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7-21 17:47
(來源:紀要頭等座)
1、快遞行業上半年表現與全年預測
·上半年業務量與收入增長:快遞行業上半年收入增幅10.1%,表現突出。年初預計業務量增幅不超15%,但上半年實際增幅達19.3%,遠超預期。行業景氣度提升得益於無人化應用降本增效。如上半年新時器無人車應用量達6600輛,相當於2024年全年行業應用量。無人驛站、無人車等應用有效降低行業成本。
·價格降幅與行業景氣度:各月價格降幅方面,1 -2月為9.2%,3月為8.2%,4月為7.0%,5月為7.6%。原預計6月降幅約7.2%,實際為6.5%,好於預期。上半年總體降幅7.7%,全年預計降幅約6.9%。業務量增幅19.3%與價格降幅7.7%的比例處於30% 40%的合理區間,行業表現景氣。國家反內卷政策已見成效,價格競爭未顯激烈。
·全年業務量預測:綜合經濟、消費及行業等因素,預計全年業務量2040億件,增長16.6%。其中,上半年增幅19.3%,下半年預計約14%。該預測遠超去年底13%的預期,行業景氣度超預期。
2、反內卷政策背景與行業問題
·政策背景與國家部署:國務院、黨中央佈置相關工作后,各行業響應,國家郵政局作為部委,對反內捲進行部署。7月初佈置合理,因為7-8月是快遞行業淡季,企業易低價上量。2021年7月行業價格降幅大,8月17日國家郵政局約談6家通達兔快遞企業,要求漲派費一毛錢。綜合國家重視和行業淡季特點,國家郵政局召開反內卷會議屬正常部署。
·反內捲成因與地方差異:《求是》雜誌分析反內捲成因有四條,前三條不適用於快遞行業,第四條‘行業產品單一可能引發低價競爭’在快遞行業存在,但總體競爭程度尚可。快遞行業全國形勢好但地方差異大,傳統業務量前四省為廣東、浙江、江蘇、山東,2024年河北業務量超山東,2025年上半年河南業務量也超山東。河北、河南部分地市如廊坊、保定、商丘價格競爭激烈,帶動當地電商快遞發展,也加劇了行業競爭,國家郵政局將關注此類價格窪地城市,要求當地控制過度競爭。
·行業內部長期問題:快遞行業存在長期痛點,小哥社保覆蓋少,多地未為其購買社保,勞動保障一般,多數小哥是小時工並與勞務公司籤合同。部分小哥更看重當前收入,認為未來保障需求遙遠。地方價格競爭、小哥勞動和醫療保障等問題均屬反內卷範疇,需持續跟進解決。
3、快遞行業外部內卷因素
·電商平臺數據壟斷影響:快遞行業面臨的外部內卷部分來自電商平臺的數據壟斷。如某多驛站、某鳥驛站等電商平臺通過控制數據分配製約快遞企業發展,將數據分時段分配給不同快遞企業,導致企業無法獲取全量片區數據。這使快遞企業難以進行商流數據的進一步商業開發,也無法通過數據提升服務質量。以菜鳥驛站為例,包裹有燈條提示用户可一次性取走多個快遞,但相關數據未完整傳遞給企業,導致用户需多次取件,服務質量下降。此外,數據缺失還限制了快遞企業在末端服務(如上樓服務、客户取件服務)的提升,成為其發展的重要制約因素。
·即時零售補貼的潛在影響:近100天內,外賣行業的發展對快遞企業產生了一定影響。當前外賣行業存在燒錢補貼現象,雖外賣本身規模有限,但需關注即時零售是否會影響電商實物網購。若即時零售通過大量補貼替代電商實物網購,可能引發內卷。部分電商平臺採用補貼模式,如平臺補貼10元,要求商家承擔7元、平臺收取3元,導致商家利益受損,可能出現商品供應數量減少或質量下降的情況,進而影響用户體驗。針對此類內卷現象,國(更多實時紀要加微信:aileesir)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於7月18日約談了餓了麼、美團、京東,釋放反內卷信號。儘管這對快遞行業可能是利好,但后續政策走向仍需進一步觀察。
4、即時零售對快遞企業的影響
·利好企業及邏輯:即時零售的發展對快遞企業的利好存在一定順序,受益企業主要包括順豐同城、圓通、郵政、中通及京東物流。具體來看,圓通因正在推進城市服務中心佈局,適配即時零售發展需求;郵政憑藉2024年前同城業務規模最大的基礎受益;2024年后順豐同城同城業務最大,也因此受益;中通因擁有自有同城體系且當前同城業務排序第四受益;京東物流也獲得更多收益。
5、區域市場競爭與政策傾向
·浙江(義烏)市場分析:2025年上半年,浙江業務量佔全國比重為16.9%,較2012年提升2.5個百分點,較2020年下降4.6個百分點,降幅全國最大;收入佔比方面,較2020年下降2.1個百分點,顯示浙江電商快遞業務量及收入佔比均呈下行趨勢。2020年左右,浙江是全國價格窪地,義烏是浙江價格窪地,其單件攬收成本僅2 -3分錢,因金華和義烏業務量佔全國比重達10%,電商快遞企業總部需補貼維持競爭。當前浙江業務量雖增加,但佔全國比重降低,主要因義烏、台州等地成本攀升,部分產業轉移至江西等地。在此背景下,浙江省政府政策傾向轉變,王浩書記和劉傑省長提出高質量發展要求,認為義烏漲價是積極信號,未來將聚焦快遞出海、進廠、應急物流、時效大倉等業務。
·廣東(潮汕)市場分析:廣東市場的價格窪地主要在深圳東莞、廣州中山及潮汕地區,潮汕地區價格最低。潮汕地區由原汕頭市於1993年分拆為汕頭、潮州、揭陽三市,三市主城區間距20 30公里,地理上北靠山、南臨海,東接泉州、西連廣州價格窪地。受地理限制,潮汕地區價格競爭侷限於本地製造業,不影響其他區域。
6、國際快遞格局與極兔海外業務
·全球快遞格局變化:全球快遞格局正經歷顯著演變。歷史上,UPS、FedEx的國際業務(佔其總業務量20%-25%)核心邏輯是伴隨美國企業出海,為其提供快遞和物流服務。但當前美國製造業優勢減弱,其進出口在全球總額中的影響力下降,這一核心邏輯已失效,導致UPS、FedEx未來將處於弱勢。與此同時,中國製造業及跨境電商崛起成為新驅動力,中國製造業產品通過跨境電商和製造業出海實現全球流通,帶動中國快遞物流企業全球發展。從競爭格局看,美國快遞企業中,亞馬遜物流憑藉重資產模式服務電商履約,2024年業務量仍低於UPS,但2025年全球業務量將超過UPS。此外,DHL因依賴德國製造業規模,在美國和中國影響力增強的背景下,其全球影響力將趨弱。基於上述趨勢,預計到2035年,全球快遞物流業務TOP10企業中,五家為中國企業,四家為美國企業,剩余一家為DHL,而當前世界500強中的法國郵政、意大利郵政等將被淘汰出前十,這一格局由各國經濟實力決定。
·極兔海外業務優勢:極兔在海外業務表現突出且具備顯著競爭優勢。業務規模上,2024年其在中國體系外的東南亞及新市場業務量達48億件,為世界第一,超過亞馬遜物流和UPS;預計2025年海外業務量超60億件,規模基本等同於FedEx。商業模式上,極兔採用直營、加盟與股份制三合一模式,區別於傳統加盟制快遞企業總部與加盟商的利益矛盾,實現了雙贏乃至多贏。戰略特質方面,極兔戰略水平高,且是快遞行業唯一具備互聯網思維的企業,以終為始、目標導向、快速執行、低價競爭、強營銷及高戰略能力推動了企業快速成長。極兔戰略極少失誤,僅2022年進入埃及市場略早(埃及市場規模較小),被評價為僅次於順豐的優質企業。
7、極兔中國市場定位與戰略
·國內業務調整與增速:極兔於2020年進入中國市場,截至2025年二季度,已在中國市場經歷22個季度的發展。2025年二季度是其進入中國市場以來首次出現國內業務量增速低於行業水平的情況,增速低於行業2個百分點。在服務質量方面,極兔呈現顯著提升趨勢:2021年三季度,其服務質量在九家快遞企業中排名第8(德邦因屬於快運未計入快遞統計),當時快遞時效約為60多個小時;到2022年,服務質量已提升至八家快遞企業中的第4名,時效穩定性和速度均有明顯改善。價格策略上,與行業整體降價趨勢不同,極兔在2020 -2021年行業價格競爭激烈期間,持續提升單價以支撐服務質量的優化。
·國內戰略核心邏輯:極兔將中國市場定位為‘基本盤’,當前聚焦於穩定基本面、提升服務質量和價格水平。作為國內較年輕的快遞企業,其早期戰略能力強但戰術執行力弱,收購百事后曾因內耗等問題影響執行效率。不過,2024 -2025年期間,企業戰術執行能力逐步提升。國內市場還承擔人才聚集功能,通過在國內市場積累經驗、培養和聚集專業人才,為海外市場拓展提供人力支撐,形成‘國內穩基本盤、人才反哺海外’的戰略佈局。
8、快遞行業併購與競爭格局
·併購的戰略意義:快遞行業併購的成功與否需從對企業整體戰略的支撐性判斷。例如,順豐出售蜂網是因該業務處於虧損狀態,無法與其他網絡協同,且會影響服務質量,在順豐業務量尚可的情況下,這一出售行為被視為戰術成功。極兔收購蜂網則是戰略成功,因極兔當時缺乏人才,而蜂網擁有的人才資源對其具有重要意義。極兔收購百世雖因2022年黑天鵝事件(包括俄烏衝突、國內消費信心和能力不足導致快遞行業全年僅增長2.1個百分點)在融合過程中遇到問題,但從戰略層面仍屬成功。此外,順豐收購DHL國內供應鏈業務戰略成功,核心在於獲取其人才,而非收入或客户。
·未來增量市場與差異化:快遞行業未來存在顯著增量空間。2025年納入統計的快遞行業營收約為1.52萬億元,未來規模預計將達4 -5萬億元。增量主要來自三個方向:一是快遞出海,預計帶來超1萬億元增量;二是快遞進廠,預計帶來約1萬億元增量;三是同城市場(包括冷鏈快遞、高鐵運輸提速、機場增多等形成的大同城概念及應急物流等)。其中,快遞服務製造業潛力突出,當前相關營收規模約三四百億元,而中國適合快遞企業經營的製造業規模約20萬億元(佔第二產業產值約一半),若按最低5%的物流費用計算,對應市場規模達1萬億元。目前快遞企業因物流業務需客製化、項目制運作,通達系難以承接,主要由郵政、順豐、京東三類企業適配,但郵政更側重金融業務,順豐聚焦國際業務,京東以第二方物流為主,第三方物流規模有限。隨着電商快遞接近天花板,國際業務、冷鏈物流、應急物流等利潤水平遠高於標準化電商快遞的領域,將成為快遞企業未來發展重點。綜合來看,未來三年行業大規模收購必要性降低,全球快遞行業處於第二次創業潮起始階段,中國快遞企業憑藉經驗與規模優勢,主動出售企業的可能性較低。
9、頭部快遞企業差異化戰略
·圓通:直營化與出海:圓通通過推進城市服務中心戰略實施直營化,涵蓋直營運營、營銷支持及為加盟商兜底。在出海佈局上,依託奧英國際、浙江及嘉興機場等,緊跟國家節奏推進出海業務。
·極兔:股份制與東南亞市場:極兔以股份制結合互聯網思維拓展海外市場,2025年國際業務量預計達60億件,遠超菜鳥(不足30億件)及郵政(僅幾億件)。其聚焦東南亞市場,依託RCEP穩定性及人民幣國際化優勢(東南亞支付佔比40%,高於人民幣海外支付3.75%)拓展業務。
·中通:輕資產與協同:作為最大快遞企業,中通海外拓展面臨模式選擇,需探索輕資產(加盟)或超輕資產(加盟+重包)模式。加盟模式在海外需解決企業與加盟商雙贏問題(國內尚未形成此邏輯),且內部快運等板塊協同待深化。
·順豐:綜合能力領先:順豐綜合競爭力在快遞行業排名第一,當前全球排名第五(亞馬遜物流高於順豐),2035年有望競爭全球前三(可能替代UPS、FedEx、DHL中的一家)。其業務覆蓋快遞、物流、同城、貨運、數字等多領域,是綜合性企業。
10、順豐增長動力與競爭優勢
·激活經營模式效果:2025年上半年,順豐業務量增速達25.7%,為行業第一,超出行業增速6.4個百分點。其增長得益於今年採用的激活經營模式,核心邏輯是多勞多得的虛擬股份制激勵,如原干100個活掙100元,現干110個活掙115元,干120個活以上掙140元,增量越多激勵越大。該模式參考2017年郵政眾創眾享工程,提升了員工積極性,網點或網格負責人帶動體系外員工大量增加,形成良性增長。對比2019年田康建模式,今年激活經營模式效果更優。
·激活經營潛力與后勁:當前順豐25.7%的業務量增速並非上限。2017年郵政4000個網點經營模式創新案例中,400個網點業務量增幅超100%,240多個超150%,遠超順豐當前增速。順豐激活經營模式雖效果良好,但仍有問題,不過公司已關注到。隨着問題解決,模式效果將持續提升,預計后勁至少持續至2026年底。其潛力源於激勵機制激發員工能動性,員工從用8 -9分勁變為恨不得使11分勁,多勞多獲創造更多業務量。
·時效件增長來源:順豐時效件增長主要有三方面來源:約50%來自市場擴大,由物流業務帶動的高價值時效(更多實時紀要加微信:aileesir)件新增需求貢獻;約30%來自郵政高端件流失,郵政價格降低使其時效件電商化,原高端時效件流向順豐;約20%來自京東(變革期)、中通(略收縮期)等企業份額轉移,京東變革和中通收縮為順豐提供部分增量市場。
Q: 如何看待浙江管局傾向?該傾向是否可能蔓延?浙江與廣東在管局傾向方面存在哪些差異,受哪些因素影響?
A: 浙江與廣東部分地區的價格漲價不會影響其他地方。浙江方面,2020年左右浙江是全國價格窪地,義烏是浙江價格窪地,因金華和義烏業務量佔全國比重過高,單件攬收成本僅兩三分錢,需總部補貼進行價格競爭;但2025年上半年浙江全省業務量佔全國比重為16.9%,較2020年下降4.6個百分點,收入比重下降2.1個百分點,其電商快遞處於快速下行期,主要因義烏、台州等地人工、地租成本高,快遞產業轉移至江西等成本低的地方;當前浙江要求高質量發展,義烏漲價是好事,可發展快遞出海、進廠、應急物流、時效大倉等高質量業務。廣東方面,關注深圳東莞、廣州中山、潮汕街三個價格窪地,其中潮汕街北靠山、南臨海、東接泉州窪地、西接廣州窪地,只能在自身製造業範圍內競爭,不影響其他城市。
Q: 如何判斷快遞行業併購是否成功?以極兔收購百世、蜂網為例,其成效如何?未來快遞公司被收購時,整合難度、必要性及協同效應如何?
A: 判斷快遞行業併購成功的核心在於其對企業整體戰略的支撐作用。例如,順豐出售豐網是因豐網虧損且無法與其他網絡協同,影響服務質量,屬戰術成功;極兔收購蜂網因獲取順豐蜂網的人才資源,收購百世因快速完善網絡佈局,均屬戰略成功。儘管極兔收購百事后因2022年俄烏衝突、國內消費信心不足等黑天鵝事件導致整合受阻,但屬外部不可控因素,戰略層面仍成功。順豐收購DHL國內供應鏈同樣通過獲取人才實現戰略成功。未來三年行業無大規模併購必要,小併購可行,行業已無出清邏輯,轉向利潤提升階段。快遞行業未來規模將達四五萬億,增量來自出海、進廠、同城及應急物流等領域。其中,快遞服務製造業潛在規模達1萬億,但因需客製化、項目制服務,目前僅郵政、順豐、京東具備能力;國際業務、冷鏈、應急物流等利潤高於標準化電商快遞。當前全球處於第二次快遞企業創業潮初期,中國快遞企業憑藉經驗與規模優勢,無主動出售意願,未來利潤與營收將持續增長。
Q: 快遞行業出清無望的背景下,頭部與尾部快遞公司的差距是否會拉開?尤其是通達系當前客户感知同質化較嚴重,后續差異化發展前景如何?
A: 快遞行業各企業差異化將持續擴大。當前各企業發展路徑已呈現顯著差異:圓通推進直營化改革,佈局國際業務並緊跟國家戰略;極兔以股份制+互聯網思維拓展海外市場,2024年國際業務量預計達60億件,重點深耕RCEP市場;中通作為規模最大企業,正探索海外拓展模式及內部板塊協同;郵政作為唯一國企,普遍服務穩定但經營性業務競爭力較弱;京東物流需整合達達、跨越、德邦等板塊,探索Bigbox模式;順豐綜合競爭力居首,業務覆蓋快遞、物流、同城、貨運等多領域。隨着行業賽道擴展,所需模式從單一加盟/直營向股份制、眾包等多元化發展,企業間差異化將因賽道不同而持續拉大,通達系等企業亦將通過各自戰略路徑實現差異化發展。
Q: 競爭對手EMS的業務增速情況如何?為何在整體經濟增速未顯著提升的背景下,順豐激活經營模式能推動其傳統時效件增速高於行業增速且超出幅度較大,后續增長潛力應如何評估?
A: 順豐上半年業務量增速為25.7%,高於行業增速6.4個百分點,但當前增速遠未達上限。激活經營模式通過多勞多得、增量激勵遞增的核心邏輯,有效提升員工積極性,促使體系外輔助人員增加,推動業務量增長。參考郵政2017年類似模式實踐,順豐當前25.7%的增速仍有較大提升空間。由於該模式存在優化空間,預計其激勵效果將持續增強,至少延續至2026年底。關於EMS,其業務增速較為穩定,發力更多與人事變動相關,市場關注度較低。
Q: 郵政是否會換班子?
A: 郵政存在換班子的可能性。當前郵政集團劉亞麗董事長正常退休年齡為68歲,可能於2027年退居二線,但副部級國企一把手通常可任職至63歲,具體情況存在不確定性。各省郵政公司一把手更換較為頻繁,其任職時間影響工作投入:若2月任職,則全年全力以赴;若七八月份任職,剩余季度工作投入有限,因績效考覈從次年開始,故第一年傾向於壓低基數以提升次年增幅,該邏輯適用於省、地市層級。
Q: 順豐傳統時效件上半年整體增速約25%,其中最貴的特快增速預計達高個位數,其增長來源(更多實時紀要加微信:aileesir)是搶佔EMS、中通等的高端件市場,還是市場規模擴大?行業該領域增速是否普遍提升?
A: 順豐傳統時效件增長來源主要分為三部分:約50%來自市場規模擴大;約30%來自郵政時效件流失;剩余約20%來自京東、中通等其他企業的份額轉移。
免責申明:以上內容不構成投資建議,以此作為投資依據出現任何損失不承擔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