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穩定幣元年:從加密交易到跨境支付革命

2025-07-22 14:12

  文章來源:華夏時報

  本報(chinatimes.net.cn)記者盧夢雪 北京報道

  監管框架成形、跨境支付革命、行業巨頭入局,2025年成為穩定幣從邊緣走向主流的轉折點。

  全球穩定幣市值在2025年上半年跨越2500億美元關口,年交易額突破35萬億美元,超過Visa和萬事達卡交易總和。這一曾經的加密資產交易結算工具,如今正在跨境支付、供應鏈金融和資產代幣化等領域展現出顛覆性潛力。

  2025年上半年以來,伴隨着美國《GENIUS法案》正式成為法律,香港《穩定幣條例》通過且即將生效,歐盟MiCA法規落地生效——全球三大金融中心不約而同完成了穩定幣的監管拼圖。

  一場圍繞下一代金融基礎設施的競賽悄然啟幕。

  全球監管框架成形,合規路徑清晰化

  2025年成為穩定幣監管的「分水嶺」。全球主要金融中心紛紛落地監管框架,成為穩定幣從加密資產交易工具升級為金融基礎設施的關鍵推動力。

  在香港方面,2025年5月21日,香港立法會通過《穩定幣條例草案》;6月6日,香港特區政府在憲報刊登公告,宣佈《穩定幣條例》(下稱《條例》)將於8月1日正式生效。以該條例為基礎,香港正式設立了法幣穩定幣發行人的發牌制度,成為香港地區推進穩定幣發行的重要里程碑。

  從《條例》內容來看,該條例力求實現金融穩定與創新之間的平衡,創新性地允許錨定多幣種(含離岸人民幣CNH),為人民幣國際化開闢新路徑。而在風控管理方面,則強調持牌發行者需建立一個穩健的儲備機制,以確保穩定幣儲備資產優質、高流動性,且確保按面值能及時贖回穩定幣。同時,《條例》要求穩定幣必須在持牌虛擬資產交易平臺進行交易,以嚴格保障交易合規性和投資者保護要求。

  美國在2025年2月4日出台了《指導與建立美國穩定幣國家創新法案》(即《GENIUS法案》),該法案的目的是在美國建立支付穩定幣(payment stablecoin)的全面法律和監管框架。6月17日,該法案被美國參議院通過,進入眾議院的最終表決階段;當地時間7月18日,美國總統特朗普正式簽署《GENIUS法案》,標誌着該法案正式成為美國法律。

  從《GENIUS法案》的內容來看,美國立法的核心目標是維護美元的主體地位,推動支付型穩定幣成為「鏈上美元」的延伸,如要求100%現金或短期美債儲備,明確禁止算法穩定幣。而在監管框架上則強調對穩定幣實施分層監管:銀行機構由美聯儲、FDIC監管,非銀行機構的中小型發行商可在州級備案。

  而歐盟的《MiCA法案》在2023年4月20日已被批准,大部分條款於2025年起生效。《MiCA法案》以統一監管為核心,通過建立統一監管框架保護消費者和市場完整性,防止加密資產風險傳導至傳統金融體系。在風險管理方面,歐盟要求穩定幣發行主體必須在歐盟境內註冊,且至少三分之一的儲備資產存在銀行,防止擠兑。

  雖不同國家和地區的監管方向存在差異,但可以看到,其中的共性之一是均不允許發行人對其發行的穩定幣支付收益或利息。

  「如果允許支付利息,穩定幣就更像存款或理財產品,需接受更嚴格的銀行監管,且用户可能將大量資金從銀行轉到鏈上穩定幣,衝擊銀行的負債穩定性,增加系統性風險。」OKX研究院高級研究員趙偉向《華夏時報》記者分析表示,除了避免與銀行爭奪存款和避免監管複雜性方面的考慮,這也是主流國家和地區突出穩定幣支付屬性的體現。

  隨着全球監管框架的成型,穩定幣正式進入了「合規運營」時代。

  機構搶灘佈局,跨境支付革命啟動

  在推出初期,穩定幣主要用於加密資產的投資交易結算。而如今,隨着監管迷霧的消散,傳統金融與科技巨頭的加速入場,正促使穩定幣的功能向實體經濟支付結算工具擴張。

  今年上半年,美國、法國、日本、德國、韓國等多個國家和地區均透露了將發行穩定幣的想法,並開始評估發行自有穩定幣。

  其中,法國興業銀行旗下加密貨幣子公司SG-FORGE表示,計劃發行美元穩定幣,該穩定幣將支持法幣與數字美元或歐元間的7*24即時轉換,並實現美元和歐元交易的實時結算。

  摩根大通、美國銀行、花旗集團、富國銀行等美國主要商業銀行則表示,正就聯合推出穩定幣展開初步磋商,進展將取決於美國的穩定幣立法進程。

  德意志銀行同樣透露,正在考慮推出自有穩定幣或與更廣泛的金融行業建立聯盟以推進穩定幣技術;西班牙桑坦德銀行則表示正考慮擴大其在數字資產方面的業務,包括推出穩定幣的初步計劃;日本三大銀行三菱 UFJ、三井住友和瑞穗也表示計劃試驗一個跨境穩定幣轉賬平臺「Project Pax」,旨在為企業提供更快速的國際結算服務。

  支付巨頭更是加快佈局穩定幣步伐。頭部信用卡機構Visa與加密資產交易所合作利用穩定幣和區塊鏈開展跨境交易、境內日常消費付款服務;萬事達卡在今年4月宣佈推出「全方位」穩定幣支付解決方案,旨在讓全球1.5億商家接受穩定幣支付;PayPal早在2023年就推出了自己的穩定幣PayPal USD;Stripe收購了穩定幣發行公司Bridge,整合各國法幣與其穩定幣(USDB),提供更具成本效益和高效率的跨境支付、匯款及清算服務。

  香港方面,有意申請穩定幣牌照的京東旗下的京東幣鏈科技、螞蟻集團旗下的螞蟻數科和螞蟻國際、跨境支付服務商連連數字、運營着全球最大小商品交易市場的小商品城等多家機構,在跨境支付領域也有着巨大的需求。

  「穩定幣率先在跨境支付領域爆發,根本原因在於傳統金融體系在這一領域存在較大的效率提升空間,疊加了政策與合規層面的相對靈活性,使其成為最容易落地、最具改革驅動力的場景。」HashKey Group首席分析師丁肇飛向《華夏時報》記者分析指出,穩定幣不依賴本地銀行體系即可完成點對點交易,無需改造傳統金融基礎設施,便可實現全球收付能力,特別適合基礎金融服務薄弱的新興市場。相比之下,零售支付、貸款、理財等領域要納入穩定幣,往往涉及對現有銀行系統的全面重構,阻力更大。

  他指出,傳統跨境支付普遍依賴SWIFT網絡和中介銀行,流程複雜、手續費高、到賬時間長。而在資本流動受限的國家,銀行系統服務不完善,國際轉賬成本高,還常伴有隱性審查與限制。這些因素使穩定幣成為當地民眾獲取穩定資產與跨境交易的主要手段。

  京東集團董事局主席劉強東也在一場分享會中表示,京東希望在全球所有主要的貨幣國家申請穩定幣牌照,然后通過穩定幣的牌照實現全球企業之間的匯兌,將全球跨境支付成本降低90%,效率提高至10秒鍾之內。

  RWA開啟數字金融新時代

  當穩定幣成為鏈上資產重要的金融媒介,RWA同樣迎來了新的發展。

  RWA(Real World Asset)是指將現實世界的資產通過區塊鏈技術轉化為可流通的數字代幣,本質上是基於真實世界資產在數字世界生成可交易的權證(Token)。

  東方證券在相關研報中指出,RWA用區塊鏈技術把房產、債券、股權、大宗商品、藝術品等現實世界資產轉化為可拆分、可交易的鏈上通證,藉助全球化的區塊鏈網絡互通性給實物資產帶來更多的流動性,從而解決原有資產確權難、流動性差、門檻高等痛點,降低交易和融資成本。

  通過資產代幣化,穩定幣在連接虛擬與現實經濟中的價值潛力正進一步釋放。

  在美國,穩定幣已深度參與到對RWA的代幣化融資進程,此前,RealT平臺通過將美國住宅物業代幣化,50美元起投,真正實現了房產「可拆賣」;在迪拜,政府也推出了官方RWA平臺,計劃在2033年前將160億美元房地產資產上鍊;香港特區政府亦表示,會推動更廣泛的資產及金融工具代幣化,展示該技術在不同界別,包括貴金屬(如黃金)、有色金屬及可再生能源(如太陽能板)等的多元應用——此前,香港已發行了代幣化債券,在地產領域也有類似REITs(房地產投資信託基金)的代幣化產品,華夏基金(香港)、博時國際等機構則發行了代幣化基金。

  眾多巨頭也已入局RWA賽道。貝萊德推出了在公共區塊鏈上發行的代幣化基金;新加坡RWA交易所DigiFT宣佈推出基於美國國庫券的存託憑證代幣;高盛旗下數字資產平臺GS DAP聯合歐洲投資銀行發行了高達1億歐元的兩年期數字債券;電氣工程巨頭西門子在區塊鏈上發行了6000萬歐元的數字債券;匯豐、摩根大通和花旗集團等金融巨頭也都已經對代幣化國債進行探索。在香港,螞蟻數科支持上市公司朗新完成了RWA跨境融資,也攜手協鑫能科完成了基於光伏實體資產的RWA。

  浙商證券分析指出,穩定幣合規化為真實世界資產上鍊(RWA)提供了合法的支付和結算基礎,增強了市場信心;隨着穩定幣體量擴大,鏈上配置需求將持續提升,推動RWA 資產更高效流動和碎片化,助力傳統資產與加密世界互聯,釋放「資產+資金」協同價值。

  據RWA.xyz統計,截至2025年7月6日,全球已上鍊RWA資產總市場規模達到248.3億美元。波士頓諮詢則預測,到2030年,RWA市場規模將攀升至16萬億美元,而穩定幣在該領域的滲透率預計將達30%-50%。

  支付即結算的時代,正隨着穩定幣合規化的浪潮加速到來。

  責任編輯:馮櫻子 主編:張志偉

責任編輯:朱赫楠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