顯示,香港人均年海產消耗量約65公斤,高於全球人均消耗量20公斤三倍有余,更高踞全球第五、亞洲第三名。由此可見,香港對於高端急凍海產的需求同樣穩定。
大洋環球於7月10日收市后正式向聯交所申請以轉板上市之方式,由GEM轉至主板上市及買賣,此次轉板不涉及新股份發行。大洋環球主席兼行政總裁陳建峰表示,相信轉板上市有助集團增強融資靈活性,而隨着集團上市地位的提升,將繼續與業務夥伴攜手合作拓展業務,鞏固其作為急凍海鮮進口及批發行業傑出市場參與者的地位,冀能把握更多商機,如內地市場以至大灣區相關客户的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