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7-21 10:27
(來源:申萬宏源融成)
一、2025下半年經濟增速可能相對上半年回落,政策重點仍偏向於調結構,是當前市場的一致預期,A股為什麼能維持強勢?1. 穩定資本市場預期政策,構建了A股對宏觀擾動的「隔離牆」,下行風險可控的預期深入人心。2. 反內卷建立了「短期景氣亮點」和「中期供需格局改善」邏輯的連接,上游周期和中游製造「看長做短」行情演繹更加順暢。3. 科技景氣驗證和中美貿談判成果顯現共振,強化了短期價值向成長切換行情。
當前市場存在一個一致預期:實現全年經濟增長目標的難度已不大,政策的重點轉向調結構。這對應着,2025下半年經濟增速可能弱於上半年,而穩增長政策不宜期待過高。這樣的宏觀組合下,A股為什麼能延續強勢?我們總結三點原因:
1. 我們近期不斷提示,穩定資本市場政策已形成穩定預期,構建了A股對宏觀擾動的「隔離牆」。即便出現了不利了經濟和政策組合,穩定資本市場預期政策及時對衝,A股市場的下行風險仍是可控的(我們依然認為25Q3牛市不會一蹴而就,會有調整波段,而這應該只是牛市啟動階段的正常調整)。這是短期A股風險偏好提升的重要影響因素。
2. 反內卷建立了「短期景氣亮點」和「中期供需格局改善」邏輯的連接。若沒有反內卷政策,市場會擔憂25Q3需求回落,短期的景氣亮點可能不持續,相關投資機會缺乏彈性。而反內卷政策下,基本面預期錨定提前切換至2026年,上游周期和中游製造「看長做短」行情演繹更加順暢:本輪反內卷「去資本開支」是確定的,中游製造資本開支負增長將更深、更持續。對應2026年中開始,固定資產增速低於名義GDP增速,供需格局改善的周期也將延續更長時間。這種情況下,短期有Alpha邏輯的個股,改善邏輯容易延伸到2026年。這強化了短期風險偏好提升、看長做短的行情。
3. 科技景氣驗證和中美貿談判成果顯現共振,強化了短期價值向成長切換行情。本周二,25Q2經濟數據公佈,消費服務數據弱於預期,指數調整的市場實驗說明了,市場並非不關注經濟,而是更加關注經濟的結構性變化。本周AI算力產業鏈(CPO)驗證二季報超預期改善,疊加英偉達H20限售放開,中美談判成果開始顯現,構成國內AI產業鏈賺錢效應擴散的線索。
二、時間已經是牛市的朋友,25Q4市場向上突破的條件更加有利:1. 25Q4基本面預期向2026年錨定,市場可能加速反映2026年供需格局改善。2. 2026年A股淨利潤增速回升,25Q4低基數高增長,有利於困境反轉預期提前發酵。3. 2025年是居民存款到期重定價的高峰,歲末年初是關鍵窗口,含權的類債資產會有自然增量。
時間已經是牛市的朋友,隨着時間的推移,牛市的必要條件將逐步累積。我們認為,25Q4市場向上突破的條件將更加有利:1. 25Q4基本面預期錨定向2026年切換。疊加反內卷政策累積,重點行業線索逐步明確,市場可能加速反映2026年供需格局改善、盈利能力上行的樂觀預期。2. 2026年總量業績增速可能困境反轉 + 25Q4低基數高增長,25Q4相對25Q3是A股業績表觀上提前困境反轉,有利於行情提前發酵。3. 2025年是居民存款到期重定價的高峰,歲末年初是關鍵窗口。重定價利率斷崖式回落,對A股來説是無風險利率實際回落。同時,居民資產再配置迎來關鍵窗口,含權的類債資產(多資產投資、結構化產品、固收+、紅利險、量化產品)會有自然增量,這部分增量對股市賺錢效應的依賴度有限。
三、各類行業行情展望:1. 反內卷投資短期更偏向於低估值周期品,中期挖掘景氣改善與供給出清/反內卷政策超預期共振的中游製造纔是重點。2. 25Q2景氣驗證 + 中美談判成果顯現,維持對A股算力產業鏈和港股互聯網龍頭的推薦。3. 繼續戰略看好港股:互聯網龍頭、新消費&創新葯、港股高股息舉牌。4. 銀行調整已兑現,繼續提示市場關注度降低,構成再配置機會。
現階段,反內卷和景氣科技是結構重點。1. 新一輪十大重點行業(鋼鐵、有色、石化、化工、建材、機械、汽車、電力裝備、輕工、電子)穩增長工作方案即將出台,調結構、優供給、淘汰落后產能是政策重點。市場基於2016-17年供給側改革的記憶,推演反內卷受益結構,短期低估值周期品彈性更大。中期挖掘景氣改善與供給出清/反內卷政策超預期共振的中游製造纔是重點。
2. AI算力產業鏈景氣驗證 + 中美關税談判成果顯現,國內AI產業鏈賺錢效應顯著擴散,短期仍有一定延續性。宇樹科技上市輔導啟動,可能催化短期機器人行情。
3. 我們繼續維持港股可能是潛在牛市中領漲市場的判斷。25Q3仍看好港股創新葯、新消費龍頭的投資機會;政策及時推動外賣反內卷,港股互聯網龍頭估值修復;港股高股息仍是性價比更高的舉牌選擇。
4. 保險配置高股息是長期正確,但前期演繹的是保險加速買入,各類資金共振的行情,這樣的行情無法持續,短期已經在休整。我們繼續提示,市場對高股息的關注度降低,構成再配置的機會。
風險提示:海外經濟衰退超預期,國內經濟復甦不及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