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美粧巨頭為擺脫「大企業病」,有多拼?

2025-07-21 10:27

原標題:美粧巨頭為擺脫「大企業病」,有多拼?

據不完全統計,2025年上半年全球25家頭部美粧企業共有超過75個關鍵崗位變動。

這些人事變動涉及長期戰略方向、區域市場佈局、研發體系優化、業務部門戰略等等,共同勾勒出一個以科研為支點、全球化為戰場、組織變革為引擎的新競爭圖景。《FBeauty未來跡》認為,其中最 大的看點有三個:

1、全新崗位批量出現。這些新崗位集中在數字化、科研、創新、營銷傳播等領域,既是頭部美粧公司根據自身業務需求設置,也一定程度上代表了行業未來方向。

2、外資美粧巨頭中國市場「一把手」權責擴大。這首先意味着他們對於中國市場的戰略定位升級;其次面對進入低增速新周期的中國美粧行業,總部正在進一步放權以增強敏鋭度和反應速度。

3、組織結構變革。業內大範圍的組織架構變革反映了行業正處於深度轉型期,是對行業從「高增長」到「高質量增長」的主動迴應和順勢而為。

今年上半年,美粧人事波動最 具標誌性的現象是「突破性新職位」的集中涌現,這些崗位不僅打破了傳統職能邊界,更預示了行業核心競爭力的遷移方向。

《FBeauty未來跡》發現,歐萊雅、雅詩蘭黛、資生堂以及珀萊雅等國際國內巨頭在今年上半年設立了至少7個全新崗位。

雅詩蘭黛集團設立了三個全新崗位——首席數字和營銷官、全球科學睡眠顧問以及彩妝品牌集羣總裁。

7月16日,集團官宣前雀巢全球首席執行官Aude Gandon為首席數字和營銷官,她將在這個全新崗位上監督雅詩蘭黛集團的數字、營銷和媒體生態系統,幫助集團和消費者建立牢固的聯繫。

更具突破性的是今年3月首次設立的全球科學睡眠顧問一職,雅詩蘭黛集團邀請Matthew Walker博士擔任。Matthew Walker是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神經科學與心理學教授、睡眠科學領域權威專家,同時他也是暢銷書《我們為什麼要睡覺》(Why We Sleep)的作者。

雅詩蘭黛集團全球科學睡眠顧問Matthew Walker博士

雅詩蘭黛集團在聲明中強調,Matthew Walker博士的專業知識將深化品牌在夜間護膚領域的研究與創新,同時藉助全球睡眠健康運動的契機,向消費者科普睡眠與健康之間的重要聯繫。

此舉不僅體現了雅詩蘭黛集團對科學護膚的重視,也預示着未來護膚品的研發將更加註重結合生理學原理。基於這些在睡眠領域的研究探索,雅詩蘭黛最新上市的「第七代小棕瓶」開展了百位「缺覺人士」的極限測試,產品則聚焦於抗「熬夜疲老」。

歐萊雅集團也設立了一個新的執行委員會級別職位——歐萊雅集團首席創新和戰略展望官,由巴黎歐萊雅品牌的首位女總裁Delphine Viguier-Hovasse擔任。

歐萊雅集團首席創新和戰略展望官Delphine Viguier-Hovasse

歐萊雅對此表示,該職位將監督現有的創新團隊和戰略前瞻部門,從而推動集團採用全面且着眼於未來的方式進行美容領域的創新,從而進一步加強集團在動態和快速發展的美容領域的領導地位。

資生堂則創造性地設立 「中國區及旅遊零售CEO」的雙引擎職位,首次將中國市場與旅遊零售兩大增長引擎合併管理,打破傳統地域劃分模式,並以這一戰略佈局,最 大化利用中國市場和旅遊零售的協同效應。

本土企業中,剛跨過百億規模的珀萊雅設立 「首席科學顧問/歐洲科創中心副總裁」 職位,並吸引雅詩蘭黛前高管Lieve Declercq博士加盟,專注於產品創新與品牌孵化。作為首 個在歐洲設立研發高管的國貨品牌,此舉意味着珀萊雅開始搭建跨境科研管理體系,邁出國際化進程的重要一步。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花王集團也有一「首 個」崗位——花王集團全球化粧品業務總裁Tomoko Uchiyama,成為公司史上首位女性總裁。

公開信息顯示,Tomoko Uchiyama現年47歲,於2002年加入花王,她在研發部門工作多年,此前任花王健康美容護理業務總裁、花王全球護發業務項目負責人,在產品開發和戰略規劃方面經驗頗豐。 

總的來看,這些新崗位密集涌現,反映企業們從「渠道擴張」轉向場景融合、科研主權與長期主義的戰略重構。資生堂雙區CEO等職位突破傳統管理半徑,而睡眠顧問等角色則揭示研發正從后臺走向消費決策前端。

將視角聚焦中國美粧市場,《FBeauty未來跡》發現,國際美粧集團對中國市場的戰略定位正在發生本質躍遷。

2025年上半年密集的人事調整表明,中國區管理者已從區域執行者升級為全球決策參與者,這一變革通過三級突破實現。

首先,國際美粧公司中國區負責人的匯報層級發生了歷史性突破。

今年年初,雅詩蘭黛公司新上任的總裁兼首席執行官司泰峰(Stéphane de La Faverie)對集團管理團隊進行了大幅度調整,其中雅詩蘭黛中國區總裁兼CEO 樊嘉煜加入全球管理團隊,直接向全球總裁兼CEO司泰峰匯報,打破了過去需經亞太區中轉的決策鏈路。

這也是中國區負責人首次進入雅詩蘭黛全球最高決策層,標誌着中國市場在其全球戰略版圖中的核心地位獲得實質性提升。

雅詩蘭黛中國區總裁兼CEO 樊嘉煜(Joy Fan)

其次,中國區負責人不僅僅只是「中國區負責人」。

資生堂集團任命梅津利信出任 「企業執行官中國區及旅遊零售區CEO」。這個新設立的職位將中國區與快速增長的旅遊零售業務合併管理,梅津利信作為中國區掌門人,同時掌控旅遊零售戰略資源,完成中國負責人權限的跨維度擴張。

結合資生堂現狀來看,旅遊零售與中國區的疲態也是其目前的突出問題。2025年第 一季度,資生堂中國區和旅遊零售的淨銷售額同比下滑幅度達10.3%。不過,資生堂稱這一下滑「符合預期」,通過削減固定成本和提高營銷投資效率減輕了對這一業務板塊盈利能力的衝擊。

資生堂中國及旅遊零售CEO 梅津利信

更深層的變革在於集團總部對中國市場的直接介入。

除了資生堂CEO之外,LVMH集團旗下絲芙蘭的中國區也有變動——絲芙蘭全球CEO Guillaume Motte親自負責中國業務,絲芙蘭大中華區總經理丁霞將直接向Motte匯報。由全球CEO直接分管單一國家市場業務的情況極其罕見,足見LVMH對絲芙蘭中國業務的高度重視和期望。

絲芙蘭全球CEO Guillaume Motte

另外從品牌的層面看,巴黎歐萊雅是發生人事變動最為劇烈的品牌。

Delphine Viguier-Hovasse升任爲集團首席創新官后,原歐萊雅皮膚科學美容部全球品牌總經理Laetitia Toupet-Delon接替Delphine Viguier-Hovasse成為巴黎歐萊雅全球品牌總裁,原理膚泉中國品牌總經理孟穎琪則調任為巴黎歐萊雅中國品牌總經理。

在歐萊雅集團的最新財報中,巴黎歐萊雅所在的大眾化粧品部雖然仍為集團的第 一大部門,但其2025年第 一季度的增速僅為2.3%,且在中國大陸市場的增速「略低於市場平均水平」。從全球品牌總裁、到中國品牌總經理,再到首席創新官,這些變化實際上折射出巴黎歐萊雅對中國市場本土化運營與業績增長壓力的雙重應對。

因此,當中國區管理者進入全球董事會、執掌跨境業務命脈、接受總部直管,國際美粧集團正從三方面重構權力體系——決策層級破壁、管理半徑擴容、總部資源直輸。面對中國市場特殊性的承認,國際公司中國區管理者的權利升級,也直接指向本土消費話語權升級。

時至今日,實驗室的科研基因與業務前端的市場策略已經出現不可抵擋的深度融合,基於此,巨頭們的組織架構變革已從戰術調整升級為戰略重構。

2025年上半年,頭部企業通過三類系統性重組,推動研發力向商業價值的轉化:

1、科研驅動品牌運營

蘭蔻全球品牌總裁Vania Lacascade,由歐萊雅集團研究與創新部門首席創新官轉任而來,一位研發領 袖轉型品牌操盤手。資料顯示,她擁有法國高等經濟商業學院(Essec)MBA學位和雷恩第 一大學藥學博士學位,兼具商業管理與科研學術背景。

加入歐萊雅集團之后,她先在蘭蔻品牌擔任護膚全球營銷高級副總裁,后又就任薇姿全球品牌總裁,並且在不到兩年的時間里助力薇姿實現了兩位數的銷售增長。2023年1月,Lacascade被任命為歐萊雅集團首席創新官,負責領導集團的全球創新戰略,並與集團的四個部門密切合作。

蘭蔻全球品牌總裁Vania Lacascade

珀萊雅則通過跨境研發架構實現技術躍遷,在今年上半年集結了一支由國際化行業頂 尖人才領銜、兼具學術深度與產業經驗的全球研發團隊——珀萊雅首席研發創新官孫培文博士、珀萊雅首席科學官黃虎博士、珀萊雅首席科學顧問/珀萊雅歐洲科創中心副總裁Lieve Declercq博士、珀萊雅上海研發中心負責人常曉維博士。

2、業務單元集羣化重構

今年2月,雅詩蘭黛集團正式推出「重塑美粧新境」(Beauty Reimagined)戰略願景,開始了集團史上最 大的運營變革。其中在品牌架構上,集團將品牌按品類進行重組,以品牌集羣的方式進行管理,包括護膚品牌集羣、彩妝品牌集羣、生活方式香氛品牌集羣、高級定製時裝品牌集羣等等。

之后,集團「召回」曾在企業任職九年的老將Lisa Sequino,來負責領導彩妝品牌集羣的戰略規劃和全球增長,推動M·A·C魅可、Bobbi Brown、Too Faced、Smashbox和GLAMGLOW等彩妝品牌的發展。

雅詩蘭黛集團彩妝品牌集羣總裁Lisa Sequino

類似的,本土企業也同步推進架構創新。珀萊雅新設「產品開發+品牌孵化」獨立部門,由擁有歐萊雅、拜爾斯道夫、高露潔等國際企業工作經驗的汪奕峰擔任,將最 大化踐行「品」與「牌」協同發展的長期價值。

珀萊雅產品開發負責人兼孵化品牌副總經理汪奕峰

3、管理職能向利潤中心轉型

華熙生物集團管理層在上半年同樣有劇烈變動。年初,公司董事、副總經理、核心技術人員郭學平正式退休,而后,公司將徐桂欣、欒依崢等高管職務從「副總經理」調整為「業務副總裁」,職權從職能管理轉向垂直業務線利潤負責。

科學家掌舵品牌、集羣架構替代單品牌作戰、管理崗轉向利潤中心負責人.......如今,美粧產業正在拆解以往「研發-營銷-渠道」的線性鏈條,構建以消費者需求為中樞的網狀組織形態。這種進化非但為應對當下挑戰,更為捕捉未來十年的增長範式。

正如歐萊雅曾在2024年報中強調的那般:應對市場波動時,「組織調適能力已與產品創新同等重要」。在權力向東遷移、科研走向前臺、架構持續重構的進程中,美粧產業的價值鏈正在被重新書寫。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