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剛融了7個億的賈躍亭,又要「被抓」了?

2025-07-21 13:36

登錄新浪財經APP 搜索【信披】查看更多考評等級

  作者 | 呂敬之  編輯 | 吾人

  來源 | #融中財經

  

  融資「王者」

  賈躍亭彷彿自帶「冰與火」雙重劇本。

  這邊廂,法拉第未來剛把1.05億美元新鮮融資收入囊中,宣稱要押注豪華純電MPVAI自動駕駛和中美雙線擴張;那邊廂,美國SEC三年欺詐調查的達摩克利斯之劍已懸至頭頂。

  就在最近,法拉第未來(Faraday Future, FF)宣佈完成1.05億美元融資,這是公司繼一季度6100萬美元融資后的新一輪注資。此次融資將用於推動新品牌FX車型量產、AI技術研發及市場擴展,被視為賈躍亭扭轉FF經營困局的關鍵舉措。然而跟新一輪融資消息一起傳來的,是SEC的調查進展,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已向法拉第未來創始人賈躍亭和總裁王佳偉發出信函,警告他們因一項為期三年的欺詐調查,可能很快面臨該機構的執法行動。

  賈躍亭,再一次被推到了風口浪尖。

  又融一筆

  説道融資,誰也不服也得服賈躍亭。

  就在最近,他又融了1.05億美元(約合人民幣7.5億元)。

  法拉第未來(Faraday Future, FF)近期宣佈完成1.05億美元融資,這是公司繼一季度6100萬美元融資后的新一輪注資。此次融資將用於推動新品牌FX車型量產、AI技術研發及市場擴展,被視為賈躍亭扭轉FF經營困局的關鍵舉措。

  據悉,本次1.05億美元融資將分階段注入FF運營體系,其中60%資金擬用於償還供應商曆史欠款,剩余部分重點投向三個領域——FX車型量產準備:支持子品牌Faraday X首款車型Super One的產線調試與零部件採購,該車型定位豪華純電MPV,計劃20256月全球首發;AI技術研發:升級車載智能系統,特別是自動駕駛模塊的實景測試與算法優化;中美市場開拓:同步推進美國本土交付網絡建設與中國澳門子公司成立計劃,后者已進入實質性籌備階段。

  值得關注的是,FF創始人賈躍亭承諾將其120萬美元CEO獎金全額用於二級市場增持公司股票,並鎖定至少一年,以此傳遞管理層信心。

  2014年,賈躍亭開啟了他的造車夢,成立法拉第未來。

  作為電動汽車行業的先驅之一,法拉第未來的目標是打造高性能、環保的電動汽車。

  從創立開始,法拉第未來的融資就沒停過。

  據報道,法拉第未來在發展初期爲了籌集資金,公司採取了多種方式,包括向投資者募集資金、尋求政府補貼和與合作伙伴合作等。最終,法拉第未來成功吸引了一些知名投資者。其中,賈躍亭個人向法拉第未來注資數億美元。

  20153月,公司完成A輪融資,具體金額沒有公開;隔年3月,法拉第未來完成B輪融資,融資金額超過15億美元;20171月,在CES展會上,法拉第未來首次展示FF91概念車,並宣佈與恆大集團達成合作協議,恆大集團投資6億美元;20197月,法拉第未來進行重組,與Birch Lake Associates等投資者達成新的融資協議;20209月,法拉第未來宣佈完成D輪融資,融資金額未公開。

  到了2021年,法拉第未來通過與PSAC合併上市,獲10億美元資金,估值達45億美元。

  今年更早,法拉第未來又發出過一次融資公告。3月份,法拉第未來宣佈,公司已成功簽署總額達4100萬美元的新增現金融資。此次融資將用於推動公司業務增長與發展,包括日常運營、FX品牌的持續推進,以及關鍵戰略項目的執行和推進,以實現公司2025年底FX首輛車下線的目標。

  法拉第未來表示,此次融資還將用於推進AI相關研發,包括端到端自動駕駛技術的研發與測試,聚焦此前AI戰略聲明中提出的三大核心AI方向,以及AI人才引進和基礎設施建設,打造AI核心團隊、基礎設施,並拓展資本合作機會。

  「窒息」之后

  在「為夢想窒息」后的第九年,賈老闆終於抬上來法拉第未來的FF91 2.0

  兩年前的五月份,法拉第未來發布了FF91 2.0 Futurist Alliance,發佈會上,賈躍亭主張新車為「ALL-Ability aiHypercar」,並從產品技術、用户價值和行業對標三個維度解釋道。

  ALL-Ability」指的是,車輛為「超級跑車、豪華轎車和SUV」的結合體;「ALL-Hyper」指的是動力引擎hyper+多矢量、AI硬件能力HyperAI引擎Hyper;「ALL-AI」則是技術與產品構架的靈魂,是硅基新物種的基因。FF AI技術是全流程、全場景、全技術鏈和全價值端到端的AI化。

  從性能來看,FF91 2.0 0-96公里/小時加速2.27秒、每次充電預估可行381英里(約613.16公里);從智能化來看,車內置27英寸顯示屏、800萬像素廣角攝像頭和降噪麥克風。10G車內網絡,可以進行直播、會議等,並且,前后排可以觀看不同的直播內容;自動駕駛方面,FF91 2.0配置激光雷達、高分辨率相機、智能相機、雷達和超聲波傳感器,能夠實現自動緊急制動、自適應巡航、車道居中控制、智能停車等功能。

  不過這個「為夢想窒息」產品的銷量也挺「令人窒息」的。

  根據報道,從法拉第未來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提交的最新文件可得知,在2025年第一季度,該公司僅售出兩輛電動汽車,一輛交付於加利福尼亞州,另一輛在紐約交付。據InsideEvs的報道內容,自20233月開始生產FF91電動車型起,法拉第未來截至目前總共才售出16輛車。其中,2023年售出10輛,2024年售出4輛。

  這一銷售數據反映出法拉第未來在電動汽車市場面臨着極大的挑戰,其運營狀況不容樂觀。

  更「窒息」的是,就在近日傳出消息稱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已向法拉第未來創始人賈躍亭和總裁王佳偉發出信函,警告他們因一項為期三年的欺詐調查,可能很快面臨該機構的執法行動。

  根據此前發佈的一份監管文件,SEC工作人員已做出內部決定,建議對這家電動汽車公司、上述兩名高管以及兩名未具名的前員工採取執法行動。

  據悉,SEC的調查重點是與該公司2021年與一家特殊目的收購公司(SPAC)合併相關的「所謂虛假和誤導性陳述」。還在文件中表示,他們將與賈躍亭、王佳偉一起「計劃與SEC工作人員溝通,説明為何不應採取執法行動」。法拉第未來的發言人未立即迴應置評請求,賈躍亭和王佳偉也未立即迴應置評請求。

  事實上,有關調查的苗頭早在法拉第未來20217月完成SPAC合併上市后不久即已顯現。作為上市流程的一部分,公司引入了數名與其此前無任何關聯的新董事會成員。結果這些董事在接觸公司運營信息后,認為法拉第未來在對外信息披露中存在誤導性陳述,並隱瞞了賈躍亭對公司的實際控制地位。他們還對公司與賈躍亭相關實體之間的資金流動表示質疑,併發起了內部調查。調查由外部律師事務所及會計師事務所主導,結論證實上述問題屬實。賈躍亭因此被架空權力,而王佳偉因拒絕配合調查而辭職。主導內部調查的董事們將大量相關信息提交給了SECSEC20223月向法拉第未來發出了傳票。大約同一時間,美國司法部也開始對該公司展開調查。據美國科技媒體報道,此輪調查由SEC洛杉磯執法辦公室主導,已經持續了三年。期間,法拉第未來偶爾披露曾收到多份傳票,但直至此次通知披露前,尚不清楚SEC是否會採取執法行動。

  樂視「重演」?

  一系列令人唏噓的消息之下,讓我們不禁想起,當年風光無兩的樂視。

  2003年,賈躍亭帶着山西基站配套業務攢下的第一桶金進京,在視頻網站野蠻生長的年代,他賭版權付費而非UGC流量,2007年運作西伯爾在新加坡上市,為樂視網埋下火種。

  20108月頂着「創業板首家盈利視頻網站」光環登陸A股時,市值不足五十億,沒人想到僅僅幾年后,樂視的股價就連續增長。

  20122015年,牛市給了賈躍亭最洶涌的燃料,在「平臺+內容+終端+應用」的閉環敍事下,樂視網市值從百億一路水漲船高。2012年推出超級電視,以BOM成本定價,一年賣一百五十萬台,市佔率闖進前三;2015年又以「生態補貼硬件」殺入手機紅海,樂1、樂Max配置對標旗艦卻便宜三成,一年銷量破五百萬台,市佔率一度躋身前五。

  更瘋狂的是201412月他發佈SEE計劃,宣佈造車對標特斯拉,資本市場用連續漲停迴應,樂視網市盈率飆到三百倍。

  為支撐電視、手機、體育、雲、金融、汽車七大子生態,賈躍亭幾乎用遍所有融資工具,但是,樂視硬件補貼的策略並沒有跑通。

  內容反哺硬件」這一邏輯從未跑通,反而把公司拖入越賣越虧、越虧越融資、融資速度趕不上失血速度的惡性循環。

  硬件本身虧損幅度過大。樂視從2013年推出超級電視開始,就走「低於量產成本定價」的路線,2016年每臺電視平均補貼近千元。以樂1S手機為例,僅BOM成本就高達1310元,而官方售價卻低至1099元,單台虧損直接超過200元;若計入渠道、營銷及售后,虧損幅度更大。硬件賣得越多,現金流窟窿越大,樂視2015-2016年靠會員及廣告取得的收入根本無法填平這塊缺口。

  內容付費率也遠低於預期。樂視原本設想用「會員+廣告」去補貼硬件,但視頻行業同質化嚴重,版權成本高企,用户價格敏感,導致付費轉化率始終徘徊在低單位數。2015年樂視超級電視保有量450萬台,會員收入卻僅37億元,折算到每臺電視的年ARPU不足百元。更麻煩的是,大量用户只買低價硬件、不續費會員,硬件成了純粹的「流量漏斗」,而非「現金奶牛」。

  再次,外部變量放大了模型的脆弱性。2016年下半年開始,液晶面板、存儲芯片等核心零部件價格普漲,樂視既無法順勢提價(怕丟失份額),又來不及調整供應鏈,導致虧損進一步放大。同期資本市場趨冷,定增、發債窗口收窄,公司無法再像2015年那樣「以資本補運營」,資金鍊瞬間斷裂。

  而且當時生態協同只是紙上談兵。賈躍亭寄望電視、手機、汽車、體育等多場景交叉補貼,但各子生態獨立覈算后均處失血狀態,易到用車、樂視體育等新業務反而成了新的燒錢機器。當母公司無法持續輸血時,整個「生態化反」迅速退化為「生態化還」,各業務線相繼停擺。

  之后的一系列壞消息讓樂視股價持續下跌,賈躍亭則只留下一句「下周回國」就繼續為造成事業的夢想「窒息」去了。

  而高端電車在今年,也在面臨不斷內卷的競爭壓力。800V高壓、SiC碳化硅、激光雷達、5C超充、城市NOA這些曾被視為護城河的黑科技,如今在新品發佈會上被輪番喊成標配,技術差異化窗口期被壓縮到幾乎為零。

  更殘酷的是價格戰已從低端燒至高端,2025年上半年30-40萬元新能源車銷量同比下滑14-15%,寶馬i3終端價從35萬一步跌到20萬以內,奧迪A6L優惠近10萬清倉,蔚來、極氪被迫跟隨;零跑、奇瑞星紀元更以「20萬級價格、80萬級配置」直接爆破價位天花板。增程路線的理想、問界、阿維塔用可油可電的「續航幻覺」截胡純電潛客,逼得純電旗艦不得不在97kWh大電池和5C超充上繼續加碼成本。傳統豪華品牌並未坐以待斃,寶馬7系、奧迪A8L通過智能化升級和大幅降價守住80萬以上行政級轎車陣地,豐田、大眾則借全球供應鏈優勢快速導入高端插混車型壓低成本。政策端也在加速退坡,2026-2027年新能源汽車購置税減半,2028年全面恢復,換電模式依賴的「車電分離免税」若生變,蔚來式高端用户池可能瞬間松動。高端電車競爭早已不只是「造一輛好車」,而是在技術領先與成本控制、品牌高端與價格親民、用户期待與政策多變的三大悖論中持續定義新的用户價值,任何一環失衡,都會被這片紅海瞬間吞沒。

責任編輯:劉萬里 SF014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