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7-21 21:46
本文來自格隆匯專欄:六里投資報
著名分析師、蓮花投資管理合夥人兼首席投資官洪灝,日前在一場對話中就指數的再次突破、市場后續走勢的動力、下半年的經濟政策出臺預期,以及對「外賣大戰」等話題發表了最新的看法。
他認為,當前不僅僅是中國的流動性在改善,全世界的流動性都在改善;因此港股向上的空間還很大。
洪灝今年以來多次堅定指出港股必將再次創出新高,點此具體查看。
7月21日盤中,恆生指數盤中突破25000點,收盤24994.14點,已創出2022年2月以來新高;A股幾大股指在大基建刺激下同樣聯袂走高。
對於經濟,洪灝判斷,三、四季度會有放緩的趨勢,這個時候,反而應該打提前量,預先地出些政策。
「去年九月底出臺了政策。那麼今年,節奏很可能也是這樣子。」
至於之前打得火熱的「外賣大戰」,他認為一季度互聯網公司要找其他一些東西來拓展自己的業務;
但隨着英偉達H20芯片的解禁,后面這些互聯網平臺或能逐漸回到自己的主業。
洪灝還指出當前關税最壞的情形已經過去,
關税最終很可能是30%,而中國的優勢很難因為關税升高30%的而消失,
后續,無論是美股還是港股都可能有一個很大的向上修復,
因此,他認為在這個時候,大家不應該太保守。
7月20日,他還在其社交帳號上發佈了以《用以太幣和比特幣做資產配置》為題的長文,詳細闡釋了他對於數字貨幣的最新判斷。
美國《GENIUS法案》的通過將穩定幣納入證券監管框架,賦予其合法地位,要求發行方持有100%美元或國債儲備並定期審計,
這一舉動直接利好以太坊——因其承載全球70%的穩定幣交易,每筆交易消耗以太坊作為燃料費,推動其需求激增。
洪灝認為,以太坊和比特幣以及其他加密貨幣,在數字化資產的浪潮中,都應該是投資者不可缺少的一個資產類別。
投資報(liulishidian)整理精選了洪灝分享的精華內容如下:
港股向上空間還很大
這個時候不應該太保守
主持人:我們看到,7月18日終於又再次突破了。那麼我們港股短期的強勢,是不是暫時還沒有出現改變呢?或者説港股高位調整是在等什麼呢?是在等內地的一些政策會議?還是等之后的一些政策等等,短期再突破向上的空間有多大呢?
洪灝:我認為向上的空間還很大。
上次到了這個位置又掉頭回去了,但這次不一樣了。
這次我們有大量的流動性。
而且我覺得近期一個重要會議的召開,明確了很多東西,
比如反內卷,比如過剩產能的控制,比如一些新的消費刺激政策等等。
其實這些都會在情緒上、在交易層面上,幫助到這個市場。
而且,我覺得最重要的是,不僅僅是中國的流動性在改善,其實全世界的流動性都在改善。
所以在這個時候,大家不應該太保守。
主持人:現在從資金層面,特別是外資,對港股的興趣和風險是怎樣看的呢?
洪灝:外資其實一直有參與,但外資參與的是那些短線資金;
長線基金,因為合規原因,其實他們不太敢大幅度加倉。
尤其我們今年跑得非常好的那些科技公司、創新葯公司,分分鍾可能進入限制名單。
所以不奇怪他們不想參與,他們沒賺到這些錢也無所謂,也可以多留點給我們。
下半年經濟有放緩趨勢
應該打提前量部署政策
主持人:從語氣上聽你對港股蠻樂觀的。我們從長線或者再拉長一點看,是不是有機會向上突破25000點?向上空間有什麼催化劑呢?是真的要等政策還是等什麼因素呢?
洪灝:我覺得沒什麼懸念。
去到新高,絕對沒什麼懸念。
現在,在這個位置停住,主要是大家到了這個位置可能就想見好就收。
但從整個流動性環境,以及大家的情緒來看,其實這個位置最多是有一點點阻力,向上的空間仍然存在。
我相信,大家都在等政策。
最近其實有些數據是超預期的,但更重要的是,我們看到房地產表現一般。
今年頭三個月房地產是有反彈的,但到了現在,我們又看到好像又不行了。
而且消費方面,第一輪的「國補」消費刺激已經結束了。
在這種情況下,到三季度、四季度,其實經濟是有放緩的趨勢。
這個時候,反而我們應該打提前量,預先地出些政策。
而現在正好就是七月的經濟工作會議,還有八月份在河北的高層會議,這個會議一般就是會定下一個基調。
回憶去年,九月底就出台了政策。
那麼今年,我覺得節奏很可能也是這樣子。
補貼政策應繼續執行
下半年或會有更多利好政策
主持人:剛纔你講到了補貼政策,那麼我們是不是可以回看之前有補貼,或者已經結束補貼的一些板塊,因為接下來可能會繼續新的補貼?
洪灝:我認為會有。
在補貼政策的刺激下,其實消費數據是比較好的。
而且,今年那些必需品板塊表現比較好。
比如一些奶茶股,黃金零售,以及創新葯都是非常好的。
所以,我也覺得在上半年刺激初顯成效的時候,我們應該繼續做這件事。
其實我們看到最近政策的偏向,都是從結構上去幫助消費。
比如,前陣子宣佈的每年3600塊的新生嬰兒補助。
我覺得這些都是迴應了長期以來我們經濟界、經濟學者界呼籲的,要政府多做些比如幫助生育、幫助退休、醫療保險、最低工資的提高等等。
其實很明顯,是有在採納社會各界的意見。所以,我相信會有更多類似的利好政策,在今年的下半年出來。
H20芯片解禁
或能紓解外賣大戰困局
主持人:但是,剛纔講到近期無論是黃金、金屬相關的板塊,還是茶飲相關板塊的上升趨勢,
平臺的內卷競爭,其實我們看到北京方面也有發過聲;政策也可以去限制這些競爭。這個情況會不會發生?
洪灝:我相信,講老實話平臺這樣搞補貼戰,大家都不想看到。
雖然對消費者來説,你現在買杯奶茶一塊半就可以買到。
阿里又投了500億下去,接着京東200億,其實大家都沒錢賺。
我覺得這個也是迫於無奈。
一季度我們在科技上、AI上有突破,但后來由於種種原因,其實我們中國的AI應用是都沒賺到錢。
這些互聯網巨頭,它在AI上面沒能突破,或者尤其在芯片上面沒能突破的話,因為你的算力已經到瓶頸了,那怎麼辦呢?
你可能就要找其他東西來拓展自己的業務,只有這樣解釋。
但是,前幾日特朗普説英偉達可以再次向中國銷售H20的芯片。
在這樣情況下,突然之間你就看到阿里巴巴升了很多。
其實這個就説明,我覺得希望在一個新芯片可以獲得的環境下,這些平臺,它們可以重新回到它們的本業上。
而不是大家爲了兩毛錢,搶得頭破血流。
都在等美股回調
可能它就很難調整深
主持人:短期來講美股方面,會不會也有壓力在呢?美股這一輪的上漲趨勢是否可以繼續維持下去?
洪灝:我認為可以。
當然如果你看技術、看倉位、看情緒,其實美股是需要有一個調整的。
但因為很多人,尤其很多機構是空倉的,他們沒有倉位。
所以這個上漲是很難受的,逼得它們要追上去,這個是令人痛苦的。
就是你手上沒倉位,但指數不斷上漲。
所以,他們不得不參與。
現在大家都在等回調,如果回調,我們就買入。
但如果大家都是這樣的心態等,其實它就很難回調,它回調都會很淺。
關税最壞的情形已過去
市場將有較大的向上修復
主持人:從關税的層面看,對美股的影響是不是慢慢消退了,或者説關税戰最壞的時期已經過去了?
洪灝:其實五月份對話時,我就説這個最壞情形已經過去了。
而且五月的時候,我認為恆指今年還有新高。
我覺得現在看來,關税不會像大家想的那麼糟糕。
比如現在達成的關税是 15%,我覺得很合理。而且和中國有一個框架在推進中。
中國很明顯現在掌握了談判的主動權,比如我們稀土出口的限制,其他東西的限制等等。
其實都説明,雙方的出發點開始接近,很可能有個協議。
相信最后關税可能就是30%左右,就是原來20%加多10個百分點。
我覺得中國的優勢,很難因為30%的關税的升高而消失。
所以我相信如果30%出來的話,我並不認為是一個很差的情形。
主持人:那麼如果真的是30%的税率,是不是會繼續看到投資市場一個比較大的向上修復?美股和港股。
洪灝:我認為應該是的。
如果沒有壞消息的話,其實最重要的就是我們的流動性條件在改善中。
當然你短期也會有一些干擾,
比如特朗普現在突然又説要炒了鮑威爾。我覺得這樣做就很愚蠢,我相信他不會這麼傻。
如果是這樣,那麼盈利其實還是ok的。
我們看到很多大公司報的盈利都是超預期的,而且資金非常充足。所以不應該太過保守。
加密貨幣改寫全球金融秩序
應是投資者不可缺少的資產類別
洪灝:加密貨幣開始悄然改寫着全球金融的篇章。
最近在特朗普政府對於加密貨幣的監管放松加速之際,全球金融貨幣系統的革命開始加速。
加密貨幣的兩大支柱,以太坊(ETH)和比特幣(BTC)成爲了這次革命的核心和支柱,
日前,美國通過《GENIUS法案》,奠定了以太幣在穩定幣發行和使用中的地位,並基本上承認了加密貨幣的合法地位,為穩定幣——一種價值常與美元掛鉤的數字貨幣——立下規矩。
預計2026年穩定幣市場將達5000億到一萬億美元,助推加密貨幣融入主流金融。
以太幣在這場變革中如魚得水。
以太幣不僅是一種貨幣,而更是一個孕育去中心化應用的網絡。
2022年的「合併」讓以太幣轉向「權益證明」(proof of stake),通過質押以太幣維護網絡,既節能又迅捷,配合第二層技術(如Arbitrum),每十幾秒可處理數千筆交易。
以太幣承載了約70%的穩定幣市場(2500億美元),包括泰達幣(USDT)和USD Coin(USDC);每筆穩定幣交易需以太幣支付費用,交易量激增將直接推高以太幣需求。
法案通過后,以太坊價格飆升8%至3288美元,X平臺上甚至熱議其幣值或將衝向1萬美元。
比特幣之前曾站上了12萬美元一枚,彭博終端上比特幣的計價單位,現在已經變成每單位百萬美元。
比特幣的稀缺性如定海神針,以太坊的動態供應則讓其更適用於網絡交易和結算。
兩種加密貨幣各擅勝場,共同勾勒出加密貨幣未來的應用藍圖。
當然,投資加密貨幣的風險也是不容小覷:
全球貨幣體系卻在加密貨幣的推動下悄然變革,未來或形成美元、穩定幣與加密貨幣共存的多元體系。
因此,以太坊和比特幣以及其他加密貨幣,在這數字化資產的浪潮中,都應該是投資者不可缺少的一個資產類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