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近1800只基金南下搶籌掃貨銀行和創新葯

2025-07-22 02:34

專題:A股相較於其他市場更具優勢 機構關注三大機會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證券時報記者裴利瑞

  今年以來,港股強勢反攻,公募基金南下搶籌的趨勢越來越明顯。

  最新披露的公募基金2025年二季報顯示,全市場有近1800只基金在二季度提高了港股倉位,部分基金的增持幅度超過50個百分點,以創新葯為代表的高成長方向,和以銀行股為代表的高股息方向,成為基金加倉港股的兩大「心頭好」。

  近1800只基金

  提高港股倉位

  從基金二季報來看,可投資港股的港股通基金、QDII基金普遍提高了港股倉位。

  比如,格林港股通臻選A的調倉頗具代表性,該基金在一季度末的港股倉位僅有37%。但最新的二季報顯示,其港股倉位大幅提升至94.87%,相比一季度提高了近60個百分點,其中前十大重倉股已經全部為港股,合計倉位87.12%。

  鵬華滬深港互聯網也在二季度加大了對港股的配置,相關倉位從一季度末的22.87%提升至二季度末的77.85%。二季報顯示,該基金在一季度僅重倉了3只港股,但二季度末的前十大重倉股中有9只均是港股,前三大重倉股分別為金蝶國際中芯國際和快手。

  諾德興新趨勢A加倉港股同樣十分明顯,一季報的前十大重倉全部為A股,但二季報的前十大重倉中已經出現了美圖公司、快手、高偉電子等4只港股,港股倉位從2.41%提升至44.45%。諾德興新趨勢的基金經理在二季報中表示,今年以來,港股科技股表現相對亮眼,二季度重點配置了部分港股新科技公司,尤其增配了港股市場獨特的優質科技資產。

  整體來看,Wind數據顯示,二季度有近1800只基金提高了港股倉位,其中近300只基金對港股的配置力度提升了超10個百分點。

  重點增配創新葯銀行

  具體到增配方向上,創新葯銀行是基金加倉港股的兩大主要行業,體現出高成長和高股息的槓鈴配置策略。

  Wind數據顯示,滬港深基金對港股醫療保健板塊的配置權重從一季度末的0.54%提升到0.88%,對港股金融板塊的配置權重從0.5%提升到0.67%。其中,石藥集團是基金在二季度加倉股數最多的港股,全市場有101只基金進行了增持,其中包含梁福睿的長城醫藥精選、張金濤的嘉實港股優勢、萬建軍的華安研究智選等多隻知名基金經理管理的產品。

三生製藥中國生物製藥信達生物、科倫博泰生物等港股創新葯也獲得了基金大力增持。比如,葛蘭管理的中歐醫療創新加倉了三生製藥,鄭澄然管理的廣發成長新動能加倉了中國生物製藥,謝治宇管理的興全合宜加倉了信達生物。值得一提的是,截至二季度末,內地公募基金對三生製藥信達生物、科倫博泰生物三隻個股的持股佔流通股比已經超過10%。

  金融板塊上,港股的建設銀行工商銀行農業銀行民生銀行等多隻高股息銀行股獲得了基金大舉加倉。比如,全市場有108只基金加倉了港股的建設銀行,其中有藍小康管理的中歐紅利優享、汪孟海管理的富國滬港深價值精選、郭斐管理的交銀創新領航。此外還有91只基金加倉了港股工商銀行,47只基金加倉了港股農業銀行

  南下資金

  推動港股估值回升

  對於基金增配港股、南下搶籌的趨勢,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認為,港股市場「雙重優勢」驅動配置轉向兩個方向。第一,恆生科技指數動態市盈率經近期調整后處於相對低位,較部分海外市場指數呈現明顯估值優勢;第二,港股科技股中互聯網服務、軟件應用等板塊與國內經濟復甦關聯度較高,政策邊際改善更易傳導至股價表現,形成「估值修復+基本面共振」的投資邏輯。

  匯添富滬港深大盤價值的基金經理表示,今年宏觀增量政策的持續落地和多個領域的突破帶動港股市場情緒改善,與此同時,海外宏觀因素和關税政策的變化對港股市場造成了一定影響,導致市場波動性仍舊顯著,但南下資金的持續流入已促使港股的定價體系逐步發生變化,長遠將提升港股市場估值的穩定性和逐步推動估值的合理回升。

  展望后市,長城基金國際業務部副總經理曲少傑表示,從市場交易特徵分析,近期港股與A股市場中,科技、互聯網、機器人等板塊的熱度已回落至2023年以來的相對低位,而創新葯和新消費領域的交易熱度較高。從資金在不同行業的輪動趨勢來看,未來一段時間,市場可能反覆出現「蹺蹺板效應」,科技板塊和高股息板塊交替上升。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