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7-21 10:30
港股三大指數高開,恆指漲0.67%,國指漲0.77%,恆生科技指數漲1.18%。盤面上,大型科技股普遍上漲,其中,美團漲4.5%,京東漲3.2%,阿里巴巴漲2.6%,百度、騰訊、網易皆上漲,唯小米跌1%
恆生指數站上25000點,創2022年2月來新高,年內漲幅超24%。
相關ETF方面,恆生科技指數ETF(159742)早盤高開,盤中持續震盪,截至發稿,上漲近1.2%,成交額超5000萬,該ETF近五日獲資金淨流入1100萬。成分股中半數上漲,美團-W漲超4%;京東集團-SW漲近3%;阿里巴巴-W、蔚來-SW、地平線機器人-W、中芯國際、網易-S、海爾智家、聯想集團、中芯國際等個股跟漲,漲幅均超1%。
港股互聯網ETF(159568)高開,盤中震盪,上漲近0.5%,成交額近4000萬,換手率超11%,交投活躍。成分股中,獅騰控股、美團-W漲超4%;邁富時漲超3%;阿里巴巴-W、趣致集團、心動公司等個股跟漲,漲幅均超1%。
科技是景氣改善和估值低位的交集
華泰證券表示,港股科技處於估值窪地。目前恆生科技指數動態PE只有15.7倍,在2020年至今均值23.8X以下,ERP仍高於歷史均值,本身處於相對估值窪地。但由於基本面的一些負面壓力,恆生科技指數2025年彭博一致預期EPS近一月下修4.3%,在此前板塊輪動中被市場階段性忽略。6月至今,南向資金分別淨流出傳媒(含騰訊等)、商貿零售(含阿里巴巴等)約248億、122億港幣,在南向資金淨流入排名中墊底。
近期壓制科技類企業盈利前景的負面因素有所改善。1)「外賣大戰」對頭部互聯網企業的利潤壓力或提前緩解。18日市場監管總局對主要外賣平臺公司進行約談,要求外賣平臺企業理性競爭。此前市場預期該競爭或持續至25年底至26年。2)AI行情出現新催化。上周美方批准英偉達向中國銷售H20芯片,有望進一步提升國內企業資本開支速度,疊加Kimi K2開源等重要事件,AI行情出現新催化。
除上述事件因素外,我們的港股中觀景氣數據庫也顯示互聯網方向,如電商、遊戲、本地生活等細分板塊目前景氣有築底態勢,汽車板塊也處於景氣爬坡階段。這些板塊此前計入較多負面預期,估值水平已經較為合理。
市場空間上,1)短期僅風險溢價下調就有望支撐市場向上突破。假設股權風險溢價降至上半年DeepSeek行情最低點1.6%,則動態估值將從現在的15.7倍上升至19.6倍。如果保守假設股權風險溢價只修復到6月低點,恆指估值可以提升至16.9倍。2)盈利上修或進一步支撐市場遠景。年底動態EPS將切換為2026年預期,彼時即便估值如現在水平保持不變,恆科都存在較高的抬升空間,若風險溢價調整則空間更大。
港股市場下半年有望再創新高
三季度市場或依然高波動,但壓力因素比預期更低,行情啟動時點可能更早。外部新一輪關税談判下中國相對優勢反而上升;美國金融去監管、聯儲繼續降息、穩定幣擴容、國債久期調整等多重因素助力下,美元指數有進一步下行空間,人民幣升值利好港股表現;內部「反內卷」加碼、互聯網電商負面壓力減輕以及房地產政策都有一定積極變化。這些變化比我們預期的更加樂觀,對市場表現的壓制相對減輕。
8月仍有密集事件如中美關税談判、中報業績期來臨等,短期我們建議關注電商、遊戲、本地生活等景氣築底且估值不高行業的交易機會。中長期維度,依然建議投資者以配置視角看待港股在資產組合的地位,關注ROE水平較高,且可能進一步修復的消費者服務、耐用消費品、技術硬件與設備板塊;在業績改善的同時估值有性價比的軟件服務、消費者服務、食品飲料等。
恆生科技指數ETF(159742)跟蹤指數覆蓋互聯網軟件、移動互聯網、互聯網服務、家庭娛樂等細分領域。前十大權重股包括比亞迪股份、阿里巴巴-W、美團-W、騰訊控股、小米集團-W等,合計權重70%,頭部集中度高,指數深度受益AI應用端發展。
該指數近一年漲幅47.76%(截至2025年7月1日),顯著跑贏恆生指數(同期漲幅35.88%),核心驅動為AI大模型商業化加速與互聯網龍頭利潤釋放。疊加成分股平均研發投入佔比達12%,騰訊、阿里等頭部企業年研發支出超百億,深度佈局AI Agent、Sora視頻生成等前沿領域。
指數超千億港元市值企業佔比超80%(騰訊、阿里、美團、比亞迪、小米等),500-1000億港元中堅力量佔比超10%(地平線機器人、阿里健康、比亞迪電子),形成"巨頭引領+中部創新"格局,值得投資者重點關注。
風險提示:基金不同於銀行儲蓄和債券等固定收益預期的金融工具,不同類型的基金風險收益情況不同,投資人既可能分享基金投資所產生的收益,也可能承擔基金投資所帶來的損失。基金的過往業績並不預示其未來表現。投資者應瞭解基金的風險收益情況,結合自身投資目的、期限、投資經驗及風險承受能力謹慎決策並自行承擔風險,不應採信不符合法律法規要求的銷售行為及違規宣傳推介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