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首次識別新型富銀礦物 河南發恩德銀、金礦探礦再獲突破

2025-07-21 15:59

智通財經APP獲悉,4月20日上午,在河南自然博物館舉辦的第56個「世界地球日」主題宣傳周啟動儀式上,由希爾威金屬礦業有限公司(下稱「希爾威」)旗艦礦山河南發恩德礦業有限公司(下稱「河南發恩德」)捐贈的「馮鋭銀礦」珍貴礦物標本,為河南自然博物館館藏再添一名「重磅成員」。該標本為首次面世,且銀含量極高,在金屬資源開發和礦物學研究領域具有重要科學價值。一經亮相,便吸引了眾人的目光。

「馮鋭銀礦」是希爾威(SVM.US)與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科研團隊在河南發恩德洛寧蒿坪溝礦區開展礦物學研究時,首次識別的一種新型富銀礦物,以希爾威董事長、CEO馮鋭博士名字命名,並於1月13日得到國際礦物學協會新礦物命名與分類專業委員會批准。

「馮鋭銀礦」是河南省第11個獲得國際認可的新礦物,對河南發恩德后續銀礦勘探和開採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它的發現,是該公司近年來圍繞國家新一輪找礦突破行動,通過投入大量勘探,在地質找礦領域所取得的代表性成果之一。

微信圖片_20250721155302.jpg

河南發恩德辦公樓

銀、金礦勘探再獲突破

洛寧縣位於豫西熊耳山銀金多金屬成礦帶上,具有良好的成礦條件和找礦潛力,是我國銀金礦重要生產區和重點找礦靶區,河南發恩德便坐落於此。

地心藏銀韻,開採綻光華。成立於2004年8月的河南發恩德,重點業務便是立足豫西地區開展以鉛鋅銀礦為主的地質勘查與開發運營。經過20年的穩健發展,已成長為中國最主要的白銀和鉛鋅生產商之一,連續多年入圍「中國白銀產量十強」,不斷為中國綠色能源產業的發展提供白銀原材料。

作為一家資源型企業,如何保證企業的可持續、高質量發展?河南發恩德深諳「手有余糧心中不慌」的道理。該公司地質團隊遵循地質工作規律,圍繞地質增儲全面梳理問題風險,大膽提出對策、措施,推進地質找礦工作走深走實。

「2004—2024年,公司累計完成鑽探265萬米,坑探超85萬米。2025年,計劃完成鑽探超25萬米,坑探近7萬米。在工程實施過程中,我們充分發揮就礦找礦、邊生產邊勘探的技術優勢,將科學找礦理念付諸實踐,在生產礦山取得了重大找礦突破。」河南發恩德地質勘探部長史海松介紹,地質團隊通過在已回採但由於局部品位變化而停採的採場上下部佈置鑽探,通過實施加密鑽、空白區及高品位見礦點加大探礦以及對新發現金礦脈補充鑽探等舉措,不僅盤活了存量資源、提高了資源利用率、降低了萬噸採掘比,還顯著增加了原有銀鉛鋅礦脈的資源量,並發現了多條銅金礦脈和淺部礦脈。

222.jpg

井下

其中,龍門西溝金礦勘查已經取得了較大突破,陸續發現了LM50、LM52、LM53、LM22 以及LM28等多條緩傾斜銅金礦脈,預計可探獲金資源量50~100噸。另外,在重新啟動鐵爐坪-龍門銀鉛礦淺部找礦和見礦礦脈深部找礦詳查的工作中,發現並探明瞭大量的高銀礦脈,預計可探獲礦石量950余萬噸,銀1700余噸,鉛鋅近25萬噸。該區域是目前該公司探尋高(銅)金、銀礦的主攻靶區。在沙溝以及蒿坪溝礦區投入的找礦行動,也同樣收穫頗豐。

333.jpg

河南鐵爐坪井下礦脈

在礦脈外圍增加勘查工程也是下一步擴大資源量的有效途徑。隨着后續對洛寧礦區西溝和鐵爐坪等部分空白區域及新礦脈探礦計劃的實施,有望在已有礦脈外圍發現新靶區、新礦體,在探礦增儲方面將迎來全新突破,從而持續擴大礦山生產規模,延長礦山服務年限。

「多年來,河南發恩德通過大規模、高強度勘探工程投入,為礦山可持續發展帶來了可靠的資源保障。」河南發恩德資源環境副總裁王秀全説,抵消生產消耗外,保有資源量每年均實現了大幅增加,目前,礦權範圍內累計探明鉛鋅金屬量約150萬噸、銀金屬量約7000噸,達到了超大型規模,是近年來豫西地區銀鉛多金屬礦牀勘查取得的最重要找礦成果。按照當前產能推算,剩余礦山服務年限仍在20年以上。

此外,2024年,受益於黃金、白銀等貴金屬價格的強勢加持,河南發恩德經營業績實現歷史性突破,位居「2024洛陽企業100強榜單」第59位,較2023年度上升8個位次。

444.jpg

河南發恩德選廠

築牢安全生產防火牆

作為礦業企業,河南發恩德始終將安全工作放在高於一切、先於一切、重於一切的位置,牢固樹立「大安全觀」意識,層層壓實安全責任鏈條,以主要工作措施和獎懲制度倒逼安全工作落實,建立起了全方位、立體化的雙重預防體系,使企業安全生產「防火牆」進一步築牢。

該公司針對不同工種,編印下發了《渣工作業指導手冊》《提升系統崗位作業指導手冊》及《輔助工種崗位作業指導手冊》等圖文並茂的安全生產標準化培訓教材,切實加強安全教育培訓。在生產現場全面推行「手指口述」,檢驗和提升現場作業人員安全操作、安全防護及應急處置能力。持續開展崗位危險源辨識、評價、分類,認真落實國家礦山局《礦山安全生產治本攻堅三年行動(2024-2026)》,按照《金屬非金屬礦山重大事故隱患判定標準》分類登記隱患臺賬,並制定相應的管控治理措施,嚴格落實閉環整改。

555.jpg

應急演練

另外,河南發恩德在生產組織中,從「人、機、環、管」等各環節與《安全生產法》全面對標,持續提升本質安全水平。近5年,每年安全費用投入均在2500萬元左右,重點推進安評整改驗收、二級安全標準化硐口創建、「六大系統」技改及維護等。同時,緊盯高危人羣、定位卡、順路井、火工品、破碎採場及尾礦庫等關鍵風險點管控,並結合階段性礦山安全管理特點,開展尾礦庫防汛、中毒窒息、火災、片幫冒頂、機械傷害等應急預案演練,以活動為載體,推進安全生產標準化流程落地執行。將對生命、職責的敬畏融入安全管理,不斷健全和完善常態化、標準化應急管理體系。從管理機制到科技興安,全方位推進、多維度提升,以本質安全護航礦山生產,實現了安全生產與企業發展同頻共振。

666.jpg

河南發恩德尾礦庫全景

打造綠色發展新樣板

綠色發展是生態文明建設的根本要求,也是企業贏得持久競爭力的生存之道。河南發恩德始終堅持把綠色作為企業發展的鮮亮底色。月亮溝鉛鋅礦、蒿坪溝銀鉛礦、鐵爐坪—龍門銀鉛礦等礦山在2020年成功創建國家級綠色礦山;東草溝金銀礦於2023年順利通過河南省綠色礦山驗收。

為適應綠色發展形勢,河南發恩德多措並舉,大力推廣清潔能源,將「雙碳」目標落實到實際行動中。公司投入新能源車輛28台用於礦物運輸,全面取代高耗能燃油運礦車輛。此外,在機關及選廠的閒置樓頂,均安裝了屋頂分佈式光伏,並已實現併網發電多年,莊頭尾礦庫完成閉庫后也將規劃建設光伏發電項目。河南發恩德被洛陽市認定為重點行業績效分級A級企業,清潔生產工作績效顯著。

礦山「三廢」治理方面,河南發恩德持續加強對噪聲、粉塵、尾礦、危廢、廢水及大氣污染物的動態監測及過程管控,建立了長效機制,並取得了明顯成效。該公司自主設計施工的多套礦井湧水處理系統,水處理工藝達到了國內同行業領先水平,礦井湧水經處理后水質可達到《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標準。處理后的礦井湧水優先回用於選礦生產,剩余礦井水用於礦區道路灑水、綠化養護及衝廁等,提高了選廠礦井湧水回用率。

生態修復治理方面,河南發恩德始終堅持「邊開採、邊治理、邊恢復」原則,對治理區宜林則林,宜草則草,對剝離物按規定進行堆置、復墾處理,實現礦山地質環境保護、治理與生產同步發展。截至2024年底,在礦山環境恢復治理方面已投入資金6500萬元,恢復治理面積超6公頃。憑藉在礦山生態修復治理領域取得的顯著成效,礦山生態修復工程榮獲「2022年度綠色礦山科學技術獎一等獎」,另有多項成果獲河南省地質局年度地質成果獎,得到社會和行業廣泛認可。

此外,河南發恩德還投資成立洛陽宏發建材骨料有限公司,建成年產100萬噸的建築骨料生產線,實現礦山廢石變廢為寶、提高資源綜合利用率的同時,最大程度降低了礦山廢石堆存對生態環境的影響。

多年來,河南發恩德在「安全、高效、綠色、和諧」發展理念指引下,通過大力實施「綠化、美化、硬化、亮化、淨化」工程,礦區礦容礦貌實現提檔升級,綠色成爲了礦山最美底色。

777.jpg

試驗中心

點燃創新發展新引擎

3月份,河南省發展和改革委等五部門聯合發佈了2024年(第28批)河南省企業技術中心名單,河南發恩德榜上有名。至此,以該公司研發中心為依託批准設立的研發平臺達到8個,其中省級研發平臺3個,市級研發平臺5個。

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依託河南發恩德組建的河南省礦產資源智能高效利用裝備技術產業研究院已投入實質運行,其中,已完成研發項目4項、在研項目4項、申請專利21件。繼2024年聯合中國地質大學(北京)、長沙礦山研究院等高校及科研院所合作開展豫西熊耳山月亮溝-鐵爐坪礦田銀金多金屬成礦規律研究與找礦勘查項目圈定4處探礦靶區之后,再次開展的河南發恩德洛寧區地球化學勘查新技術應用試點研究項目獲河南省地質局地質成果獎二等獎、模塊化裝配式智能充填系統工藝與技術裝備及應用項目獲中國黃金協會科學技術獎科學技術成果類二等獎。此外,三維可視化技術地質建模、銀多金屬礦成礦規律研究與勘探驗證、銀鉛多金屬礦石智能分選及「事事明」信息化管理等多項核心技術已實現產業化成果落地。

河南發恩德同時還是高新技術企業、河南省專精特新企業。一直以來,該公司不斷加大研發投入,積極推進探採選新工藝研究、礦山技改擴能及機械化推廣,加速培育新質生產力。其研發團隊採取「產、學、研」相結合的方式,圍繞地質、採礦、選礦、檢測、機電、安全、環保、信息等8大領域關鍵技術難題,積極開展技術攻關,先后獲得發明專利10項、實用新型專利84項。科技創新已然成為企業發展的新引擎,正不斷支撐和賦能企業高質量發展。

藍圖引領新徵程

2025年是「十四五」規劃的收官之年。回顧「十四五」,河南發恩德堅持規劃引領,不斷進行技改擴建,將大部分藍圖變成了現實。

其中,大力推進的淺孔法採礦和廢石與尾礦充填採礦法新技術,使礦石回採率由過去的70%提高到了95%以上;XRT智能拋廢系統是該公司「十四五」期間規劃的重點礦山技改工程,於2023年11月投產,實現了礦石與廢石的精準分離,實現經濟效益與生態環境效益雙贏。

石門溝尾礦庫及選廠技改擴建工程是《河南省「十四五」期間重大項目清單》中規劃的重點工程。其中,選廠技改擴建項目已於2024年11月建成投運,設計選礦處理能力50萬噸/年,是河南發恩德充分利用第二選礦廠富余工業場地,通過優化升級選礦工藝新建的一條浮選生產線。該項目採用了行業領先的選礦新技術、新工藝和新設備,日處理能力達1500噸,目前企業總選礦生產規模達到了130萬噸/年,選礦處理能力與礦山現有產能形成了科學配套。2025年1月,竣工投入試運行的石門溝尾礦庫項目總設計庫容為1921萬立方米,可為選廠服務30年。這兩個重大項目的建成投運,對推動企業生產規模再創新高及實現高質量發展具有里程碑意義。

「‘十五五’時期,河南發恩德計劃投資18.8億元,加快礦山技改擴能項目落地實施,持續推進礦山機械化、智能化、數字化發展步伐,推進企業在新時期實現高質量發展。」河南發恩德總經理曹安華説。項目全部完成后,預計到2027年底可實現產能131萬噸/年,到2030年實現產能150萬噸/年。

新近召開的民營企業座談會,釋放了促進民營經濟健康發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信號,河南發恩德作為礦山界骨干企業,將繼續紮根豫西,以座談會精神為指引,緊跟政策導向,持續走好智能化、數字化、綠色化實體經濟之路,用實實在在的產業發展迴應時代召喚,奮力譜寫礦業行業高質量發展新篇章,為我國經濟發展作出有色金屬企業應有的貢獻。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