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7-21 21:54
(來源:研報虎)
臺積電上調2025年收入增速預期,關注半導體底部配置機遇。過去一周上證上漲0.69%,電子上漲2.15%,子行業中元件上漲9.36%,半導體上漲0.42%。同期恆生科技、費城半導體上漲5.53%、0.64%。近期在北美算力強勢上漲的帶動下,相關映射鏈條成為主要情緒拉動點,尤其是受益於ASIC趨勢下網絡架構的變化而帶來顯著增量的交換機及服務器產業鏈。與此同時,基於中美經貿談判的向好態勢,以及美國對越南等地關税的落地,與AI端側創新直接關聯的消費電子迎來底部反彈,並在工業富聯、鵬鼎控股、東山精密等大市值標的上體現了AI算力與端側創新β共振的走勢。一方面,臺積電預計AI需求持續強勁,非AI需求温和復甦,將年收入增速預期由25%左右上調到30%左右;另一方面,基於近期黃仁勛來華、中芯國際業績會臨近、蘋果新品備貨啟動,行業迎來密集催化。我們仍堅定看好25年電子板塊在「宏觀政策周期、產業庫存周期、AI創新周期」共振下的「估值擴張」行情,繼續推薦工業富聯、瀾起科技、滬電股份、江海股份、鵬鼎控股、德明利、翱捷科技、華勤技術、順絡電子、小米集團。
臺積電2Q25收入超指引上限,上調2025年收入預期增速。臺積電2Q25收入300.7億美元(YoY +44.4%,QoQ +17.8%),超指引(284-292億美元)上限,其中HPC營收環增14%,佔比60%,IoT、智能手機營收分別環增14%、7%,佔比5%、27%,汽車營收環比基本持平;預計3Q25收入318-330億美元(YoY 35%-40%,QoQ 6%-10%)。臺積電預計AI需求持續強勁,非AI需求温和復甦,並將2025年公司整體收入增速由之前的25%左右上調到30%左右。我們認為,半導體景氣度較高,AI和國產化打開國內成長空間,繼續推薦中芯國際、華虹半導體、瀾起科技、長電科技、聖邦股份、傑華特、思瑞浦等。
高端PCB上游材料缺貨,季度業績有望持續高增。AI服務器和網絡設備對PCB的數據傳輸速度和穩定性要求極高,高頻高速PCB及其上游的覆銅板、玻纖布供不應求。三菱化學5月已宣佈Low-CTE玻纖布缺貨,相關產品交期大幅拉長。目前,GB300即將正式量產,相關企業業績有望繼續高增。AI算力對PCB的技術要求高於以往,企業面臨技術創新和快速迭代的新挑戰,這對技術能力和管理能力均提出了極高要求。我們繼續推薦PCB產業鏈:滬電股份、鵬鼎控股、景旺電子、東山精密等。
美國批准H20恢復中國出口許可,算力產業鏈有望充分受益。7月15日,英偉達創始人兼CEO黃仁勛在接受總檯央視記者採訪時宣佈:1)美國已批准H20芯片銷往中國;2)英偉達將推出中國市場完全兼容的新GPU。同日AMD表示,美國商務部告知MI308產品的許可申請將進入審查程序;在美國宣佈將批准銷售后,該公司計劃重啟向中國出口MI308芯片。我們認為,相關芯片出口限制解除有利於國內算力基礎設施建設,產業鏈相關公司有望充分受益,AI基建仍是需求確定性高增長的投資主線,建議持續關注:工業富聯、華勤技術、滬電股份、龍芯中科、聯想集團、立訊精密、晶晨股份等。
OpenAI發佈通用ChatGPT智能體,Kimi K2登頂開源模型榜首。OpenAI在7月18日發佈的ChatGPTAgent具備自主思考和行動的能力,能夠主動從其技能庫中選擇合適的工具,來完成各種複雜任務。此外,月之暗面7月11日推出的Kimi K2在國際權威大模型排行榜LMArena中,成為全球排名第一的開源模型。K2總參數約1T(對比DeepSeek R1約671B),激活參數約32B,採用MoE架構。伴隨大模型的持續迭代與升級,多模態、人工智能體、端側應用有望逐步實現更優的使用體驗,建議重點關注端側SoC產業鏈公司:翱捷科技、樂鑫科技、恆玄科技、瑞芯微、晶晨股份、全志科技、炬芯科技、泰凌微、中科藍訊、星宸科技、安凱微等。
瑞芯微發佈端側存算合封協處理器,看好端側存儲方案迭代的增量機遇。瑞芯微開發者大會發布RK182X系列芯片,定位為端側AI協處理器。該系列芯片通過3D堆疊將存儲與計算合封實現近存計算,有效降低數據傳輸時延的同時可實現百GB級別的帶寬,發佈的RK1820/1828分別內置2.5/5GBDDR,支持3B/7B模型,綜合性能優勢顯著,為端側應用提供更好的硬件支撐。此外,三星、海力士亦針對端側存儲提出了VCS、VFO技術,華邦電推出CUBE方案,定製化內存封裝技術多點開花。隨端側AI發展,內存技術從內存到封裝多維度演進,有存儲應用迎增量機遇;建議關注相關公司兆易創新、北京君正、佰維存儲、德明利、江波龍等。
2Q25電視面板出貨量同比下滑,上半年電視面板大尺寸化趨勢延續。據AVC,2Q25全球電視面板出貨量6010萬片,同比下滑7.8%,出貨面積4420萬平方米,同比下滑8.1%。二季度電視面板需求環比減弱,面板廠在1-4月維持較高稼動率,5-6月小幅回落,2Q25平均稼動率降至85%左右。從出貨尺寸看,國內以舊換新政策帶動大尺寸電視面板需求提升,75寸以上電視面板出貨量同比增長,1H25電視面板平均尺寸同比增長0.3英寸至51.7英寸。我們認為,在經歷了長時間陸資廠商大規模擴張、全球產業重心的幾度變遷之后,LCD的高世代演進趨勢停滯、競爭格局洗牌充分,推薦京東方A等。與此同時,LCD產業的崛起增強了國產電視品牌及ODM的出海競爭力,推薦兆馳股份、康冠科技、傳音控股等。
重點投資組合
消費電子:藍思科技、小米集團、舜宇光學科技、滬電股份、立訊精密、鵬鼎控股、工業富聯、福立旺、電連技術、東睦股份、海康威視、傳音控股、康冠科技、世華科技、視源股份、世運電路、水晶光電、東山精密、京東方A、景旺電子、永新光學
半導體:中芯國際、翱捷科技、恆玄科技、德明利、瀾起科技、樂鑫科技、長電科技、傑華特、聖邦股份、偉測科技、豪威集團、通富微電、華虹半導體、新潔能、晶晨股份、龍芯中科、艾為電子、晶豐明源、賽微電子、江波龍、揚傑科技、斯達半導、北京君正、芯朋微、思瑞浦、時代電氣、卓勝微、帝奧微、東微半導、士蘭微、華潤微、天岳先進、納芯微
設備及材料:北方華創、中微公司、鼎龍股份、芯碁微裝、拓荊科技、立昂微、滬硅產業
被動元件:順絡電子、風華高科、三環集團、潔美科技、江海股份
風險提示:下游需求不及預期;產業發展不及預期;行業競爭加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