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7-21 21:00
(來源:ETF鍊金師)
山東東岳未來氫能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未來材料」)近日向科創板提交了《招股書》,計劃上市。這一舉動意味着,若成功,該公司將成為「東岳系」旗下第三家上市企業,進一步增強張建宏主導的資本佈局。
未來材料成立於2017年,專注於高性能氫能材料及相關高分子材料,其產品廣泛應用於液流儲能、綠氫和燃料電池等領域,屬於新能源產業鏈的重要組成部分。根據招股書,未來材料的主要產品可分為兩大類:一類為膜類產品,如燃料電池膜和液流電池膜;另一類為與膜製造相關的原材料,包括ETFE和PPVE等。2022年至2024年,未來材料的年營收分別為5.3億元、7.21億元和6.4億元,顯示出一定的增長潛力。
然而,未來材料此次IPO並非一帆風順。早在2020年,該公司便曾啟動科創板上市輔導,但因控股股東破產重整、實控人變更而中斷。2023年,該公司再次提交上市申請,但因資料不全及法規理解偏差,其申請被撤回。經過多次波折,未來材料現在再次踏上IPO之路。
在過去幾年的運營中,未來材料的收入結構顯示出變化。從2022年到2024年,材料類產品的收入佔比逐年上升,2024年已佔到95.4%。該類產品的收入波動反映了市場競爭的激烈和價格的普遍下調。ETFE和PPVE等產品的售價下降,加之材料類產品的毛利率也隨之下滑,未來材料的整體毛利率從2022年的49.48%降至46.57%。
公司還面臨退換貨比例上升的問題,從2022年的730萬元增長至2024年的近3800萬元,佔主營收入的比重從1.4%升至6%以上,這主要與ETFE、PPVE以及燃料電池膜等核心產品的質量問題有關。未來材料承認,部分產品在工藝及質量標準上尚未達到市場要求,影響了客户滿意度。
此外,未來材料與東岳集團之間的關聯交易亦引發市場關注。2022年至2024年間,公司從東岳集團及其下屬企業的採購金額逐年遞增,佔營業成本的比例高達66%至30%。這種程度的關聯交易在行業內並不罕見,但高比例的關聯交易可能引發外界對利益輸送的質疑。儘管關聯交易並不違法,市場仍對其透明度表示擔憂。
張建宏是東岳系的核心人物,他通過直接及間接持股控制未來材料35.5%的表決權。作為「東岳系」的創始人,張建宏的創業歷程始於1987年成立的東岳集團。該集團在港交所上市,主要經營製冷劑和氟化工產品,近年來持續保持良好表現。2024年,東岳集團的淨利潤同比增長45.6%,顯示出強勁的市場競爭力。
若未來材料成功上市,將標誌着張建宏的第三個IPO。東岳系的資本版圖將進一步擴展,為其未來發展提供新的動力。張建宏的故事從「退伍老兵」到資本市場的掌門人,反映了中國資本市場的多元化與發展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