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專題研究 | 信用評級助推債券市場「科技板」

2025-07-22 16:30

登錄新浪財經APP 搜索【信披】查看更多考評等級

政策驅動:政策支持科技金融力度加大,債市「科技板」應時而生

科技金融是近年來我國金融政策的重要發力點,也是「五篇大文章」重點領域和主要着力點。2025年5月人民銀行與證監會聯合發佈《關於支持發行科技創新債券有關事宜的公告》(以下簡稱《公告》),從豐富產品體系、完善配套機制等維度,提出支持科技創新債券發行的相關舉措。同日,滬深北三家證券交易所及中國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分別發佈《關於進一步支持發行科技創新債券服務新質生產力的通知》和《關於推出科技創新債券構建債市「科技板」的通知》,是對《公告》落實提出細化支持措施。上述政策的發佈標誌着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潘功勝於2025年3月提出的創新推出我國債市「科技板」計劃正式落地。

新出台科創債一攬子政策要點梳理:

  • 擴大發行主體範圍,形成「資金供給-直接投資-企業應用」的生態閉環。交易所債券市場科創債的發行主體包括科創企業、科創升級、科創投資、科創孵化、金融機構五類主體;銀行間債券市場科創債的發行主體包括科技型企業和股權投資機構。

  • 募集資金用途拓寬,靈活設置期限結構,提升適配性與靈活性。

  • 優化債券發行流程,簡化信息披露要求,提升融資效率。

  • 創新風險分擔機制,降低發行難度。

  • 鼓勵引導加大對科創債的投資力度,提升二級市場流動性。

評級助推:深化及創新評級方法體系,助力債市「科技板」因勢而成

2025年上半年,東方金誠助力45家科技型企業、股權投資機構和金融機構合計發行1879億元科創債,具體包括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交通銀行、中國銀行、中信銀行建設銀行等發行全國首批金融類科技創新債券,君聯資本等全國首批民營創投機構科創債券,以及吉利控股、贛鋒鋰業立訊精密等科技型企業發行科創債。此外,在服務科技型企業方面,東方金誠已為120余家科技型企業提供評級支持,覆蓋半導體、新能源汽車、光伏、信息技術、生物醫藥、高端裝備製造等多個戰略性新興產業鏈。

同時,信用評級不僅是企業融資的「敲門磚」,更是防範系統性風險的重要「前哨」,評級機構須切實提升風險識別能力,提升評級模型的科學性和準確性,提高評級的前瞻性和有效性。未來,東方金誠將繼續發揮信用評級的功能作用,通過不斷優化評級方法及模型,助力科技型企業、股權投資機構和金融機構擴大融資規模及降低融資成本,同時為投資人等把好風險關,助力債券市場「科技板」高質量發展。

人民銀行、中國證監會提出:創新科技創新債券信用評級體系,信用評級機構可根據股權投資機構、科技型企業及科技創新業務的特點,打破傳統以資產、規模為重心的評級思路,合理設計專門的評級方法和評級符號,提高評級的前瞻性和區分度。交易商協會提出:鼓勵結合科技創新特點形成評級方法,鼓勵信用評級機構結合科技型企業、股權投資機構等行業特點,設置評級方法和模型,反映企業成長趨勢,前瞻性設置量化指標,推動科學、準確反映科技創新企業的信用狀況和市場價值。

作為國有評級機構,東方金誠持續秉承服務國家戰略的宗旨,深入踐行中央金融工作會議、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及上級安排部署,在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中體現國有信用評級機構使命擔當。東方金誠對科技型企業開展評級主要應用三個評級方法及模型,包括《科技創新型企業信用評級方法及模型》、《信息技術企業信用評級方法及模型》和《半導體企業信用評級方法及模型》,其中科技創新型企業評級方法和半導體評級方法均為2024年發佈,總體構建了能夠服務傳統企業轉型升級、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的評級方法體系。

以東方金誠2024年6月發佈的《科技創新型企業信用評級方法及模型》為例,考慮到科創企業在國家戰略方向、國際廣泛競爭及壁壘、技術的更新迭代、市場的供需結構變化、融資難度等方面面臨着更多的不確定性,東方金誠針對科技型企業特徵在模型指標上進行了優化調整,降低了規模指標權重,側重分析企業的科技競爭力,包括科技戰略地位(戰略目標及執行、社會認可度)、科技競爭壁壘、科技創新能力(研發能力、科創管理體系)和科技成果轉化能力,同時加入了成長性指標,更加貼合科技型企業創新業務的特點。

東方金誠積極踐行「金融五篇大文章」,2025年成功舉辦了7次關於信用助力債市「科技板」系列沙龍活動,包括北京、上海、廣州、深圳、蘇州、成都等地。主要圍繞信用評級如何助力推動「科技-產業-金融」良性循環、東方金誠科技創新型企業信用評級方法與模型、信用評級如何賦能科創企業走向資本市場等方面進行了分享,緊扣高質量發展主題和新質生產力發展要求,持續提升金融支持產業發展的能力,以產融結合爲企業發展壯大輸血賦能。

債市特點:萬億體量、成本優勢、由短向長、民企擴容、科技金融新階段

(一)發行概況:總量快速擴容至萬億級體量,未來前景廣闊,預計2025年或接近2萬億體量

2021年以來,為深化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並加速科技強國建設步伐,破解科技型企業融資難題,交易所在雙創債基礎上推出了科技創新公司債券,交易商協會先后推出高成長債、雙創債、創投債、科創票據等產品。在政策的有力助推下,科創類債券邁出了跨越式擴容的步伐。根據Wind數據統計,2025年H1科創債發行規模達9878億元,同比增長85%,佔同期信用債發行規模比重增長至9.54%。產品類型以公司債、商業銀行債、中票和超短融為主,創新型產品尚處於培育階段。

(二)成本特徵:科創債發行成本較其他信用債有明顯優勢,為科技創新領域注入低成本資金

在低利率環境和政策支持下,多隻科創債發行利率創發行人自身債券發行票面利率歷史新低或區域同級別債券票面利率歷史新低,超90%科創債票面利率不超過2.9%。以2025年H1的3年期債券來看,主體評級AAA級科創債加權平均發行利率明顯低於同等級非科創信用債加權平均發行利率,約為7個BP;主體評級AA+級科創債加權平均發行利率也明顯低於同等級非科創信用債加權平均發行利率,約為10個BP。債券市場落實各方踐行「金融五篇大文章」卓有成效,為科技創新領域注入低成本資金。

(三)期限特徵:發行期限呈現長期化導向,但5年及以上「耐心資本」尚顯不足

2025年H1,我國科創債平均發行期限為3.59年,較去年有所提升,可以滿足不同資金需求和風險偏好。2025年H1,1年及以內發行規模佔比由32%降至20%,2至3年期發行規模佔比由30%提升至46%,但3年期以上(不包括3年期)規模佔比僅29%。科創企業的技術研發和項目回報周期普遍較長,對長期資金的需求較大,「耐心資本」尚顯不足。

(四)主體特徵:發行主體以央國企為主,信用級別高,硬科創及民營企業開始發力

從主體企業性質來看,央企、地方國有、民營及其他發行主體均呈現大幅增長態勢,2025年H1分別同比增長58%、67%、143%。雖然央企和國企發行的科創債佔比較大,合計發行規模佔比88%,但硬科創及民營企業開始發力,民營及其他發債企業數量及金額均增速最高。2025年H1民營及其他發行家數從30家增長至73家,新增海爾智家、盛虹科技、中偉股份牧原股份復星醫藥等,還包括立訊精密、吉利控股、通威股份科大訊飛、恆力集團等持續多年發債的民營科創企業。

從主體評級來看,「科技板」下科創債發行主體級別仍延續高度集中於AAA級的特徵。2025年H1,AAA發行主體有296家,佔比70.1%,發行規模佔期間科創債總發行的89.4%;AA+、AA及以下、無評級發行主體數量佔比分別為22.3%、5.2%、2.4%,發行規模佔比分別為7.3%、0.9%、2.4%。

(五)行業特徵:傳統行業壓艙石,金融機構增量大,新興行業探索中

從科創債的發行行業來看,傳統產業加快推進「智改數轉網聯」奠定本輪科創債發行的壓艙石,建築裝飾、公用事業、有色金屬、交通運輸、鋼鐵、煤炭、化工等行業發行規模靠前。值得注意的是,今年「科技板」計劃正式落地后,金融機構快速響應,銀行、證券、股權投資機構等開始大規模發行科創債,為本輪科創債最大增量行業。新能源汽車產業鏈、機械設備、電子、醫藥生物等新興行業科創債發行規模整體快速增長,但總量不高,其他半導體等前沿新興領域也積極探索發行科創債。

(六)區域特徵:北京及東部沿海地區科創債發行熱度高

科創債發行區域分化特徵明顯,北京及東部沿海地區發行熱度高。2025年H1,北京地區科創債發行規模最大,佔比超過30%,主因北京是多數央企總部所在地,且五大行中有四家總部位於北京。上半年科創債主要增量在北京、上海、廣東、浙江、江蘇、福建等地;中西部和東北地區科創債發行規模較小,寧夏、黑龍江、海南和西藏等省份在上半年尚無科創債發行。

整體來看,債券市場支持科技創新的質效快速提升。在未來科創債快速擴容的時代,東方金誠將繼續發揮信用評級的功能作用,積極落實《關於支持發行科技創新債券有關事宜的公告》《關於進一步支持發行科技創新債券服務新質生產力的通知》和《關於推出科技創新債券構建債市「科技板」的通知》文件精神,持續完善科技型企業相關評級方法及模型,更精準的識別國有及民營科技相關主體的風險及價值,提升市場流動性與定價效率,助力科技相關主體發債融資、降低融資成本,支持債券市場「科技板」高質量發展。

本文作者 | 評審中心 謝瑞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