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盧飛:以服務為筆 書寫價值答卷

2025-07-21 07:18

  清晨7時,南京站晨光初綻,G7001次列車載着中國鐵塔江蘇省分公司(以下簡稱「江蘇鐵塔」)省級專家人才盧飛駛向上海。保溫杯的熱氣漫過筆記本,「GSM-R鐵塔維護」與「滬寧城際傳輸網搭建」兩行紅筆標註格外清晰。這兩個達成合作意向的項目,正承載着他「老陣地攻堅、新戰場開拓」的雙重使命:前者是深耕多年的鐵路專網維護升級,后者是江蘇鐵塔首次向既有鐵路有線傳輸改造的實質性突破。作為深耕通信領域20年的「鐵軍先鋒」,他的腳步從未停歇,在客户心中,他是「有求必應」的守護者;在技術浪潮里,他是敢為人先的「破浪者」。此刻列車飛馳,紅筆圈注的每個項目技術難點,都在續寫着這位通信老兵二十年如一日的匠心堅守。

  從「能力輸出」到「價值創造」

  面對行業的降本增效要求,盧飛沒有在會議室空談對策,而是帶着筆記本深入運營商一線調研。「與其等客户開口,不如把服務嵌進他們的日常。」他帶着專項小組直接入駐客户辦公區,辦公桌就挨着客户工位,重點協同關鍵業務部門,精準對接需求。他將共建共享、一體化共維等能力轉化為服務動能,聚焦客户關切的重點領域。這份「把客户的難題當成自己的家事」的較真,讓江蘇鐵塔在「運營商2025—2026年成本類網絡調整維護服務項目」中脫穎而出,實現新的「價值創造」。這場破局之戰的背后,是一個通信人對「用服務創造價值」的深刻詮釋:真正的服務,從不是單向的任務交付,而是與客户同頻共振,實現合作共贏。

  以匠心服務書寫赤誠答卷

  在客户檔案里,盧飛的備註欄寫着「24小時在線」。在高鐵大項目建設中,他帶領的團隊更是將「鐵塔統籌」四個字化作實實在在的行動。在滬蘇湖高速鐵路項目中,爲了搶在高鐵通車前點亮通信「生命線」,他頂住巨大壓力,帶領團隊與時間賽跑。93個宏站如繁星落地,蘇州南站、盛澤站的室分系統織就無縫信號網,移動、電信全線傳輸干線貫通如虹。同時,他還排除萬難落地低成本綠色塔方案,實現100%共建共享,不僅為行業降本395.2萬元,更讓鐵塔與青山綠水相映生輝。面對「疑難站址」這塊硬骨頭,他沒有退縮,而是深化應用「清單制+責任制」攻堅模式,推動客户協同從「單點對接」向「體系化聯動」升級。通過逐項解剖難題,硬生生啃下了768個疑難站點的交付任務,用實際行動詮釋了「有求必應」的服務承諾。客户的一句「有盧飛在,我們放心」,便是對他最高的褒獎,也是對他客户至上理念的最好詮釋。

  以科技創新助力行業發展

  作為「盧飛創新工作室」的帶頭人,盧飛始終站在科技創新的前沿,帶領團隊在科技高原上不斷攀登。6項國家部委級獎項、7項省級榮譽、22項專利授權、5項行業標準,每一份成果都凝結着他和團隊的智慧與心血。在滆湖特大橋公網覆蓋項目中,他大膽顛覆傳統,針對高速鐵路跨越長大水面的複雜場景,創新提出簡支梁體系下的預製基礎、定製化通信杆塔5G公網同步通信覆蓋方案。在簡支樑上新建48座4.275m高公網天線杆,天線覆蓋位置精準正對高鐵車窗,實現了信號連續,橋面覆蓋率達到100%,下載速率接近400Mbps。這一方案不僅建設成本較傳統漏纜方案節約50%,下載速率提升25%,更實現了與鐵路建設的「四同步」。這一「江蘇經驗」不僅讓高鐵乘客暢享極速網絡,更在全國樹起一面「創新報國」的旗幟,為行業的發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創新不是坐在實驗室里想出來的,是蹲在基站下、趴在圖紙上、聽着客户抱怨磨出來的。」盧飛常説。如今,他的工裝上永遠別着三支筆:紅筆圈客户需求,藍筆寫解決方案,黑筆記待辦事項——這是一個通信人最朴實的「創新密碼」。

  在江蘇鐵塔的通信版圖上,盧飛的故事沒有「高光時刻」的堆砌,只有無數個「把小事做到極致」的日常:是凌晨3時在高鐵工地核對數據的背影,是暴雨中徒手清理基站排水口的雙手,是客户來電時永遠先説「您別急,我馬上到」的温暖。這些藏在細節里的堅守,讓「有求必應」四個字有了最生動的註腳——原來真正打動人的,從來不是宏大的口號,而是把每一份責任都當成「自家事」的較真,是在平凡崗位上把每件小事做到極致的匠心。 (孫樹東 師麗峰)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