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出清小銀行、入股大中型銀行,AMC意欲何為?

2025-07-21 18:37

  近年來,AMC繼續改善和優化自身業務模式、風險管理及投資戰略。投資財務狀況較穩定的上市銀行,可為AMC帶來盈利方面的補充,使財務表現更為平穩

文|陳洪傑

  全國性金融資產管理公司(AMC)正一手出清小銀行等金融機構股權,一手加速入股全國性股份制銀行。

  2025年7月14日,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四川監管局發佈公告稱,同意四川銀行入股長城華西銀行9.43億股股份,入股完成后持股比例為40.92%。上述40.92%的股權由中國長城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長城資產管理」)出清。

  幾乎同期,在民生銀行2024年度股東大會上,長城資產管理副總裁鄭海陽有了新身份,為民生銀行(600016.SH)‌第九屆董事會非執行董事。這意味着,長城資產管理成為民生銀行的新股東。

  無獨有偶,6月30日,浦發銀行(600000.SH)公告稱,中國信達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信達資產管理」,1359.HK)旗下信達投資有限公司(下稱「信達投資」)將持有117.85億元浦發轉債全部轉為浦發銀行A股普通股。信達投資也搖身一變,成為浦發銀行的股東。

  AMC為何出清小型銀行、加碼大中型上市銀行?在惠譽評級亞太區非銀行金融機構評級高級董事陳冠如看來,部分AMC持有的銀行子公司財務表現較弱,與主業的關聯度較低,並可能對母公司造成財務負擔,導致母公司繼續持有意願較低。而投資財務狀況較穩定的上市銀行,可為AMC帶來盈利方面的補充,使財務表現更為平穩。

  另有多位行業人士表示,其一,商業銀行利潤和股息的相對穩定和確定性吸引資金配置。

  2023年3月,華融資產管理(現更名「中信金融資產」,2799.HK)連續增持光大銀行(601818.SH)發行的可轉債至1.40億張,迅速轉股。2024年11月,中信金融資產以協議安排方式參股中國銀行(601988.SH)。「得益於銀行股的大漲,中信金融資產收穫頗多,這成為其他AMC學習的對象。」一位AMC人士對《財經》表示。

  其二,AMC核心業務不賺錢,需投資業務進行支撐。以信達資產管理為例,2024年其不良資產經營業務税前利潤為-5.87億元,金融服務業務税前利潤為43.18億元。

  其三,基於資產投放的需要。近期,中央匯金完成對長城資產管理368億元注資。「中央匯金對回報率有要求,資本不能閒置。正好上市銀行也有補充一級資本的訴求。」另外一位AMC人士對《財經》表示。

出清小行,入股大中型銀行

  近日,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四川監管局批覆,同意四川銀行入股長城華西銀行9.43億股股份,入股完成后持股比例為40.92%。根據之前信息,該40.92%股權由長城資產管理持有,轉讓底價為43.32億元。

  這被認為是AMC迴歸主業的過程。之前,華融資產管理完成對華融湘江銀行、華融證券、華融信託的股權出售;信達資產管理轉讓持有的天津農商銀行、哈爾濱銀行(6138.HK)等金融企業股權。此次,長城華西銀行相關人士也稱,持續拓展更加豐富的本土化資源……推動銀行與地方經濟共生共榮等。

  而在6月26日民生銀行召開的2024年度股東大會上,該行管理層透露,泛海控股集團離場,不再是民生銀行的股東,但同時迎來了多家機構投資者、民營企業等新股東,例如長城資產管理。當日該行正在審議的議案顯示,提名鄭海陽為民生銀行第九屆董事會非執行董事。

  公開資料顯示,鄭海陽現任長城資產管理黨委委員、副總裁,自2022年8月起獲原銀保監會覈准該任職資格。他曾長期在信達資產管理擔任多個管理職務,涉及銀行不良資產處置、保險保障基金管理等領域,職業經歷涵蓋建設銀行(601939.SH)、信達資產管理、保險保障基金等機構。

  此前,民生銀行董事會祕書、副行長李彬對券商中國記者回應稱,根據《中國民生銀行股份有限公司章程》,持有3%以上的股東有權提出董事候選人,目前長城資產管理已經達到該標準,所以該行董事會同意提名其為董事候選人,並且提交本次股東會。

  同在6月26日晚間,浦發銀行公告稱,截至2025年6月25日,信達證券管理的信豐1號單一資產管理計劃通過上海證券交易所繫統累計增持公司可轉債1.18億張,佔浦發轉債發行總量的23.57%。6月26日,信達證券管理的信豐1號單一資產管理計劃將持有的公司可轉債1.18億張,通過上海證券交易所繫統轉讓至信達投資賬户。

  到了6月30日,浦發銀行再次公告稱,截至6月27日,信達投資將其持有的約1.18億張浦發轉債轉為公司普通股,合計轉股股數為9.12億股。轉股完成后,公司普通股總股本增至302.64億股。信達投資持股比例超過3%,進入浦發銀行前十大股東序列。

  信達資產管理並不是第一家通過可轉債入股全國性股份制銀行的AMC。2023年3月,在光大銀行可轉債最后轉股之際,華融資產管理將其持有的1.4億余張光大轉債轉為光大銀行A股普通股。由此,華融資產管理持有光大銀行普通股41.85億股,佔該行普通股總數的7.08%,成為主要股東之一。

  華融資產管理更名中信金融資產后,還多次增持中國銀行、光大銀行的股票。其中,在2024年11月,中信金融資產發佈了「進一步推進投資配置的議案」的公告,其中300億元將直接用於購買中國銀行、光大銀行等機構股份。

AMC投資上市銀行動因

  縱觀發展歷史,AMC入股商業銀行的情況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種:其一,在四大AMC謀求商業化業務時代,信達資產管理取得南洋商業銀行的牌照,東方資產管理控股大連銀行,長城資產管理入主長城華西銀行,華融資產管理成立華融湘江銀行。

  其二,以股東身份救助高風險銀行,例如錦州銀行出險后,工商銀行聯合信達資產管理、長城資產管理,受讓錦州銀行股份事宜。

  「其三,目前AMC佈局上市銀行,主要是基於財務投資。」一位資深AMC人士稱。

  另一位四大AMC高管也認可這種説法,在銀行股表現不錯的當下,持有上市銀行股份,可以優化AMC財務報表。在過去相當一段時間,AMC發展理念激進,高槓杆、高負債驅動的粗放型發展方式累積了問題和風險隱患,內生不良壓力持續加重,個別公司甚至由風險的化解者變為風險的製造者。這些都需要資金化解。

  隨着AMC迴歸主業,其財務數據雖然有所好轉,但依然承壓。信達資產管理以1.6萬億元資產規模領先,東方資產管理以1.3萬億元排名第二,長城資產管理則以5700億元排在第四名,對應的歸母淨利潤卻分別為30.36億元、16億元、15.56億元。

  不過中信金融資產是個例外。經過幾年的虧損后,2024年該公司總資產規模大約1萬億元,各項收入1127.66億元,較上年增長60%;歸母淨利潤96.18億元,是2023年的5.4倍,創六年來最好水平。

  惠譽評級亞太區非銀行金融機構評級董事林國基稱,近年來AMC繼續改善和優化自身業務模式、風險管理及投資戰略。上市銀行可以為AMC貢獻比較穩定的盈利及分紅。

  一位AMC人士稱,中信金融資產成為其他家學習的對象。數據顯示,中國銀行股價從2024年1月2日開盤價3.71元/股,上漲至2024年12月31日收盤價5.39元/股,漲幅45.24%,並於2025年上半年多次刷新歷史新高。光大銀行於2024年股價上漲超40%,在2025年7月10日收盤時漲0.23%,報收4.44元/股。

  中信金融資產年報數據顯示,2023年-2024年,分別獲得8.83億元和58.66億元的股利收入,以及455.51億元和777.51億元的其他收入,所佔聯營及合營企業業績分別為6.03億元和54.07億元。聯營及合營企業包括中信金融資產入股的中國銀行和光大銀行等。

中信證券分析師肖斐斐等人認為,在銀行股的初始投資中,成本價與1倍PB(市淨率)之間的差值直接計入當期利潤。根據權益法計量要求,若投資主體以低於1×PB的價格買入股票,成本價與1倍PB之間差值直接計入當期利潤。近年來,多數A股上市銀行股價處於破淨狀態,若企業投資主體通過參股投資模式買入較低估值銀行股,則可能對當期盈利產生較大貢獻。

  2025年以來,在宏觀經濟尚未企穩的環境下,商業銀行繼續吸引資金配置。截至6月30日,42家A股上市銀行中有41家上半年股價上漲,浦發銀行等銀行漲幅超過30%,十家銀行漲幅在20%以上。

  不過,如何選擇銀行標的,是AMC遇到的另外一個問題。得益於銀行股持續走強,成銀轉債、蘇行轉債等多隻銀行轉債相繼觸發強贖。國海證券研報統計顯示,銀行轉債余額已從2023年高峰時的近3000億元減少至當前的約1500億元,市場佔比也由峰值約38.97%下滑至約22.64%。

  但浦發銀行不同,其可轉債距離到期僅剩四個月的時間,但截至一季度末,轉股比例不到0.1%。在此背景下,信達投資的百億元援助較為及時。

  找個穩健的渠道將資金投放出去,也是AMC的需要。2025年6月19日,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對長城資產管理變更註冊資本及調整股權結構的批覆,同意全體股東按原股權結構同比例減資,註冊資本由512億元減至100億元。

  上述減資完成后,中央匯金增資368億元,增資后長城資產管理註冊資本由100億元增至468億元。註冊資本變更完成后,股權結構調整為:中央匯金持股比例94.343%;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持股比例4.052%;中國財產再保險持股比例0.779%等。

  「劃轉之后,中央匯金對回報率有要求,資本不能閒置。另外,多家AMC有歷史遺留的風險項目,有些業務已經停止,在資產荒下,投資銀行也屬實是一種不錯的選擇。」行業人士對《財經》稱。

  陳冠如則表示,股權投資的獲利有助於補充AMC的資本水平,進一步強化佈局主營業務的能力。「與之前不同,它們在當下的轉型過程中,更加註重風險與收益的平衡。」

短期舉措還是長期方向?

  事實上,從中國華融投資光大銀行開始算起,AMC入股上市銀行的時間並不長。在不良資產公司專注主業承壓下,AMC的上述行為是否會成為未來一段時間展業的主要邏輯?

  「投資財務狀況相對較穩定的銀行以及國企,AMC可以獲得較穩定的盈利補充,有利於緩解它們在化解風險資產時產生的減值損失對核心主業盈利造成的壓力,但目前較難斷定這些投資是否會成為AMC長期業務模式的一部分。」陳冠如稱,不過,在主業或者是宏觀經濟穩定前,AMC繼續持有這些投資的機率比較高。

  需要注意的是,不良資產經營業務是AMC的核心業務和收入主要來源,但卻面臨困境。例如信達資產管理的該項業務分別佔2023年及2024年收入總額的58.3%及55.3%,以及於2023年及2024年12月31日總資產的57.3%及55.8%,淨資產的55.0%及49.9%。但在2024年税前利潤虧損了5.87億元,2023年税前利潤為45.56億元。

  另一位AMC人士稱,這不會成為AMC的常態化業務,從長期來看,並非專業方向。目前,監管的要求是,聚焦發揮特色功能,加快培育核心競爭力,做強做優不良資產收購處置業務,服務化解中小金融機構、房地產等領域風險,促進實體經濟健康發展,以及推進「瘦身健體」。

  與此同時,經過兩年的上漲,市場對於后續銀行板塊走勢存在分歧。目前,在「長錢」的代表中,有保險機構清倉式減持所持上市銀行的股份。例如7月15日,杭州銀行(600926.SH)公告稱,股東中國人壽計劃在公告披露之日起三個交易日后的三個月內,通過集中競價或大宗交易方式減持所持公司股份,合計不超過5078.94萬股(佔普通股總股本的0.70%)。

  就杭州銀行的基本面來看,該行屬於城商行的優等生。2025年一季度仍延續上年的業績漲勢,實現營業收入99.78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2.22%;實現歸母淨利潤60.21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7.30%。

齊魯銀行(601665.SH)也正再遭重要股東減持。重慶華宇擬在7月18日后的兩個月內,通過大宗交易減持齊魯銀行6043.81萬股股份,約佔總股本1.1%。

  齊魯銀行基本面也同樣不錯:2024年營業收入124.96億元,同比增長4.55%;淨利潤49.86億元,同比增幅17.77%。

  「這幾年國家要求大中銀行讓利的政策比較多,大中銀行未來的盈利能力預計會收窄。」某四大AMC人士提醒,資產管理公司也需關注這個問題。

  2025年一季度,商業銀行實現淨利潤6567.65億元,同比下降2.32%,降幅較2024年全年擴大0.04個百分點。商業銀行淨息差為1.43%,同比下降0.11個百分點,再次創下歷史新低。「預計2025年前三季度,商業銀行利息業務仍面臨一定壓力,但下行趨勢將有所緩解。」《全球銀行業展望報告(2025年第3季度)》顯示。

  從信用的角度來看,AMC的某些股權投資是按照權益法認定相關的收益和賬面價值。陳冠如提醒,若AMC以后有退出或出售股權的計劃或需求,出售價格可能導致處置損益。「另外,會計處理上劃歸為以公允價值計量的資產,其估值可能也會受到市場價格影響,導致損益表上出現相關的波動。」她稱。

  在銀行股的后續投資中,肖斐斐等人士表示,若投資主體持股通過FVOCI(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其他綜合收益的金融資產)科目進行覈算,則僅有被所持股票的股息部分被計入當期投資收益,考慮當前上市銀行平均分紅率約為30%左右,因此業績貢獻水平明顯弱於權益法。若通過FVTPL(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科目進行覈算,則業績貢獻主要取決於當年被投資銀行股的股價走勢,對於投資主體而言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

尋求政策性與市場化平衡

  AMC援馳上市銀行也是行使其政策性職能。

  即便在經過一輪輪銀行股的上漲,民生銀行的市淨率依然排在42家A股上市銀行的倒數第二。若非中國華融的支持,光大銀行也很難實現可轉債轉股。目前,浦發銀行也出現光大銀行當年類似的情況,面臨不低的現金償付壓力。

  資本是銀行信貸擴張、支持實體經濟的前提。截至2025年3月末,浦發銀行的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為8.79%,一級資本充足率為9.88%,資本充足率為12.98%。民生銀行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9.34%,一級資本充足率10.95%,資本充足率12.69%,分別比上年末下降0.02個、0.05個和0.20個百分點。

  從AMC發展歷史來看,最初定位是爲了處理國有大行壞賬而生,並通過1999年-2001年、2004年-2005年承接、收購相關國有銀行剝離的政策性不良資產。在完成政策性任務之后,四大AMC謀求商業化業務的擴張,並於近年來重新迴歸政策性與市場化。

  如何尋求二者的平衡,考驗着AMC的能力。陳冠如稱,AMC的不良資產處置業務具有政策重要性,能夠支持金融系統的穩定性,幫助金融系統、實體經濟化解風險資產,預防系統性風險。但AMC不是嚴格意義上的政策性機構,而是需要在政策性職能與市場化運營間取得平衡。即便是執行政策性職能,AMC也有商業邏輯的考量,即在適當的回報率及風險可控的情形之下,支持國家的政策。

  「我們做紓困項目,但自己不能出現問題,要保證自身的安全。在實際做項目投入的時候,每一筆賬得算清楚。」一位AMC人士稱。

  「對於一些風險比較高的項目,AMC可能不會直接投入資金,以避免在自身的資產負債表上承擔過多的風險,而是傾向於通過提供專業的解決方案或者引入其他的投資者或資金方,協助風險的化解。」陳冠如稱。

  當下,AMC正朝雙重目標轉型。在政策上,《金融資產管理公司不良資產業務管理辦法》拓寬了金融資產管理公司可收購的金融不良資產範圍,允許其收購金融機構所持有的重組資產、其他已發生信用減值的資產等,有利於金融機構盤活存量,釋放更多信貸資源投入到國家政策方針重點支持領域。

  另外,中央匯金也給予了相應支持。「中央匯金在戰略投資大型具有系統重要性的金融機構方面經驗豐富,有望提升金融資產管理公司在中期內改善管理質量和風險狀況的可能性,增強金融資產管理公司獨立信用狀況和履行其政策性的能力。」林國基稱。

(作者為《財經》記者)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