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7-21 14:04
在保險行業,精算人才的流動,從來都不是簡單的薪資問題。
來源|中訪網
在保險行業的版圖中,總精算師宛如一顆關鍵的螺絲釘,雖小卻至關重要,牢牢把控着保險公司的風險與定價命脈。而陽光財險總精算師一職,在今年卻像坐過山車一般,頻繁變動,着實令人矚目。
2025年開年,陽光財險元老級總精算師朱仁棟的卸任,就像推倒了多米諾骨牌的第一張。朱仁棟手握北京大學理學學士、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碩士學位,在陽光財險深耕多年,他的離開,讓這個關鍵崗位瞬間懸空,引發了一系列連鎖反應。集團趕忙從精算部抽調協理劉博臨時「救火」,本想着能暫解燃眉之急,可沒想到,這位2022年才加入陽光保險的「外來客」,僅僅在這個位置上待了四個月,便匆匆卸下重任。
劉博的履歷並非毫無亮點,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本碩連讀,還擁有中國精算師資格,在安盟財險擔任過總精算師,也在不少中小險企和諮詢機構積累了經驗。可陽光財險在行業里也是響噹噹的角色,對總精算師的要求自然水漲船高。和那些行業大拿相比,劉博過往主要活躍在中小險企,資歷稍顯稚嫩,而且在國內精算領域,北美精算師等國際認證體系就像一座無形的大山,橫亙在從業者的職業發展道路上,劉博僅為中國精算師,在這場競爭中,似乎就先輸了一籌。
就在大家以為陽光財險要陷入總精算師「荒」的時候,馮雪隱登場了,這位1980年出生的英國精算師,履歷堪稱華麗。早年在美亞保險(AIG)中國、平安財險等頭部機構摸爬滾打,積累了豐富的實戰經驗。但真正讓他在行業里站穩腳跟的,是在太平財險的12年。從基層一步步干到總精算師,期間還同時掌管產品、企劃、創新三條重要業務線,甚至還兼任太平科技保險總精算師,這可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而且,他還活躍在行業治理層面,在多個行業組織擔任專家,專業影響力不容小覷。
離開太平后,馮雪隱的職業道路越走越寬,在復星資管擔任銀保業務COO,涉足資本運作領域;后來又進入香港鼎睿再保險董事會及投資委員會,這樣「精算+資管+國際化」的複合型背景,簡直就是為港股上市公司陽光保險量身定製的。當時,市場都在期待陽光保險能就此構建起「鐵三角」般穩固的精算體系:集團有毛丹把控全局,財險板塊由馮雪隱掌舵,壽險板塊則由趙宇平坐鎮。
然而,現實卻給了大家一記響亮的耳光。短短兩個月后,馮雪隱的名字悄然從陽光財險高級管理人員名單中消失,這一戲劇性的變化,讓所有人都大跌眼鏡。
高薪向來是吸引人才的有力武器,陽光財險在這方面也不含糊。2024年,雖然陽光財險只披露了高管薪酬區間為100 - 500萬元,但從母公司財報能看出,集團不少核心管理層年薪都逼近500萬元,總精算師作為關鍵技術高管,薪資待遇自然也在前列。以馮雪隱的資歷,完全能匹配這份高薪。可高薪卻沒能留住他,這背后的原因,值得深思。
在保險行業,精算人才的流動,從來都不是簡單的薪資問題。公司戰略頻繁調整,就像一艘在大海里沒有方向的船,讓精算師們難以施展拳腳;決策流程宂長繁瑣,一個方案從提出到實施,要經過層層審批,等真正落地時,市場可能早已發生變化;考覈指標不切實際,遠超行業正常水平,壓得人喘不過氣。在這樣的環境下,即便拿着高薪,精算師們也可能爲了尋求更穩定、更能發揮自己才能的平臺而離開。
再看監管合規方面,馮雪隱在太平財險任職期間,公司曾遭受監管處罰,他作為時任總精算師也被牽連。不過,這種因職務身份承擔的「連帶責任」處罰,和個人重大違規有着本質區別,而且隨着時間的推移,這種處罰對職業發展的影響也會逐漸減弱,所以,監管因素不太可能是他離開的主要原因。
更深層次的矛盾,或許在於企業文化的融合。馮雪隱長期在太平財險這樣的央企體系工作,央企有着自己獨特的節奏和文化氛圍;而陽光財險作為民營企業,董事長張維功以「鐵腕」管理著稱,狼性文化濃厚,甚至曾有拉員工開會至凌晨2點半的傳聞。在陽光財險,核心崗位大多被「老陽光人」牢牢佔據,空降高管如果沒有強大的支持,很容易就會被邊緣化,陷入孤立無援的境地。戰略理念的差異,也可能讓新加入的高管與公司漸行漸遠,加速他們的離開。
從行業角度來看,頭部險企如人保、平安,精算、財務、投資三大職能相互制衡又協同發展,形成了穩定的權力結構;而中小險企,往往把精算師定位為「參謀長」,卻沒有賦予其相應的決策權力。陽光財險雖然在行業中位居前列,但在總精算師崗位的頻繁變動上,卻暴露了其在用人和組織架構上的短板。這個關鍵崗位一直難以找到合適人選,背后反映的正是公司內部管理與行業通行模式之間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