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7-21 16:47
新浪財經ESG評級中心提供包括資訊、報告、培訓、諮詢等在內的14項ESG服務,助力上市公司傳播ESG理念,提升ESG可持續發展表現。點擊查看【 ESG評級中心服務手冊】
《綠色金融支持項目目錄(2025年版)》
系列解讀(四):
資源循環利用產業
近日,人民銀行、金融監管總局、證監會聯合印發《綠色金融支持項目目錄(2025年版)》(以下簡稱《綠金目錄(2025年版)》或「目錄」),首次實現了綠色金融產品標準的統一。為更好理解目錄的內容亮點與主要變化,本系列文章將分期詳細解讀各領域目錄調整的主要內容與各行業發展趨勢,以期更好地為目錄的理解與使用提供一定幫助。
《綠金目錄(2025年版)》在內容上包含一級分類9個、二級分類38個,三級分類271個,本期主要解讀「資源循環利用產業」部分,主要包括「資源循環利用裝備製造」和「資源循環利用」二級分類2個和三級分類16個。
01
資源循環利用裝備製造
(1)目錄調整主要內容
「資源循環利用裝備製造」這一分類與《綠債目錄(2021年版)》及《綠產目錄(2019年版)》相比更加聚焦,形成以礦產資源、水資源、工業固廢、農林廢棄物、廢舊物資、垃圾資源化及廢氣回收裝備製造七大核心板塊,分類邏輯更完整科學,技術覆蓋更全面,充分契合當前循環經濟產業化發展需求。同時,類別下增設「3.1.7 廢氣回收利用裝備製造」條目,填補工業廢氣治理裝備分類的空白。技術術語表述升級,將「廢物無害化」調整為「廢棄物綜合利用」,強調資源價值轉化。
表1 「資源循環利用裝備製造」目錄分類對比
(2)主要變化類別
本目錄中新增條目為「3.1.7 廢氣回收利用裝備製造」。以往目錄中「水污染防治裝備製造」的相應內容調整至「2.1.2 水污染防治裝備製造 」條目中。
在條目具體內容的變動上,與《綠債目錄(2021年版)》及《綠產目錄(2019年版)》相比,統一增加了製造企業直接銷售相應設備的活動條款,強化了裝備製造與市場應用的銜接機制。還對個別條目的技術裝備進行了擴充:在「3.1.2 水資源高效及循環利用裝備製造」條目中增加了機械化農業及園藝機具製造的相關內容;在「3.1.5 廢舊物資循環利用裝備製造」中增加了廢舊農用物資回收、加工處理、利用設備製造等內容;在「3.1.6 垃圾資源化利用裝備製造」增加了生活垃圾資源化利用設備、裝備製造。通過對裝備技術內容進行擴充,構建起更為科學完整的資源循環利用裝備製造分類框架。
(3)行業發展趨勢
「資源循環利用裝備製造」主要涵蓋礦產資源、水資源、工業固廢、農林廢棄物、廢舊物資、垃圾資源化及廢氣回收裝備製造等細分領域。
在「雙碳」目標引領下,各細分領域裝備加速向智能化、模塊化、高效化方向迭代,同時產業鏈持續向技術服務和運營維護延伸。隨着政策支持力度加大和標準體系不斷完善,資源循環利用裝備製造行業正從單一設備製造向系統解決方案轉型,市場空間持續拓展,未來將在技術創新驅動下保持穩健增長,為循環經濟發展提供關鍵支撐。
礦產資源綜合利用裝備正面臨技術升級與市場擴張雙重機遇。低品位礦選礦技術持續突破,複雜銅鉛鋅礦資源高效開發裝備國產化率逐步提升。氧化鎳礦提取技術裝備和伴生螢石選礦設備市場需求穩定增長。採空區煤層氣地面抽採裝備在能源結構調整背景下應用範圍不斷擴大。行業呈現智能化發展方向,傳感器技術和自動化控制系統在選礦裝備中的應用日益廣泛。
水資源循環利用裝備向高效節能和智能化方向快速發展。智能灌溉系統在精準農業推動下滲透率持續提高,噴灌微灌設備在乾旱地區應用廣泛。
工業廢水處理裝備技術升級加速,膜分離技術和高級氧化工藝成為主流。海水淡化裝備呈現大型化趨勢,反滲透膜組件和能量回收裝置國產化進程加快。非常規水資源利用裝備市場空間擴大,礦井水淨化裝置和雨水收集系統在城市建設中應用增多。裝備製造企業逐步向運營服務領域延伸,形成設備銷售與技術服務結合的商業模式。
工業固廢處理裝備向資源化和高值化利用方向發展。冶金菸灰粉塵回收設備技術成熟度提高,稀貴金屬提取效率顯著提升。危險廢物處理裝備安全標準日趨嚴格,自動化控制系統成為標配。工業副產石膏和冶煉渣綜合利用裝備市場保持穩定增長。模塊化設計理念在固廢處理裝備中廣泛應用,設備靈活性和適應性不斷增強。
農林廢棄物處理裝備呈現專業化與規模化特徵。秸稈收儲運設備自動化程度提高,加工利用裝備能效水平持續優化。畜禽養殖廢棄物處理裝備市場需求旺盛,糞肥還田設備技術不斷升級。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裝備標準體系逐步完善。林業剩余物資源化利用裝備在生物質能源領域應用前景廣闊。
廢舊物資處理裝備向智能化和精細化方向發展。退役光伏組件拆解設備市場需求快速增長,動力電池回收處理裝備技術持續突破。廢舊電子產品處理線自動化水平顯著提高,分揀精度和回收率不斷提升。廢舊農用物資回收裝備在鄉村振興戰略推動下應用範圍擴大。再製造裝備產業規模穩步增長,機牀功能部件再製造技術日趨成熟。行業標準體系逐步完善,推動裝備製造規範化發展。
垃圾處理裝備呈現多元化和集成化特徵。生活垃圾分揀設備智能化水平持續提高,廚余垃圾處理裝備技術路線多樣化。建築垃圾再生利用裝備市場空間廣闊,移動式處理設備需求旺盛。污泥處理裝備向能源化利用方向發展,厭氧消化技術應用廣泛。大件垃圾拆解設備自動化程度不斷提升,作業效率顯著提高。
廢氣治理裝備向資源化和能源化方向快速發展。焦爐煤氣淨化裝備技術持續升級,高爐煤氣回收效率不斷提高。二氧化碳捕集提純裝備在碳減排政策推動下市場前景廣闊。工業副產氫氣回收裝置在新能源領域應用增多。含塵廢氣治理裝備向高效低耗方向發展,過濾材料性能持續優化。廢氣資源化利用裝備製造企業加強技術創新,核心部件國產化率逐步提升。行業標準體系不斷完善,推動裝備製造規範化發展。
02
資源循環利用
(1)目錄調整主要內容
在目錄設置上,本目錄相較於《綠債目錄(2021年版)》及《綠產目錄(2019年版)》呈現出更系統化的分類整合。「3.2.2 水資源高效及循環利用」整合了《綠債目錄(2021年版)》及《綠產目錄(2019年版)》較為分散的節水灌溉、海水淡化等條目;同時新增了「3.2.7廢氣回收利用」、「3.2.9木材高效加工及循環利用」等條目,將廢氣回收及木材加工循環利用納入資源循環利用統一框架,形成更系統的分類體系。
表2 「資源循環利用」目錄分類對比
(2)主要變化類別
本目錄中新增條目為「3.2.7廢氣回收利用」和「3.2.9木材高效加工及循環利用」。《綠債目錄(2021年版)》及《綠產目錄(2019年版)》中「歷史遺留尾礦庫整治」的相應內容調整至「2.5.1 工業固體廢棄物無害化處理處置」條目中。
本目錄的主要變化體現在標準調整與範圍擴展兩方面。其中「3.2.1 礦產資源綜合利用」明確有色金屬、貴金屬、稀有金屬等採選活動的開採回採率、選礦回收率、資源綜合利用率達到有關行業國家、地方法律法規、政策、規範標準規定要求;「3.2.2水資源高效及循環利用」部分新增《節水灌溉工程技術規範》(GB/T50363)作為節水灌溉設施依據,補充海水直接利用設施建設標準要求;「3.2.4 農林廢棄物綜合利用」將支持範圍從農業廢棄物擴展至農林廢棄物,同時要求以農林廢棄物為原料的人造板製造活動,應達到E0級環保標準;「3.2.5 廢舊物資循環利用」部分對廢舊設備、零部件的再生利用從汽車及機電產品進一步細化擴展,包括廢舊船舶零部件、工程機械、機牀、文辦設備、盾構機、航空發動機、工業機器人及其零部件等;「3.2.8 園區循環化改造」部分新增了產業鏈建鏈補鏈活動及低效土地修復內容。
新增條目「3.2.7 廢氣回收利用」對原油加工及石油製品、煉焦、無機鹼、有機化學原料、氮肥、水泥、石灰和石膏、鍊鐵和鍊鋼等製造活動以及節能環保工程施工活動中產生的各類廢氣進行回收並通過能源化、原料化、資源化方式加以利用,聚焦工業廢氣的高值化利用,強化能源與原料的閉環管理;「3.2.9 木材高效加工及循環利用」涉及鋸材加工、木片加工、單板加工、人造板製造等活動中符合《木材綜合利用規範》和《人造板工程環境保護設計規範》要求的加工利用行為,包括節能環保技術研發、廢舊木材回收和循環利用,該條目針對木材產業鏈的可持續性,推動加工環節的節能降耗與廢棄材料的再生利用。
(3)行業發展趨勢
資源循環利用重點圍繞礦產資源、水資源、工業廢物、農林廢棄物及廢舊物資等關鍵領域,通過技術創新和模式優化,着力推進資源的高效化利用、綠色化處理和智能化管理,構建覆蓋資源開發、生產消費、回收利用全鏈條的循環經濟體系,全面提升資源利用效率和可持續發展水平。
礦產資源綜合利用行業將向高效化、綠色化方向發展。隨着全球資源緊缺問題加劇,提高開採回採率、選礦回收率和資源綜合利用率成為行業核心目標,尤其是有色金屬、貴金屬及稀有稀土金屬領域將強化技術標準。伴生礦和低品位礦的綜合利用技術將得到重點突破,推動礦山向智能化、數字化轉型升級。
水資源管理趨向精細化與多元化。農業灌溉領域將普及滴灌、噴灌等節水技術,推動《節水灌溉工程技術規範》的全面實施。工業領域高耗水行業如電力、鋼鐵、紡織等將加速節水技術改造和廢水回用設施建設。海水淡化與直接利用技術快速發展,相關設施建設需符合《反滲透海水淡化產品水水質要求》等標準,海水在工業冷卻、農業灌溉等場景的應用將逐步擴大。雨水、微咸水等非常規水源的收集利用技術也將進一步完善,提升水資源利用效率。
工業固廢資源化路徑更加清晰。粉煤灰、煤矸石、冶煉渣等廢棄物的建材化利用成為主流,水泥、磚瓦等行業將加大固廢摻比。金屬冶煉領域注重從廢渣中提取有價金屬,如赤泥回收鐵、鹼等資源。建築行業推廣尾礦、煤矸石替代砂石配製混凝土的技術,推動《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技術評價導則》落地。未來固廢處理將向無害化、高值化方向發展,減少堆存造成的環境污染。
農林廢棄物利用範圍從農業擴展至林業,形成全鏈條資源化模式。秸稈、林業三剩物的基料化、飼料化和能源化應用持續深化。生物質液體燃料、有機肥料等產品製造技術逐步成熟,政策支持將促進農林廢棄物收儲運體系的完善,實現規模化利用。
廢舊物資回收體系向專業化、精細化轉型。報廢汽車、電子電器、光伏組件等拆解處理技術提升,推動金屬與非金屬原料的高效回收。再製造產業覆蓋範圍擴大至船舶零部件、工程機械、工業機器人等領域,通過再製造工藝恢復產品性能,減少資源浪費。未來行業將依託標準化分揀中心和數字化平臺,構建覆蓋回收、加工、再利用的完整產業鏈。
生活垃圾與建築垃圾資源化率逐步提高。垃圾焚燒發電、生物質燃氣生產等技術成熟,政策鼓勵以生活垃圾、污泥為原料的能源化項目。廢舊瀝青路面再生利用技術在道路工程中推廣,建築垃圾分揀回收體系逐步完善。廚余垃圾堆肥生產有機肥的模式將標準化,推動有機廢棄物閉環處理。
工業廢氣資源化成為減碳重要手段。鋼鐵、焦化、水泥等行業的高爐煤氣、焦爐煤氣回收技術普及,用於發電、供熱或提取氫氣等副產品。石化、化工行業強化廢氣中硫磺、二氧化碳的捕集利用,推動碳減排。未來廢氣治理將結合節能改造,實現能源化與原料化協同發展。
園區循環經濟產業鏈建設成為重點。通過建鏈、補鏈、延鏈招商,推動企業間廢棄物、能源、水的梯級利用。閒置土地盤整和廢棄土地修復提升園區集約化水平,配套基礎設施支持資源高效流轉。未來園區將向「零碳園區」轉型,集成清潔能源、固廢處理、智能監測等系統。
木材加工行業注重環保與循環利用。《木材綜合利用規範》和《人造板工程環境保護設計規範》推動企業節能降耗,廢舊木材回收技術提升,促進人造板製造向E0級環保標準升級。節能技術研發與推廣加速,減少加工過程中的資源浪費,形成「採伐-加工-回收」閉環體系。
總體來看,資源循環利用行業將圍繞技術創新、標準升級和產業鏈協同,向高效化、綠色化、智能化方向發展,助力實現「雙碳」目標。
新浪財經ESG評級中心簡介
新浪財經ESG評級中心是業內首箇中文ESG專業資訊和評級聚合平臺,致力於宣傳和推廣可持續發展,責任投資,與ESG(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價值理念,傳播ESG的企業實踐行動和榜樣力量,推動中國ESG事業的發展,促進中國ESG評估標準的建立和企業評級的提升。
依託ESG評級中心,新浪財經發布多隻ESG創新指數,為關注企業ESG表現的投資者提供更多選擇。同時,新浪財經成立中國ESG領導者組織論壇,攜手中國ESG領導企業和合作夥伴,通過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理念,推動建立適合中國時代特徵的ESG評價標準體系,促進中國資產管理行業ESG投資發展。
責任編輯:何俊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