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7-21 02:40
(來源:經濟參考報)
金融是國民經濟的血脈,肩負着助推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使命與責任。
今年上半年,我國社會融資規模存量超430萬億元、廣義貨幣(M2)余額超330萬億元、新增貸款近13萬億元……為經濟回升向好營造了良好的貨幣金融環境。
新增貸款流向哪些領域?折射出哪些經濟發展新動向?近日,記者深入企業工廠、金融機構,調研瞭解金融如何更好服務實體經濟。
加大對「五篇大文章」領域
的支持力度
走進福建南平元力活性炭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竹加工產生的竹屑等「下腳料」,經過深加工,變成了每噸近萬元的木質顆粒活性炭產品。
「我們自主研發的技術,將農林廢棄物製成了具有高附加值的活性炭,還利用循環產業鏈將熱能綜合利用率提升了30%。」公司董事長許文顯介紹,在建行提供的7000多萬元綠色信貸支持下,公司加速高端產品國產化進程,正努力成為新材料產業領跑者。
這是金融支持高質量發展的生動縮影。當前,金融部門着力做好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數字金融五篇大文章,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更高質量、更有效率的金融服務。
在浙江湖州,農行2.5億元綠色貸款支持下,浙江鴻昌鋁業有限公司的全自動鋁業生產線正加速建設;在江西景德鎮,工行400萬元普惠貸款幫扶下,景德鎮市貝漢美陶瓷有限公司研發的新品陸續銷往全國;在四川南充,中行1700萬元普惠貸款助力下,四川省南充蠶具研究有限公司新採購了一批生產機具用於轉型發展……金融活水潤澤,進一步激發企業發展活力、創新動力。
今年3月,國務院辦公廳對外發布《關於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指導意見》,各家金融機構積極響應。截至5月末,金融「五篇大文章」貸款余額103.3萬億元,同比增長14%。
「我們優化資金供給結構,全面加大對‘五篇大文章’領域的金融支持力度。今年上半年建行新增科技金融貸款超7000億元,精準服務科創主體。」中國建設銀行公司部相關負責人韓婧説。
今年以來,我國實施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加強逆周期調節。5月份推出一攬子金融支持舉措,進一步提升金融服務對經濟結構調整、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適配性和精準性。結構性政策工具已實現對金融「五篇大文章」各個領域的全覆蓋。
中國人民銀行調查統計司司長閆先東介紹,今年以來,金融「五篇大文章」領域貸款呈現「總量增長、覆蓋面擴大」的特點。5月末,科技、綠色、普惠、養老、數字領域的貸款同比分別增長12%、27.4%、11.2%、38%和9.5%,均高於同期各項貸款增速。
緊盯經濟轉型升級不斷優化融資結構
在洛軸集團的智能工廠,從自動化生產線上走下的軸承,將走入航空航天、工程機械、風力發電等領域,助力大國重器「上天入地」。
「工行和國開行及時提供了8億元10年期貸款,幫我們解決了資金難題,推動智能工廠快速建成。」洛軸集團財務部部長陳元介紹,今年工行又為洛軸集團及其子公司投放了設備更新貸款1.27億元,幫助公司引進智能化設備。
記者從多家銀行了解到,今年以來,先進製造、科技創新、民營經濟等重點領域信貸投放增長較快,助推傳統企業破繭成蝶、重煥新生。
從一組數據可窺見一斑:6月末,工行科技貸款余額近6萬億元;中行國家級、省級專精特新企業授信覆蓋率30.93%;農行製造業貸款余額同比增長17.1%;建行民營經濟貸款余額較年初新增近6000億元……
金融活水精準滴灌,持續為傳統企業轉型升級和科技新興產業賦能添力。
5月中旬,由郵儲銀行牽頭承銷的新希望集團5億元科技創新債券落地四川,發行利率2.1%。「我們將加大研發投入,推動產業升級。」新希望集團財務負責人説。