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7-21 20:17
(來源:金融小博士)
人形機器人行業,利好消息不斷!
7月21日,A股人形機器人概念股集體異動,截至收盤時,卧龍電驅、上緯新材、長盛軸承、金發科技等近10只個股漲停或漲超10%。其中,上緯新材連續9個交易日漲停。另外,在港股市場上,優必選一度大漲近10%。
從消息面來看,人形機器人行業近期迎來多則利好消息:一是,優必選中標9051萬元機器人設備採購項目,這是目前全球人形機器人企業中標金額最大的採購訂單;二是,宇樹科技已開啟上市輔導,該事件將加強市場對人形機器人加速落地的預期;三是,7月21日,千尋智能、眾擎機器人、逐際動力三家人形機器人初創企業均發佈公告,完成新一輪融資。
人形機器人行業近期動態與投資邏輯分析(截至2025年7月21日)
一、行業核心催化事件
優必選
中標覓億汽車9051萬元機器人設備採購項目,為全球人形機器人企業最大單筆訂單,計劃2025年交付500台工業機器人。其天工行者機器人獲百台訂單,覆蓋科研教育場景。
智元機器人
與宇樹科技聯合中標中國移動1.24億元代工訂單,其中宇樹科技負責小尺寸機器人及核心部件。
宇樹科技
年內累計中標高校及科研機構訂單超2000萬元,技術認可度高。
宇樹科技
啟動IPO輔導,估值超100億元,2023年營收已破10億元,四足機器人全球市佔率近70%。
智元機器人
借殼上緯新材(連續9日漲停),獲正大集團戰略投資,佈局康養、新零售場景。
京東
領投眾擎機器人、千尋智能、逐際動力,總融資額近15億元,強化物流、零售領域協同。
深圳、北京等地設立專項基金支持具身智能發展,工信部明確2026年核心零部件國產化目標。
特斯拉Optimus量產計劃、英偉達AI技術賦能,推動行業技術迭代。
二、核心標的投資邏輯與優勢
1. 整機廠商:商業化落地先鋒
優必選(港股)
優勢
:全球人形機器人龍頭,Walker S2實現自主換電技術,工業場景訂單明確;科研教育領域市佔率領先。
亮點
:2025年交付量預計超800台,估值對標特斯拉Optimus。
智元機器人(未上市)
優勢
:依託上緯新材上市平臺,整合供應鏈資源;與京東合作探索零售場景,量產能力突出(年產能數千台)。
亮點
:動態避障、多語言交互技術領先,獲華為、比亞迪等產業資本背書。
宇樹科技(未上市)
優勢
:四足機器人全球市佔率第一,模塊化設計適配低成本量產;獲騰訊、阿里、中國移動注資,技術生態完善。
亮點
:IPO后有望加速全尺寸機器人研發,深化與特斯拉、華為合作。
2. 核心零部件:國產替代核心賽道
綠的諧波(688017)
優勢
:諧波減速器國產化率超60%,精度達國際標準,成本僅為日本產品1/3。
亮點
:進入特斯拉二供名單,2025年上半年出貨量同比增320%。
鳴志電器(603728)
優勢
:空心杯電機全球僅3家量產,成本比瑞士競品低60%,供貨優必選、達闥科技。
催化劑
:獲華為問界機器人2億元訂單,技術壁壘顯著。
三花智控(002050)
優勢
:特斯拉執行器核心供應商,機電一體化方案適配人形關節,毛利率28%領跑行業。
亮點
:2025年中報預增超200%,深度綁定頭部客户。
3. 場景應用與系統集成
長盛軸承(300718)
優勢
:獨家供應宇樹科技關節軸承,輕量化技術降低整機能耗30%。
催化劑
:年內股價漲幅超400%,模塊化設計契合量產需求。
瑞芯微(603893)
優勢
:自研結構光模組應用於優必選Walker S系列,國產替代邏輯明確。
亮點
:2025年中報預增185%-195%,芯片自主化率提升。
三、行業趨勢與投資策略
輕量化(結構優化+新材料)、感知系統(3D視覺+紅外傳感)、AI算法(多模態閉環)三大方向為核心突破點。
目標:2026年整機成本降至2萬美元以下(當前約10萬美元),推動規模化應用。
高增長+技術卡位
:優先關注綠的諧波、鳴志電器等國產替代龍頭。
場景落地確定性
:優必選(工業)、智元(零售)、宇樹(科研)的訂單驗證。
政策紅利
:深圳、北京產業基金扶持企業(如大族激光、拓斯達)。
技術迭代風險(如激光雷達替代紅外方案)、估值泡沫(部分企業PE超100倍)。
需跟蹤訂單交付進度及成本控制能力,警惕概念炒作。
四、重點股票池
標的 |
代碼 |
核心邏輯 |
短期催化劑 |
---|---|---|---|
優必選 |
09880.HK |
全球龍頭,訂單放量 |
中報交付數據超預期 |
智元機器人 |
未上市 |
京東生態協同,場景突破 |
借殼后資本運作預期 |
綠的諧波 |
688017.SH |
減速器國產替代加速 |
特斯拉供應鏈訂單落地 |
鳴志電器 |
603728.SH |
空心杯電機成本優勢 |
華為機器人訂單交付 |
長盛軸承 |
300718.SZ |
宇樹科技核心供應商 |
輕量化技術擴產 |
數據來源:招標公示、券商研報、公司公告、行業研報。
風險提示:以上分析基於公開信息,不構成投資建議,需結合市場動態調整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