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7-21 12:00
(來源:求實藥社)
近日,華潤醫藥集團有限公司與上海昊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宣佈將聚焦醫美領域,建立覆蓋「研發-生產-渠道」的全鏈路合作體系,旨在拓展中國醫美產業新藍海,加速昊海生科核心產品的臨牀價值轉化與市場覆蓋率。
作為國內領先非處方藥製造商,華潤醫藥擁有覆蓋全國28個省級區域的龐大OTC渠道網絡;而昊海生科作為「醫美三劍客」之一,其醫美產品毛利率高達77.47%,核心玻尿酸產品「海魅月白」是國內首款使用天然賴氨酸交聯劑的玻尿酸,具長效性和膠原再生能力。
這一合作標誌着醫藥流通巨頭向高毛利醫美賽道戰略轉型的關鍵落子。
醫藥巨頭的跨界資本
華潤醫藥的渠道資源成為此次戰略合作的核心籌碼。其覆蓋全國28個省級區域的OTC網絡,包含深度滲透的醫療機構、藥店及終端市場資源,將直接解決昊海生科的渠道瓶頸。2025年第一季度,昊海生科銷售費用率達31.34%,同比上升0.54個百分點,自建銷售團隊的成本壓力顯著。
渠道協同效應已在成本端顯現。合作后,昊海生科無需再投入鉅額資金自建銷售團隊,資源得以向創新研發集中。對華潤而言,此次合作填補了其在注射類醫美產品的關鍵空白。此前華潤醫藥在醫美領域的佈局(如2024年與中國干細胞集團合作)始終受制於缺乏自有核心技術產品。昊海生科的玻尿酸產品線完美補足了這一短板。昊海生科年報亦顯示,2024年醫美營收11.95億元(佔比44.38%),同比增13.08%;玻尿酸收入7.42億(+23.23%),2024年醫美板塊整體毛利率77.47%。
醫美市場的高增長與高毛利是促成此次聯姻的深層動因。中國醫美市場規模預計2025年將達4108億元,其中非手術類輕醫美項目正以每年超過15%的速度增長。德勤報告指出,未來五年注射類醫美治療將保持20%-30%的複合增長率。
醫藥流通「四大天王」已全面入局醫美賽道
華潤並非孤例,醫藥流通領域的另外「三大天王」已全面入局醫美賽道。國藥、上藥、九州通憑藉渠道與資金優勢,正以不同策略搶佔醫美市場蛋糕。
1.九州通:最早入局,民營龍頭,全鏈路覆蓋的激進派
2016年投資愛美客,后續佈局鉅子生物(膠原蛋白)、綻妍生物(械字號敷料)等企業,完成玻尿酸、膠原蛋白、光電設備等賽道卡位。2024年合作醫美服務機構達10,560家,覆蓋率近60%,醫美業務營收(含税)8.51億元,同比激增120.47%。2025年擬以6.73億元投資重整后的奧園美谷,控股整合其醫美機構資源,強化服務端能力。
2.國藥集團:全產業鏈佈局的穩健派
進口代理(如與艾爾建合作引入保妥適、喬雅登)疊加自主產業鏈(西北健康科技產業園),覆蓋注射填充、光電設備等品類。旗下擁有德國進口Amalian玻尿酸、安渼沁系列產品、Kinbewty強脈衝光治療儀等,佈局醫美價值鏈最完整。央企資源背書,醫院渠道滲透力強,合規優勢顯著;全產業鏈佈局也可降低外部依賴。
3.上海醫藥:國際合作的精緻派
2024年旗下上藥控股與法國VIVACY達成研發銷售協議,引入高端玻尿酸產品,聚焦差異化市場。依託原有醫藥直銷體系,快速觸達高端醫療機構,但終端機構覆蓋率低於九州通。國際化資源整合能力強,規避同質化競爭;品牌運營經驗豐富,但佈局較晚,產品線單一,需加速本土化研發以應對價格戰。
四大巨頭核心佈局差異與未來潛力圖
(求實藥社整理,僅供參考)
四大天王入場標誌着醫美行業進入資源整合深水區。短期看,九州通憑藉終端覆蓋率與民營效率暫居領跑位;長期而言,華潤與昊海的全鏈路模式若實現技術內化,或顛覆行業範式。未來勝負手在於:誰能將醫藥基因轉化為「醫療級研發+消費級觸達」的雙重競爭力,而非困於渠道依賴症。
醫美行業洗牌已進入倒計時
技術迭代壓力持續存在,華熙生物與鉅子生物的「玻尿酸vs膠原蛋白」之爭,暴露了行業對新技術概念的周期性依賴。昊海生科雖然通過「海魅月白」實現技術突破,但仍需面對肉毒素、再生材料等新賽道的競爭分流——行業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底國內已有59款獲批玻尿酸產品,價格戰已成現實。
跨界者需突破「路徑依賴」瓶頸,醫藥企業擅長專業渠道推廣,但醫美產品更依賴消費者自主選擇,如何將「專業嚴謹」形象轉化為情感價值認同成為關鍵挑戰。福瑞達依託玻尿酸原料專利構建差異化壁壘的成功案例表明:只有將原有資源轉化為破局護城河,而非被行業慣性拖累,跨界者才能真正立足。
醫美市場的終極競爭將是底層技術體系的較量。隨着樂普醫療自研「童顏針」獲批、錦波生物重組膠原蛋白技術獲養生堂34億元注資,具備藥械背景的企業正通過生物材料創新抬高行業門檻。弗若斯特沙利文預測,2030年中國醫美市場規模將達6382億元,但技術壁壘將呈現指數級抬升。
渠道價值面臨重估。華潤與昊海的合作揭示OTC渠道的戰略意義——養生堂聯姻錦波生物、珀萊雅進駐九州等案例,均顯示藥店網絡正成為醫美產品新入口。但當前僅限面膜、口服產品等低門檻品類,如何通過渠道反哺專業醫美服務,仍是待解課題。
行業洗牌已進入倒計時。未來3-5年,真正掌握核心技術的企業將在震盪中構建新秩序:華熙生物向合成生物學縱深佈局、昊海生科強化醫療渠道優勢、愛美客通過併購擴充管線等原生派策略,將與藥械跨界勢力的技術賦能形成共振。而缺乏創新能力的跟風者,終將在監管收緊與競爭升級中黯然退場。
結束語
隨着監管框架完善與消費認知成熟,中國醫美產業終將告別野蠻生長。6000億市場的終極贏家,必屬於那些將技術創新、渠道效率與合規能力鑄成三位一體的整合者。
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關於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並請自行承擔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