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萬億工程引爆水泥需求 1600萬噸增量加速從虧損到普漲的「冰與火」之路?

2025-07-22 14:04

7月21日,水泥板塊迎來久違反彈,A股水泥板塊十余隻個股集體漲停,港股水泥股華新水泥(06655)盤初一度翻倍。引爆行情的導火索,是上周末正式開工的雅魯藏布江下游水電工程——這項總投資高達1.2萬億元的超級工程。

圖片5.png

在智通財經APP看來,受到雅魯藏布江下游水電開發項目的利好刺激,疊加基建投資回暖、行業供需格局改善等因素,水泥行業正迎來新一輪投資機遇。

1600多萬噸水泥需求爆發在即 區域龍頭或率先獲益

公開資料顯示,雅魯藏布江下游水電工程位於西藏自治區林芝市,該工程主要採取截彎取直、隧洞引水的開發方式,建設5座梯級電站,總投資約1.2萬億元,工程電力以外送消納為主,兼顧西藏本地自用需求。

根據華夏能源網數據,該水利工程項目裝機容量預計6000萬至7000萬千瓦,是三峽工程的三倍,年發電量約3000億千瓦時。參考三峽大壩1600多萬立方米的混凝土澆築量,預計雅魯藏布江下游水電站項目混凝土總用量超4000萬立方米,對應水泥總用量約1600多萬噸,每年水泥需求超100萬噸,佔近五年西藏地區水泥年平均產量的約10%。

此外,水泥行業具有明顯的運輸半徑限制(通常陸運200-300公里,水運稍遠),因此雅魯藏布江項目的主要供應商將是西藏、四川、雲南等地的水泥企業。目前西藏本地水泥產能有限,未來可能通過新建產線或外部調入滿足需求,進一步推升區域水泥價格。

隨着雅魯藏布江下游水電工程項目的持續推進,尤其是進入水庫大壩等工程主體施工階段,水泥需求將顯著增長,直接帶動西藏地區水泥行業銷售上揚,推動區域水泥行業及企業迎來新的發展契機。

具體來看,西藏天路(600326.SH)是西藏地區最大水泥生產商,市佔率超30%,直接受益於本地需求增長。華新水泥在西藏佈局生產基地,具備區域供應優勢。海螺水泥(600585.SH)作為全國龍頭,在西南地區產能佈局完善,可通過外部調運參與項目供應。

上半年水泥行業「華麗轉身」 量減價增,成本下行是關鍵

除消息面加持外,2025年上半年水泥行業盈利狀況回暖,也對相關公司二級市場表現形成助力。

近日華新水泥就披露,經公司財務部門初步測算,預計2025年半年度實現歸屬淨利潤10.96億元至11.32億元,與上年同期相比,將增加3.65億元至4.01億元,同比增加50%到55%。

萬年青則預計,公司今年上半年實現歸屬淨利潤為3100萬元至4500萬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954.07%至2881.71%,上年同期為150.92萬元。

水泥行業上半年的盈利回暖並不是個例。

儘管需求依然趨弱,但2025年上半年,行業受成本下降、價格階段性回暖等利好加持,整體盈利情況或大幅改善。

CCA數字水泥網近日發佈消息顯示,預計2025年上半年水泥行業利潤總額預計達到150億元至160億元,或成功扭虧為盈。而上年同期,水泥全行業虧損達11億元。從虧損11億元到盈利160億元,堪稱「華麗轉身」。

圖片6.png

價格方面,上半年東北地區水泥市場平均價格為477元/噸,高於全國平均水平近100元/噸,較去年同期上漲84元/噸,漲幅高達21%;華東地區水泥市場平均價格為381元/噸,同比也小幅上漲5.4%。

圖片7.png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25年上半年,全國水泥產量8.15億噸,同比下降4.3%。降幅較去年同期收窄5.7個百分點。此外,成本下行也為水泥行業上半年盈利奠定了基礎。據數字水泥網監測,上半年煤炭價格下降普遍使得水泥企業生產成本下降20元左右。

儘管上半年企業盈利狀況顯著改善,但行業對市場價格走勢仍存隱憂。上半年水泥市場的積極變化主要得益於煤炭價格下跌帶來的成本下降和一季度水泥價格的階段性回升。然而,進入二季度末,行業形勢急轉直下。6月至7月間,行業出現了明顯的‘量價齊跌’現象,這一嚴峻形勢使得上半年積累的盈利優勢被快速削弱。下半年行業盈利壓力依然巨大,需要企業採取更加積極的應對措施。

政策助力水泥行業逃離「內卷寒冬」 未來結構性機遇與挑戰並存

2024年下半年水泥企業間協同共識恢復並延續至2025年,協同錯峰停產執行情況好轉,行業供給量有效調控推動水泥價格上漲,行業毛利率修復。

圖片8.png

2025年7月1日,行業「反內卷」再加碼,中國水泥協會近期發佈《關於進一步推動水泥行業「反內卷」「穩增長」高質量發展工作的意見》,要求會員企業完成實際產能與備案產能的統一。旗幟鮮明「反內卷」政策有利於推動錯峰生產剛性執行,並推進跨區域聯動錯峰,強化「產能雙控」,做實所在區域復價。充分發揮行業自律機制,規範企業行為、維護市場秩序,促進水泥市場供需平衡。  

華泰證券近期研報分析認為,在「反內卷」背景下,水泥行業集中度有望進一步提升,具備規模、成本以及能效等優勢的企業有望持續受益,而中長期看,全產業鏈一體化和全球化佈局是水泥企業對抗周期波動、實現進一步增長的關鍵。根據公開資料,華新水泥海外營收佔比最高,其次是金隅集團,海螺水泥作為行業龍頭,主戰場仍然集中在國內市場。

就水泥板塊而言,短期驅動因素在於基建託底+重大項目落地,中長期趨勢離不開行業整合與綠色轉型。

具體來看,2025年下半年,水泥行業仍將受益於基建投資加碼和雅魯藏布江項目的持續推進,區域龍頭盈利彈性顯著。

在政策推動「反內卷」和產能置換,中小產能加速出清,TOP5企業市佔率有望突破50%。綠色低碳轉型方面,頭部企業通過光伏發電(如海螺水泥1GW光伏項目)、替代燃料降低能耗;歐盟碳邊境税(CBAM)倒逼出口型企業加速減排,華新水泥等海外佈局企業需提前應對。此外,東南亞、非洲基建需求增長,海螺、華新等企業海外產能擴張將成新增長點。  

簡言之,水泥行業已度過最艱難階段,但增長動能從"量價齊升"轉向"結構優化"。未來需緊盯政策落地、成本變動及企業轉型進度,把握分化市場中的確定性機會。

綜上,水泥行業正站在轉型升級的關鍵節點。短期來看,雅魯藏布江超級工程和基建投資託底將為行業注入強心劑;中長期則需依靠行業整合、綠色轉型和全球化佈局來穿越周期。在「反內卷」政策護航下,具備成本優勢、產能佈局合理的頭部企業有望持續受益,而中小廠商將面臨更大的生存壓力。投資者應當把握「政策驅動+需求改善」的雙主線,重點關注區域龍頭和具備全產業鏈優勢的企業,同時警惕房地產下行和產能過剩風險。未來,水泥行業的競爭將不再是簡單的價格戰,而是綜合實力的比拼,行業格局或將迎來新一輪洗牌。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