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券商中報業績預喜 機構看好行業景氣上行

2025-07-21 02:38

專題:市場行情展現積極信號 A股運行中樞有望邁上新臺階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記者 羅逸姝 來源:經濟參考報

  截至7月18日記者發稿時,上市券商中已有29家披露了2025年上半年業績預告,且全部預喜(含「預增」和「扭虧」,下同)。從原因來看,券商機構普遍提及了經紀、自營等核心業務的收入提升。此外,上半年港股市場的高景氣度也促進了券商海外業務的復甦。

  展望后市,業內人士表示,在相關政策呵護和業績兑現的催化下,證券板塊景氣度有望持續上行。

 29家上市券商悉數預喜

  7月16日,中國銀河披露了2025年上半年業績預告,預計上半年共實現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63.62億元至68.01億元,與上年同期相比,將增加19.75億元至24.13億元,同比增長45%至55%。預計上半年扣非歸母淨利潤為63.60億元至67.99億元,與上年同期相比,將增加19.51億元至23.90億元,同比增長44%至54%。

  自7月10日紅塔證券率先拉開券商2025年中報「預喜」的序幕以來,截至7月18日記者發稿時,披露上半年業績預告的29家上市券商全部預喜,其中27家預增,天風證券錦龍股份兩家扭虧。

  整體來看,頭部券商經營業績亮眼,儘管業績基數較大,仍有多家頭部機構實現了40%以上的較快增長。

  7月14日晚間,完成更名之后的國泰海通證券發佈業績預告,預計2025年上半年實現歸母淨利潤152.83億元至159.57億元,同比增長205%至218%。國泰海通稱,上半年,公司全面推動零售、機構和企業三大客户服務體系建設,穩步發展各項業務。

  同日,中金公司公告預計上半年實現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34.53億至39.66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55%至78%。中金公司表示,這一顯著增長反映出公司在資本市場回暖背景下,依託投行、股票業務及財富管理等核心板塊的協同發力,實現了經營業績的全面提升。

中信建投業績預告也顯示,預計上半年實現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44.30億元到45.73億元,與上年同期相比增加15.72億元到17.15億元,同比增長55%到60%。中信建投表示,上半年,公司堅持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總要求,加快推進一流投資銀行建設,紮實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推動國際化戰略提速提質,積極把握市場機遇,持續推進降本增效,經營業績穩中向好。

  與此同時,中小券商也展示出高彈性業績,部分機構實現了增速超100%的歸母淨利潤增長。

  例如,率先披露上半年業績的紅塔證券業績預告顯示,預計2025年1-6月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盈利為6.51億元至6.96億元,同比上年增長45%至55%。天風證券則預計實現扭虧為盈,今年上半年有望實現歸母淨利潤2800萬至3300萬,同比增速為108.64%至110.18%。除此之外,東北證券華林證券國海證券國金證券等預告歸母淨利潤同比增速均超過100%。

  經紀自營及海外業務全面復甦

  整體來看,券商機構上半年的業績增長主要源自經紀、自營等核心業務的收入提升。業績預告中,多家券商提及了「自營業務收入增長」「財富管理業務增長」等關鍵詞。此外,上半年港股市場的高景氣度也促進了券商海外業務的復甦。

  例如,中信建投在業績預告中表示,公司上半年業績增長的主要原因是自營業務、經紀業務、投資銀行業務收入同比增加較多。國信證券也表示,報告期內公司自營投資業務收入及經紀業務手續費淨收入等主要業務收入相比上年同期有較大幅度增長;長城證券表示,2025年上半年,財富管理、自營投資業務穩定增長,投資銀行、資產管理業務同比快速回升,推動公司整體業績穩步提升。

  「從業績增長歸因看,多數券商預增主要由於財富管理業務及自營投資業務大幅增長,部分券商投行業務亦有所貢獻。」山西證券非銀金融團隊分析稱,從一級市場來看,6月一級市場股權融資373.55億元,同比增長15%,再融資7254.807億元,剔除四大行注資后2054.81億元,同比增長72%。隨着科創板相關政策落地及資本市場改革政策的推動,下半年券商業務有望持續受益,推動業績增長。

  「預計經紀業務、權益自營和海外業務同比高增是券商中報淨利潤增長的核心驅動因素。」開源證券研報也顯示,2025年上半年市場日均股基交易額1.6萬億元,同比增長66%,驅動證券行業經紀業務同比高增。市場震盪上漲、交易量活躍等因素利好券商權益自營投資以及相關衍生品業務。與此同時,上半年港股市場景氣度較高,港股IPO(首次公開招股)募集規模達1071億港元,同比增長701%,驅動券商海外經紀、投行、投資業務全方位改善。

 機構看好證券板塊景氣度上行

  業內人士表示,在相關政策目標的持續呵護下,證券板塊景氣度有望持續上行,當前估值處於歷史較低水平,未來向上彈性或較大,整體看好行業后續表現。

  銀河證券表示,當前,「穩增長、穩股市」「提振資本市場」的政策目標仍將持續定調板塊未來走向,流動性適度寬松環境延續、資本市場環境持續優化、投資者信心重塑等多方面因素共同推動證券板塊景氣度上行,中長期資金擴容預期進一步增強基本面改善預期。

  開源證券表示,當下新「國九條」、央行等金融部委組合拳穩股市的長效影響延續,個人投資者和中長期資金仍在持續流入,交易活躍度中樞抬升進一步驗證了投資邏輯。與此同時,券商港股業務和投行業務也在逐步改善,當下板塊估值仍在低位,機構欠配顯著,未來將繼續關注業績預告、穩定幣主題以及基準回補等因素的催化。

  工銀瑞信基金認為,券商板塊催化主要來自市場流動性改善、風險偏好提升或併購重組等因素。近期政策端穩資本市場的意願較強,市場風險偏好和交投活躍度回升,6月中央匯金公司成為多家券商和基金的實際控制人,行業股權結構調整有望推動證券行業新一輪併購,券商板塊短期催化因素增強。從估值看,證券(中信)指數PB(市淨率)為1.33倍,處於歷史20%的較低分位數,向上彈性或較大。

信達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樊繼拓表示,未來銀行股的上漲行情存在擴散到券商、保險等非銀金融板塊的可能。當前,非銀存在類似此前銀行板塊的低估,2010年以來非銀PB和ROE(淨資產收益率)波動相關性很高,但2021-2023年非銀的PB下降的速度和幅度明顯超過ROE,第四季度可能是非銀估值修復的重要時間窗口。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